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广东省 广州市
个人简介:金基研,让信披更有价值。 更多
个人标签: 金融  

申请认证

我司已有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腾讯、凤凰、同花顺、东方财富等约30个平台账号,平均每天发送约2篇的优质原创在各平台,了解到贵平台符合我们的内容定位,特此申请贵平台账号

更多TA的关注(1)

金基研 

瑞迪智驱:工业自动化市场扩容孕育发展良机 加码机器人谐波减速机放量《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在智能制造的产业发展推动下,全球及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持续扩容,带动传动与制动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提升。作为一家致力于自动化设备传动与制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展开
瑞迪智驱:工业自动化市场扩容孕育发展良机 加码机器人谐波减速机放量


《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在智能制造的产业发展推动下,全球及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持续扩容,带动传动与制动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提升。作为一家致力于自动化设备传动与制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迪智驱”)产品包括精密传动件、电磁制动器和谐波减速机等,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电梯等领域。
近年来,瑞迪智驱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毛利率逐年上涨。同时,瑞迪智驱的加权平均ROE连续三年超24%且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瑞迪智驱产品在技术、品牌、质量等方面具备不俗的市场竞争力,获得下游领域全球或国内知名企业的认可。经过多年的成长与发展,瑞迪智驱现已成为国内自动化设备传动与制动系统零部件领域的知名企业之一。值得关注的是,瑞迪智驱持续加码机器人,将谐波减速机作为未来产业升级的核心,其谐波减速机销售收入逐渐放量增长,未来可期。

一、下游工业自动化市场扩容,细分终端应用市场稳定发展
传动与制动产品是保证自动化设备安全、精准、高效运行的关键零部件之一。所有需要将电机的动力传输至工作机器以及控制工作机器运行状态和速度的自动化设备都需要使用传动和制动产品。传动与制动行业的发展与工业自动化市场的拓展密切相关。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成熟,生产装置、控制装置、反馈装置和辅助装置等工业自动化设备在机床、风电、纺织、包装、塑料、建筑、采矿、交通运输和医疗等行业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工业自动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分别为4,320.50亿美元、4,575.40亿美元、4,807.30亿美元。未来随着全球工业4.0时代的持续推进,各应用领域对工业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25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到将达5,436.60亿美元。
虽然国内工业自动化在关键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外资品牌有显著差距,但是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鼓励先进制造业的政策,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内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据工控网数据,2019-2023年,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分别为1,887亿元、2,074亿元、2,530亿元、2,807亿元、3,115亿元,预计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531亿元。
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的扩大必将带动传动与制动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
具体到瑞迪智驱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瑞迪智驱产品应用领域广泛,主要配套于各种类型工业电机,最终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电梯、风电整机等多个领域。
在数控机床行业,近年来国内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床装备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2023年,国内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分别为3,270.00亿元、3,250.40亿元、3,589.00亿元、3,825.10亿元、4,090.00亿元,预计2024年国内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将达4,420.30亿元。
在机器人行业,工业机器人是推动国内伺服电机行业市场发展的重要市场。《“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指出,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
据IFR、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2023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369.94亿元、437.20亿元、504.46亿元、585.17亿元、665.88亿元,年均CAGR达15.83%。预计202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至726.42亿元。
在电梯行业,电梯领域是电磁制动器产品的成熟应用领域。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和消费国。
近年来,全国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产量整体呈波动上涨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产量分别为117.3万台、128.2万台、154.5万台、145.4万台、155.7万台。
与此同时,国内电梯保有量持续增长,存量改造更新需求非常大。电梯报废年限通常为15年,国内大量电梯需要更新或者改造。据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局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共有注册在用特种设备电梯786.55万部,数量居世界首位。巨大的电梯保有量将为电梯维保和更新市场带来良好的发展空间。
在风电整机行业,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国内风电发展,风电整机作为风电场建设的主要设备发展迅速。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2.30亿千瓦、2.82亿千瓦、3.28亿千瓦、3.65亿千瓦、4.41亿千瓦。其中,2023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7,590万千瓦。
综上,近年来全球及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传动与制动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提升。瑞迪智驱产品主要应用的数控机床、机器人、电梯、风电整机等四大终端领域亦稳定发展,产品市场前景明朗。

二、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逐年上涨,ROE连续三年超24%且高于行业均值
受益于下游自动化应用领域需求持续扩大,为整个自动化设备零部件制造行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年来瑞迪智驱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净利润逐年上涨。
2021-2023年,瑞迪智驱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67亿元、5.87亿元、5.8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1%;净利润分别为6,954.20万元、8,150.13万元、10,085.09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42%。
需要说明的是,瑞迪智驱2023年营业收入小幅下滑主要是因为以废料收入为主的其他业务收入减少所致。2021-2023年,瑞迪智驱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44亿元、5.64亿元、5.6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稳中有升,持续向好。
据招股书,2021-2023年,瑞迪智驱的每股净资产分别为6.83元、8.00元、10.39元,呈快速上升趋势,反映了瑞迪智驱创造利润的能力以及防范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力在增强。
毛利率方面,近年来瑞迪智驱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7.30%、28.38%、32.88%,呈上升趋势。
毛利率是企业盈利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瑞迪智驱的毛利率上涨主要是因为其凭借高效定制化应用开发的技术优势,建立了多个应用行业布局与先发优势,在不断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高附加值产品销量持续增长,产品销售结构不断优化,使瑞迪智驱的主营业务利润规模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近年来瑞迪智驱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超24%,大幅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据招股书,2021-2023年,瑞迪智驱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5.70%、24.22%、25.41%。
同期,瑞迪智驱同行业可比公司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恩精工”)、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大力德”)、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尔股份”)、浙江通力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力科技”)、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的谐波”)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10.28%、9.29%、2.94%。
2024年4月29日,瑞迪智驱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发行新股。瑞迪智驱此次发行市盈率为15.65倍,低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于2024年4月24日(T-3日)发布的“C34通用设备制造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26.43倍,凸显投资价值。
简言之,瑞迪智驱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净利润持续提升,每股净资产逐年走高,可持续盈利能力强。同时,瑞迪智驱的毛利率呈稳步增长趋势,加权平均ROE大幅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此外,瑞迪智驱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均值,凸显投资价值。

三、锁定业内头部优质客户,自主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推动高质量发展
传动与制动系统作为自动化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其精度、性能与质量直接影响自动化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行业下游客户对其重要零部件的供应商有严格的认证要求,一旦与供应商形成合作,通常会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不容易被替换。
通过多年积累和发展,瑞迪智驱凭借高效定制化设计的技术优势与产品质量优势,通过了多个行业长期的供货验证,锁定业内头部优质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目前,瑞迪智驱形成了多个标杆客户为圆心的辐射群,如国内工业自动化头部企业汇川技术,国内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埃斯顿、全球电梯著名生产商日立电梯、奥的斯电梯和东芝电梯,国际知名传动件企业德国灵飞达、日本椿本机械、美国芬纳传动、Ammega Group、SIT S.p.A等。
其中,瑞迪智驱与汇川技术合作起始于2011年;与埃斯顿、日立电梯自2013年开始合作;与奥的斯电梯自2010年开展合作;与东芝电梯开始合作时间为2017年;与德国灵飞达、日本椿本机械、美国芬纳传动、Ammega Group、SIT S.p.A开始合作的时间均早于2010年。
与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不仅有利于瑞迪智驱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也为其获取新客户起到了良好的连锁效应。
同时,品牌是传动与制动行业下游客户选择供应商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品牌的形成主要源于企业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稳定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育、积累和考验。
在精密传动件的长期经营中,瑞迪智驱通过不断参与国际化竞争,积累和提升了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相继开发出以“瑞迪”为自主品牌的电磁制动器和谐波减速机产品,进入国外厂商长期垄断的市场,与国际品牌厂商直接竞争。
近年来,瑞迪智驱自主品牌销售占比不断提升,从2019年的65.02%提高到2023年的77.00%,品牌优势相对明显。经过多年发展,瑞迪智驱产品获得了国内外多个行业标杆客户的认可,瑞迪的自主品牌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品牌美誉度。
简言之,瑞迪智驱通过了多个行业长期的供货验证,锁定业内头部优质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瑞迪智驱的自主品牌销售占比提升,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品牌美誉度,有利于其拓展客户,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两翼平稳”支柱产业持续发展,“核心升级”谐波减速机逐渐放量
在产品端,瑞迪智驱立足于“两翼平稳+核心升级”的经营策略。
“两翼平稳”是指将精密传动件和电磁制动器产品作为瑞迪智驱平稳发展的两翼,围绕重点客户的开发,在现有应用领域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进入新的应用领域,并凭借客户优势和质量优势,稳步提升国内外的市场份额。
瑞迪智驱的胀套、柔性联轴器和同步轮等精密传动件产品属于自动化设备中刚需品,被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具有高转速、低噪音、运行平稳的自动化设备领域。
瑞迪智驱自主创新研制成功一系列高性能、低成本制动器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电梯、高空作业平台车、风电等领域。特别是瑞迪智驱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用超薄伺服制动器在服务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精密小空间的自动控制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
2021-2023年,瑞迪智驱电磁制动器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0.27%、48.73%、58.51%;精密传动件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35.69%、46.48%、34.18%。
此外,瑞迪智驱形成了免维护制动器、得电制动器、交流电磁制动器、轨道交通制动器等产品技术储备,为其产品线延伸,进一步发展一体化产业链奠定基础。
“核心升级”是指将谐波减速机作为未来瑞迪智驱产业升级的核心,加快自主研发的过程,尽快完成业内优质客户的认证,进行批量化生产,实现产品和利润的重大提升。
谐波减速机是近年来传动系统中出现的新型、高端产品,具有回差小、运动精度高、传动比大、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瑞迪智驱自主研制的谐波减速机产品凭借长寿命重载型谐波减速机工艺制造技术和产品开发测试及应用验证技术,较好解决了谐波减速机存在振动、噪音、重复定位精度低、一次装配合格率低等一系列行业痛点,目前已在焊接机器人、小六轴机器人、协作机器人、AGV以及机床转台等行业得以应用。
目前,谐波减速机作为瑞迪智驱最有技术优势和竞争力的产品,已实现了产品的小批量生产,并逐步取得业内主流客户的认可,包括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敬科(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芜湖藦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机器人知名厂商。
2021-2023年,瑞迪智驱谐波减速机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38.50万元、887.83万元、1,504.25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0.80%。
随着下游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瑞迪智驱谐波减速机的收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总的来说,在产品端,瑞迪智驱立足精密传动件和电磁制动器产品,将谐波减速机作为未来产业升级的核心。近三年,瑞迪智驱谐波减速机销售收入逐渐放量增长,有望成为其新的业绩增长点。

五、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创新引擎,产研融合核心技术贡献收入超九成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瑞迪智驱以创新为驱动,持续加大研发资金及人员投入。
据招股书,2021-2023年,瑞迪智驱研发投入分别为2,147.95万元、2,785.41万元、3,298.1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9%、4.74%、5.64%,均呈上升趋势。
同时,人才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瑞迪智驱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建立起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截至2023年12月31日,瑞迪智驱拥有研发人员116名,占员工人数的比例12.16%。
深耕行业多年,瑞迪智驱在传动与制动系统零部件的研发、生产等方面已形成了相对深厚的技术储备,拥有为多行业进行高效定制化设计的技术优势。
在研发方面,瑞迪智驱总结了一套完善的产品优化分析方案,实现了电磁制动器轻质化、集成化设计,保证产品在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瑞迪智驱通过对制动器摩擦材料的研究,以一种增强纤维改性有机树脂基材料的方法,使得改性后的摩擦材料满足了电磁制动器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
在产品制造方面,瑞迪智驱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与管理经验,不断地探索与技术创新,在产品制造环节形成了成熟的机械精密加工技术。
在产品测试方面,瑞迪智驱研发测试中心全流程测试能力属于国内较先进水平,为其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瑞迪智驱拥有114项专利权和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84项、境外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
瑞迪智驱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并结合自主研发的机械精密加工技术、电磁制动器定制化设计技术、产品开发测试及应用验证技术、制动器摩擦材料配方与制造工艺以及长寿命重载型谐波减速机工艺制造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实现产品和工艺的快速开发。
目前,瑞迪智驱核心技术已完全运用到其核心产品中。2021-2023年,瑞迪智驱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58%、96.79%、95.34%。
依托不俗的创新研发能力,2021-2023年度,瑞迪智驱共承担省市科研项目16项。其中省级科研项目13个,市科研项目3个;多次科技成果受到国家科技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和成都市科技评估中心的高度评价。
未来,瑞迪智驱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着力提升其对客户、市场、社会的使用价值。瑞迪智驱通过在客户端,锁定业内龙头优质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产品端,立足于“两翼平稳+核心升级”的经营策略,“双端驱动”致力创建高瞻远瞩百年公司。

收起

| 评论 05月13日 10:29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美腾科技:智能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技术突破构造工矿业新增长点《金基研》竹湾/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2020年,“力争于2030年前碳达峰,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被提出。而国内选煤行业使用的湿法选煤技术因苛刻的使用条件、高能耗与污染性,弊端日益显现,因此部分煤炭...展开
美腾科技:智能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技术突破构造工矿业新增长点

《金基研》竹湾/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2020年,“力争于2030年前碳达峰,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被提出。而国内选煤行业使用的湿法选煤技术因苛刻的使用条件、高能耗与污染性,弊端日益显现,因此部分煤炭筛选设备的生产企业,正在探寻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的煤炭分选技术。低能耗、高效率、低污染的干法选煤技术经过设备生产企业的智能化升级和更新迭代后,已扩展到矿业及工业等领域,而智能化工矿业设备已得到广泛应用。
天津美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腾科技”)以提供工矿业智能装备与系统为主体业务,深耕智能干选设备,已在2022年12月于上交所科创版上市。美腾科技生产的TDS智能干选设备等智能化设备,采用计算机视觉识别等智能化技术,在选煤产业得到应用后,已经拓展到矿业及工业。此外,基于对矿物加工行业的深刻理解,美腾科技在逐步实践中形成了包括智能无人装车系统及智能仪器等在内的完善的智能系统和智能化设备。依托智能化技术和专业的研发团队,美腾科技有望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为行业未来矿业、工业的智能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一、“双碳”目标要求高质量发展,行业寻求智能化新途径
2020年,“双碳”目标被提出,国内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长久以来,煤炭都是国内的主体能源“富煤、少气、缺油”是国内能源结构特征的概括。
在煤炭生产加工过程中,直接从矿井中开采出来的不经任何加工处理的原煤通常含有石块(称为“矸石”)与黄铁矿等杂质,通过煤炭分选技术,将煤炭分成不同质量、规格的产品,有利于煤炭的高效综合利用,且具有环保意义。
2023年数据显示,国内主流的煤炭分选方法为湿法选煤,总占比为95.76%;而干法选煤总占比为4.24%,其中智能光电选占比为3.25%,传统风选占比为0.99%。
可以看出,湿法选煤是国内选煤装备主要依赖的技术工艺方法,但随着国内对煤炭行业节能增效以及煤矿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湿法选煤的弊端日益凸显。
首先,在国内煤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相对紧缺的中西部干燥地区,湿法选煤的应用会受到水资源的严重制约;其次,对于部分易泥化的煤,湿法选煤会导致额外的煤泥产生,从而导致煤的回收率下降,造成额外的损耗;最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湿法选煤技术会在应用中产生大量煤泥水,煤泥水中夹杂的细粒粘土、泥砂和煤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另外,由于国内选煤行业长期以来的主要技术路径是以重选、浮选为代表的湿法选煤。而湿法选煤具有投资高、干旱缺水地区分选能力受限、易泥化煤炭的煤泥积聚难以沉降以及高寒地区产品水分高易冻车等问题,行业一直在寻找其他更节能有效的替代方法,而传统干法选煤由于分选精度不高,在实践中没有得到较多推广。
也就是说,使用湿法选煤对原煤进行分选,在一定程度上或是将原本排放到大气的污染物转移到水中。因此,推行智能化的干选技术是选煤业的重大趋势,同时,在保证提高煤炭的分选精度的条件下,干选技术也能缓解对环境的影响。
在“双碳”目标要求下,国内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将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国内煤炭的消费比重需要下降,煤炭的质量、煤炭的利用效率需要提升,煤炭的开采、洗选、加工精细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而煤炭质量、利用效率的提高,要求转变传统煤炭产业粗放的发展形势;煤炭的开采、洗选、加工的精细化程度提高,则要求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在此背景下,国内部分煤炭筛选设备的生产企业,在传统干法选煤的基础上探寻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的煤炭分选技术。
其中,美腾科技作为一家以提供工矿业智能装备与系统为主体业务的科技企业,积极践行“精耕煤炭、进入矿业、打通工业”的战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智能化设备、智能化系统方面持续、有计划地推进产品研发进程。目前,美腾科技的智能化已深入其具有工矿业特点的智能装备与系统为主体的业务,主要包括煤炭智能干选设备、矿物分选装备以及其他工矿业智能系统与仪器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等。
在“碳中和”背景下,国内的煤炭消费预期将会在2021-2030进入平台期,在2031-2035年持续下降,在2051-2060年下降到相对稳定的水平。
在此背景下,美腾科技集聚原有产品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等核心功能,向有色、非金属等矿业合工业领域扩展,已经研发出包括智能装备、智能系统与仪器两大类矿业和工业智能化设备和系统。
在矿业分选领域,美腾科技针对不同矿物和其他分选物质特点,不断开发新的识别技术,包括彩色图像、荧光、红外、激光、紫外线等光电识别技术,成功实现对铅锌矿、钨矿、锰矿、钼矿、磷矿、钒矿、珍珠岩、萤石、铁矿、高岭土等矿物的高精度识别和分选。
值得注意的是,美腾科技已经取得在磷矿、铝土矿、萤石、钒矿、铁矿、铅锌矿等矿物分选领域的突破,并取得工业应用,为中低品位矿物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未来,美腾科技在铜矿等其他矿业分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智能化赋能产业技术,智能化干选装备助力节能减排
与传统的风选相比,使用计算机视觉识别等智能化方法进行选煤的智能干选设备,能够减少选煤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并提高选煤精度和效率。另外,矿井井下分选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未来井下排矸应用场景也是未来拓展方向。开展井下选矿,实现矸石直接井下充填,可以避免大量矸石升井造成的能耗,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地面矸石处理费用,降低设备负荷和磨损,矸石充填能置换出大量“三下”压煤,使资源回收率最大化,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美腾科技的TDS智能干选设备等智能化装备,采用X射线及计算机视觉识别方法,针对不同的煤质特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分析模型,能够对煤炭与矸石进行数字化识别,且运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系统自主学习和系统自动调优以提高识别精度。在选煤过程种,其能采用有限元分析与流体力学耦合分析技术进行物块喷吹计算,保证喷吹精度。
另外,根据煤质特点及产品需求,美腾科技研发出了可将原煤分选为精煤和矸石的“两产品”TDS和可将原煤分选为精煤、中煤和矸石“三产品”TDS,提高了煤炭的分选精度和煤炭的利用率。此外,基于对TDS智能干选设备的研发,美腾科技的井下TDS智能干选机能够实现在智能化选煤之后,将块矸石在井下排放,实现矸石不升井,提升出井口原煤产量。
而美腾科技的TCS智能粗煤泥分选设备,则实现了由间歇排料到连续稳定排料的技术突破。此外,美腾科技的末煤智能梯流干选机(TGS),能够用于50-3mm粒度级煤炭分选,具有分选精度高、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
通过TGS与TDS搭配,能够形成“全粒度级”、全干选工艺,不用水、不耗介、不产生煤泥。
值得注意的是,选煤、选矿的底层逻辑相似,但由于不同矿场、矿层的煤炭属性各不相同,因此选煤设备的技术要求显著高于各类选矿设备,选煤设备的技术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向外拓展较为容易。由此,深耕选煤设备的企业容易将技术扩展至矿业、工业设备上。
目前国内常见的选矿方法有磁选、重选、浮选等,而矿物的分选通常采用的破碎、磨矿、浮选的湿选方法,其缺点是,在破、磨的过程中,能耗、钢球消耗较高,浮选药剂消耗量较大。
基于TDS干选设备的技术基础,美腾科技的技术已经实现了从煤矿分选领域向非煤矿物领域的拓展。2023年,美腾科技进一步扩展产品领域,其智能干选业务(XRT)已经在矿业领域成熟应用,目前可以分选的非煤矿种分别为有色金属类:铅锌矿、铜矿、钼矿、铝土矿、钨矿、锑矿、锡矿、镍矿等;黑色金属类:铁矿、锰矿、钒矿等;非金属类:磷矿、萤石矿、钾长石、高岭岩、油页岩、硅石等,且在磷矿等优势矿种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此外,美腾科技针对矿物元素特征开发算法,利用X射线、图像、近红外、荧光等识别技术,已经成功实现了对磷矿、铝土矿、萤石、铁矿、钒矿、铅锌矿的高精度识别和智能化分选,并进行了成熟的工业应用;在金矿、铜矿、高岭土、锡矿、钨矿、锰矿等矿种分选领域的应用效果显著。
在相关技术上,美腾科技已经成功研发的智能化分矿技术,能在磨矿前将大块废石排出,可以大大降低分选成本,同时也能解决低品位矿石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提高了矿石利用效率和矿石的品位,已经得到商业化应用。
需要指出的是,早在2022年,美腾科技就已成功研发矿物分选用MDS型智能干选机,分选粒级为12-6mm,分选粒度级进一步降低;同时主机长度缩短为3m,设备体积更小,矿物的分选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简言之,美腾科技的智能化分矿技术,已经在磷矿、铝土矿、萤石、钒矿、铁矿、铅锌矿等矿物分选领域有成熟的工业应用,为中低品位矿物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三、智能系统覆盖产业链,多模块提升行业管理智能化水平
实现选煤、选矿的智能化,智能化设备或只是开始,智能化系统及智能仪器的加入,能将各类智能化设备链接起来,进一步提高效率。
智能仪器是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时检测、报送数据,以提高智能化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美腾科技的智能仪器主要包括X光灰分仪(DXA)、矿浆灰分仪(DSA)、状态监测图像识别仪(TIE)、可视机械隔离器(VMI)、振动、温度检测仪(TIC)、体积检测仪(TIE-DVG)等。
其中,美腾科技的矿浆灰分仪是基于X射线荧光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开发的在线检测仪器,实时检测流动状态的矿浆灰分或品位。矿浆灰分仪具备自学习数据模型引擎,可实现自调节、自管理与自维护。可广泛应用于煤炭、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等领域的矿浆品位或灰分检测。
振动、温度检测仪是一款集成通讯模块的振动、温度检测传感器系统,实现设备振动、温度数据的采集和上传,并进行频谱、数值的分析。该产品商品名称为“智工之芯”。
而体积粒度检查仪是状态图像监测仪的一种,采用激光作为光源,实时检测并计算皮带上物料的形状、粒度组成,进而计算所输送物料的体积、重量、粒度组成。是矿业、工业的重要智能仪器。
在智能化系方面,基于在选煤产业的长期深耕,美腾科技已经研发出一套先进的选煤厂智能化系统,能够实现选煤厂的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调度指挥、产品质量管理、生产成本控制、资产管理以及人员管理。该系统包括煤质管控系统、配煤系统、生产指挥系统、无人配电室、能源及消耗物资管理系统、安全中心6个子系统。
其中,煤质管控系统通过X光灰分仪、矿浆灰分仪等监测仪器,采集与产品质量控制有关的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经过统一标签化处理,能够构建重介分选、粗煤泥分选、浮选等分选环节控制模型、精煤质量控制模型和混煤质量控制模型等,能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数质量进行预测,并给出适合当时生产工况的各项工艺指标调节值,实现产品指标稳定、回收率高、介(药)耗低和无人值守。
而生产指挥系统主要利用网络通讯、过程控制、数据可视化、3D可视化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移动监控、生产信息的高效定向传输、生产系统的可视化监测调度、现场工况的判断和预警。
除了主要应用于选煤领域的选煤厂智能管理系统,美腾科技还研发出了可通用于煤炭、矿业、工业三大领域的智能无人装车系统。
美腾科技的智能无人装车系统通过激光信标定位、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智能化技术集成,其已成功搭建了火车及汽车的无人装车智能系统。
其中,火车无人装车系统具有车厢定位检测、溜槽闸板自动控制、车号识别、超载偏载检测等多种智能化功能,同时,该系统还能提供装车数据统计、历史资料分析、移动客户端等多项管理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煤炭、矿石等散装物料的智能化装车。
与传统上依赖人工操作的装车系统相比,美腾科技的火车无人装车系统能实现现场无人值守、全流程自动装车、远程全景监控的智能化装车模式运行。
而美腾科技的汽车无人装车系统,则能实现汽车进入门岗后的车辆确认、运销系统对接、空车地磅无人值守、车辆行进无人指挥、装车无人控制、装车质量检测、重车地磅无人值守、出门岗管理的全流程的无人化。该系统适用于散状物料的无人化装车,包括煤炭、砂石、粮食、建材等工业领域。
此外,美腾科技的智能系统,还拓展到了设备管理与环保领域。腾科技的能源云环保系统,依靠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获取运送车辆的实时监控数据,重点对各个矿场以及电厂运送车辆是否正常冲洗、车辆苫布覆盖情况、环境PM值等进行分析并将数据实时上传,保证企业信息上报,加强了主管部门与对企业环保场景的实时监控。
简言之,美腾科技现有的智能装备、智能系统与仪器,已经构建了以智能干选设备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品线,以无人装车、选煤厂智能化系统为代表的智能系统与仪器产品线。以服务煤炭行业为起点,以工矿业智能化建设和服务为主体,美腾科技未来将继续基于工业、矿业的研发需求,向下游提供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系统等优质产品。

四、各项产品收入呈增长态势,收入结构进一步平衡
秉持“精耕煤炭、进入矿业、打通工业”的战略,美腾科技保持了在煤炭干选市场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持续在矿业干选市场进行拓展。
截至2023年末,在XRT方面,美腾科技智能干选业务(XRT)可分选的矿种从2022年末的8种增加到了17种,且在磷矿等优势矿种中产品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分选粒度进一步下探,研发的适用于小粒度级矿物分选的MDS,在2023年取得5套订单,已获得市场认可。2023年,美腾科技根据客户需求,快速研发成功贵金属分选机,适用于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的富集与回收;在煤矸综合利用方面,成功开发了硬度分选机,专攻不同硬度矸石分选,并取得订单。
此外,早在2022年,美腾科技已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整体布局。其智能化业务实现了其他矿业行业装车以及智能化业务的突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从营业收入及利润方面看,2019-2023年,美腾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145.84万元、32,147.56万元、38,353.51万元、48,928.17万元、56,994.53万元,年化增长率为21.03%。
2024年一季度,美腾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0,927.8万元,较2023年一季度的8,814.94万元增加29.97%。
2019-2023年,美腾科技的净利润分别为6,328.41万元、9,174.69万元、8,594.48万元,2022年美腾科技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64.56万元,2023年美腾科技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23.52万元。
简言之,在2019-2023年,美腾科技营业收入呈现增长趋势,且已连续5年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美腾科技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47.29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502.19万元增长48.81%。
按产品分类来看,2019-2023年,美腾科技来自智能装备的收入分别为21,993.43万元、21,450.88万元、26,889.69万元、30,644.76万元、34,372.78万元,来自智能系统与仪器的收入分别为1,216.44万元、9,351.6万元、9,046.98万元、15,642.08万元、17,046.67万元。
按各类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看,2019-2023年,美腾科技来自智能装备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91.09%、66.73%、70.11%、62.63%、61.57%,来自智能系统与仪器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4%、29.09%、23.59%、31.97%、30.53%。
2019-2023年,美腾科技来自智能装备、系统与仪器的收入均呈现增长态势,而来自智能装备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减少,来自智能系统与仪器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增加,收入结构进一步平衡。

五、维持高水平研发投入,研发团队助力智能化产品升级迭代
美腾科技的成长动力来源于研发,目前其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保持产品的技术优势,其维持着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
2019-2022年,美腾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625.51万元、4,226.4万元、5,268.13万元、5,442.5万元、6,871.37万元,逐年增长。
从比例上看,2019-2023年,美腾科技研发投入占其各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02%、13.15%、13.74%、11.12%、12.06%,连续5年保持在10%以上。
另外,人力资源与团队建设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本,美腾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研发平台建设,在人才队伍方面,其已建立一支综合型的研发团队,依托完备的组织架构和研发体系,具备不断升级迭代能力,可以保持技术的更新和进步。
美腾科技的研发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专业涉及自动化、计算机、选煤、选矿、通信、电子、机械等。截至2022年末,美腾科技共拥有134名研发人员,占全部员工数量的31.31%,截至2023年末,美腾科技的研发人员增加到149名,占比上升至33.18%。
从研发成果角度看,2023年,美腾科技及其全资子公司新增国际专利申请1项;国内专利申请128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9项;获得专利授权9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1项。
截止2023年末,美腾科技及其全资子公司已累计获得国际专利授权1项;累计获得国内专利授权366项,其中114项发明专利;累计取得103项软件著作权。
目前,美腾科技依靠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专业化的研发团队,已经形成了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智能化平台三大类智能化产品。
在智能化系统中,对于一些现有系统无法感知或者现有通用传感器精度无法满足智能化系统应用要求,2022年,美腾科技研发了部分智能传感器,例如X光灰分仪、矿浆灰分仪、智工之眼系列产品等,将这部分场景盲区进行数据化,增强对系统的感知能力,便于后续的智慧决策和智能执行。
2022年,美腾科技主要在X光灰分仪、矿浆灰分仪精度提升方面进行了攻关,明确了解决方向,其产品精度和智能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升。
在智能化系统产品方面,美腾科技在2022年对采选销系统进行了产品化升级,提升了产品的标准化和交付能力。同时在集团式多矿运销系统、破碎无人值守系统等智能化方面取得了突破。
在智能化平台类产品方面,2022年美腾科技实现了物联网平台和数字孪生系统的整体规划落地,智能化平台类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基于在研发与技术方面长期的投入和坚持研发创新与技术突破,美腾科技凭借多年研发实践和项目实施经验,已经积累了较为优质丰富的客户资源,覆盖客户包括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陕煤集团、山西焦煤等国有大中型煤炭集团下属企业。
另外,由于专注于智能干选设备及工矿业智能化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美腾科技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多年研发实践和项目实施经验在行业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截至2022年末,美腾科技已经荣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津市工商联“第十届天津市民营企业‘健康成长工程’科技创新100强”、天津市工信局“天津市‘专精特新’种子企业”、天津市科技局“天津市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及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年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等称号。
2023年,依靠较强的综合实力,美腾科技及其全资子公司获得科技创新荣誉称号包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津市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高精度智能化块煤干法分选技术研究与应用)”“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胜利能源快速定量装车智能化研究与应用项目)”“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胜利能源储运中心破碎站无人值守升级改造项目)”“院市合作项目(再生铝精细分选设备的研发)”“2023年第二批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发展项目”“2023年第二批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端装备优质应用场景”“2023年第二批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市级重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国家鼓励的软件企业证书(中新智冠)”“天津市雏鹰企业(中新智冠)”“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新智冠)”等。
未来,美腾科技有望继续在工业、矿业领域发挥自身的优势、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继续做大做强,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

六、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期,智能化技术构造新增长点
2020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出明确部署,明确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国内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然而目前国内仍以煤炭为主体能源,因此预计未来15至20年内,煤炭的产能不会大幅下降,但将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安全风险大、煤炭资源差、技术落后、高能耗、高排放的矿山及装备也必将被逐步淘汰。
也就是说,预计20年后煤炭产能将会下降,对所有从事煤炭生产及服务的企业将是重大冲击,只有拥有高质量的煤炭资源、高精尖的技术、行业头部企业可以继续从事部分煤炭业务。
2015年,美腾科技首先从TCS智能粗煤泥分选机研发及应用起步,2015年10月,其TDS智能干选设备研发成功,并相继在选煤厂预排矸、直接生产精煤产品、三产品分选等领域取得了现场成功应用,美腾科技迅速成长。2018年3月TDS智能干选机成功应用于煤矿井下,并配合井下矸石回填,实现了井下采、选、充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2020年底,美腾科技成功研发出了TGS梯流干选机,将干法分选的粒级下降至6mm,其结合细粒筛分技术,实现了原料经6mm脱粉后,300至25mm由TDS分选,25至6mm由TGS分选的全粒度级干选系统,目前TDS梯流干选机投入运行。
对于智能系统与仪器,美腾科技于2016年成立团队开始智能系统与仪器的研发工作,基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客户积累,研发了集“生产中心、经营中心、资产中心、安全中心“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及应用模块,同时研发出了X光灰分仪、矿浆灰分仪、VMI、智工之芯等仪器。
基于目前积累的技术及产品,美腾科技符合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未来二十年行业对节能、低碳、智能技术的要求,未来,美腾科技除了继续精耕煤炭行业,其对矿业、工业领域的扩展将成为其未来业绩的重要增长点。
由于煤炭分选对指标要求更高,所以美腾科技的XRT技术在矿业领域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在设备可靠性、大型化、分选精度等方面优势明显。XRT技术的应用将降低矿石后续破、磨、浮的加工成本,XRT也是最近2年内才逐步被行业认可,随着原矿品位越来越低,XRT的应用将越来越广阔。
美腾科技基于成熟的煤炭分选工艺和技术,其智能干选业务(XRT)已经进入了矿业领域,目前在磷矿、萤石矿、铝土矿、铁矿、钒矿等分选领域已经进行了成熟的工业应用。同时,其在铅锌、铜、油页岩、锰、钨等其他矿种分选效果显著,未来,通过不断地拓宽可分选矿种,市场空间广阔。
另外,在煤炭、矿业领域智能化设备及系统应用的前提下,美腾科技已经将目标逐步拓展到工业,特别是流程化工业领域。
其中,在智能分选领域,美腾科技已经启动了垃圾分选的调研工作。未来,依靠美腾科技正在研发的捡杂机器人,垃圾分类领域能够实现多种复杂物料的智能分选。另外,目前的建筑垃圾只是筛分、破碎等简单处理后做再生建材,如果能将建筑垃圾中的软杂质实现自动分选并将建筑垃圾中的砖、混凝土分开,将大大提高资源回收再利用的价值。
在“精耕煤炭、进入矿业、打通工业”发展战略下,美腾科技注重持续自主研发创新,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满足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的需求,在智能装备、智能系统与仪器领域等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依靠扎实的技术积累以及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不断进行现有产品迭代并立项进行新产品研发,以推动精耕煤炭、进入矿业、打通工业的战略目标实现。
未来,美腾科技将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精耕专业市场,提高营销水平,稳步提升行业竞争实力;进一步推动业务发展,为未来煤炭及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持续提供推动力。

收起

| 评论 04月29日 17:31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腾达科技:独特核心竞争力推动产品性能提升 三大创新计划顺应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金基研》竹湾/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在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紧固件的需求受到充分带动,国内紧固件行业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张。在此背景下,国内规模最大的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厂商之一,山东腾达紧固科...展开
腾达科技:独特核心竞争力推动产品性能提升 三大创新计划顺应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

《金基研》竹湾/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在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紧固件的需求受到充分带动,国内紧固件行业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张。在此背景下,国内规模最大的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厂商之一,山东腾达紧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达科技”),已成功在2024年 1月19日于深交所主板上市。
成立于2015年的腾达科技,专业从事螺栓、螺母、螺杆、垫圈等不锈钢紧固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为全球不锈钢紧固件行业主要生产厂商之一。2023年,是腾达科技连续实现盈利的第4年,其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连续4年超过93%,主营业务突出。2024年,腾达科技顺应政策及市场需求,使用自筹资金对募投项目进行了预先投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金额合计8,796.84万元,募投项目实施进展顺利。未来,腾达科技将继续积极稳妥、保质保量地推进募投项目实施,有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紧固件生产与集成服务商。

一、紧固件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特殊性能产品需求上升
随着国内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紧固件的需求和生产受到了充分带动。特别地,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紧固件行业规模持续扩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紧固件生产国。
在此背景下,2017年以来,国内紧固件产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国内紧固件市场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张。
数据显示,2017-2021年,国内紧固件产量分别为760.07万吨、801.94万吨、850.07万吨、825.01万吨、898.99万吨,2022年约为928.93万吨,2023年预计为977.98万吨。国内紧固件产量在2017-2023年预计的年化增长率约为4.29%。
2017-2021年,国内紧固件市场规模分别为795.23亿元、865.24亿元、982.22亿元、1,047.79亿元、1,095.89亿元,2022年约为1,154.14亿元,2023年或将达1,203亿元。国内紧固件市场规模在2017-2023年预计的年化增长率约为7.14%。
在国内紧固件产量持续上升、紧固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条件下,国内紧固件行业内的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其中,低端紧固件产品市场已趋近饱和,利润被不断压缩,各紧固件生产商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变方向的需求愈发强烈。
在高端产品市场方面,高端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等,这些行业及领域相关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创新内容多、结构复杂,且日常生活的环境相比,这些产品的工作环境特殊,因此其对紧固件等零部件的强度、耐热性、膨胀系数等,提出了特殊性能的需求。
目前,国内冷镦钢的生产已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数量上能满足国内紧固件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能够为许多新材料、新品种紧固件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材料基础。紧固件制造装备方面,紧固件制造行业在部分制造关键技术已取得了明显的突破,并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与国外市场相比,综合能力不强。与国外知名品牌比较,国内冷镦成型机在生产速度、精度、自动化程度、效率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成立于2015年的腾达科技,长期致力于不锈钢紧固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是全球不锈钢紧固件行业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其制造工艺完善,覆盖整套紧固件生产流程,尤其在冷镦成型、螺纹成型、影像筛选、包装入库等关键环节,具有完善的自动化工艺设备。
腾达科技目前已具有研发与技术优势、智能制造优势、销售渠道和海外客户优势、工艺和设备优势、出口质量优势、规模与品质优势这六大优势,有望成为世界著名的不锈钢紧固件制造商、销售集成商和特殊行业紧固件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二、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多规格产品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能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
于2024年3月7日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设备更新行动,其中,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是其中的几个重点举措。
其中,在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方面,《行动方案》指出,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机械、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等。
在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方面,《行动方案》指出要持续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加强电动、氢能等绿色航空装备产业化能力建设。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大力支持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等。
2021年,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发布的《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紧固件产品发展要向高精度、高强度、高可靠性、耐腐蚀性、耐高低温、轻量化、长寿命等方向发展。其中,轿车高性能紧固件、汽车发动机紧固件、组合螺钉及组合紧固件、不锈钢紧固件高质量等产品要重点开发。《机械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则指出,要坚持分业精准施策。第一,要补链升链,推动基础装备提质增效。推动重点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系统控制技术和基础制造工艺取得突破;第二,要固链强链,巩固优势产业发展势头。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腾达科技生产的紧固件产品属基础零部件,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交通、石油化工、通信、机械设备、五金、家电制品、汽车、船舶等行业。目前,腾达科技的产品结构完善、品种齐全,产品规格覆盖了国标GB、德标DIN、日标JIS、美标ASTM等标准,直径M02至M95,长度10至4,000毫米的各规格紧固件产品等一万余种,并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定制非标或异型产品,可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多品种、一站式的采购需求。
截至2023年末,腾达科技已经拥有300多台套国产及进口多工位螺栓、螺母成型设备,以及自动包装机、自动上下料系统、自动清洗线、智能化立体仓等,从而能够有效保证生产效率及产品的机械强度和精度、确保在大批量生产规模下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简言之,依托在工艺和设备、智能制造等方面具有的优势,腾达科技的产品类型、产品结构、产品制造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的举措,腾达科技有望能够在紧固件生产方面实现高精度化、高强度化、高可靠性化发展,助力国内建筑、电力、交通、通信、机械设备、五金、家电制品、汽车、船舶等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具备六大独特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产品贡献超九成收入
通过不断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升级已有技术、工艺和产品,目前的腾达科技已经在研发与技术、智能制造、营销渠道和海外客户、工艺和设备、出口质量、规模与品质6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在研发与技术方面,腾达科技拥有专业的紧固件技术研发团队,其旗下设置的研发中心被评选为山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配备了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金相显微镜等高端专业仪器,且与山东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截至2023年底,腾达科技已拥有国家专利30余项,其中,2023年腾达科技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3项,且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均实现成果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腾达科技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化成果,如“耐高温法兰螺母”“高铁用刚性接触网悬挂支架矩形调节螺母”“核电用耐高温高强度连接螺栓”等,已被评选为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技术创新奖特等奖。换言之,腾达科技具有良好的研发基础实力。
在智能制造方面,首先,腾达科技在投料、成型、包装、入库等生产流程环节采用了自动化生产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以确保产品品质;其次,通过电子标签和现场数据采集终端,腾达科技实现了对主要产品的物料在各个环节的全程追溯,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车间生产报工与质量检测情况并进行快速分析,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产品工艺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数据基础。
此外,腾达科技还采用了MES、ERP、B2B定制平台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了不锈钢紧固件智能制造互联平台,实现对上万余种规格产品生产销售的实时监控和高效有序管理。依靠智能制造体系,腾达科技“基于5G专网的紧固件行业数字化车间”已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则被评为2023年度(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在营销渠道和海外客户方面,腾达科技在国内东莞、天津、武汉、成都、戴南五大区域设置了物流配送中心,国内外合作贸易商数量超过1,000家,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在出口市场,腾达科技的产品销售已至全球40多个国家或地区,被评为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
在工艺和设备方面,腾达科技的制造工艺已覆盖整套紧固件生产流程。需要指出的是,在冷镦成型、螺纹成型、影像筛选、包装入库等关键环节中,腾达科技具有完善的自动化工艺设备。截至2023年末,腾达科技已拥有300多台套国产及进口多工位螺栓、螺母成型设备,以及自动包装机、自动上下料系统、自动清洗线、智能化立体仓等,能够有效保证生产效率及产品的机械强度和精度,确保在大批量生产规模下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在出口质量方面,腾达科技主营业务收入以外销为主,其产品主要出口至欧洲发达国家。为适应国外客户对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产品质量标准方面持有的严格要求。腾达科技建立了符合“GB/T19001-2016/ISO9001:2015”认证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产品能够满足汽车、核电、石油化工等特殊市场质量要求。
在规模与品质方面,截至2023年末,腾达科技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厂商之一,2023年全年的固件销量已突破7万吨,产品规格覆盖国标GB、德标DIN、日标JIS、美标ASTM等标准,能够生产直径M02至M95、长度10毫米至4,000毫米的各规格紧固件产品等一万余种,并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定制非标或异型产品,可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多品种、一站式的采购需求。
依托在6个方面具有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腾达科技核心技术产品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维持在93%以上。
据《山东腾达紧固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注册稿)》(以下简称“招股书”),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腾达科技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94.5%、93.25%、94.53%、94.17%。
换言之,2020年以来,核心技术产品为腾达科技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收入。

四、连续4年实现盈利,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超过93%
依托工艺和设备、智能制造等方面优势,腾达科技主营业务突出,连续多年实现盈利。
据《山东腾达紧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以下简称“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腾达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7.35亿元,实现净利润8,560.07万元,是自2020年以来连续第4年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2023年间,腾达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其收入中连续4年保持高比例。
据招股书及2023年年度报告,2020-2023年,腾达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4.5%、93.23%、94.53%、94.05%,四年平均为94.08%。
从利润角度看,据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腾达科技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60.68万元。
另外,据招股书及2023年年度报告,腾达科技每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5%、6.74%、6.17%、4.93%,平均为5.67%。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腾达科技每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保持在5%左右。

五、使用自有资金开始实施募投项目,力求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作为国内不锈钢紧固件行业生产规模领先的企业之一,腾达科技的主营业务始终为螺栓、螺母、螺杆、垫圈等不锈钢紧固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拥有螺栓、螺母、螺杆、垫圈等产品在内完整的不锈钢紧固件产品线,可以生产符合DIN、ISO、GB、JIS、IFI、ASTM、UNI、AUS、BSW等各类标准的紧固件产品,以及根据客户需求定制非标异型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1月19日,腾达科技已成功于深交所主板上市。据招股书,此次上市,腾达科技将使用募集资金投资于“不锈钢紧固件扩产及技术改造项目”、“紧固件产品线扩展及配套生产线建设项目”、“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及智能仓储基地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查询日2024年4月23日,腾达科技募投项目实施进展良好,已有2个项目系其使用自有资金开始实施。
据签署日期为2024年1月30日的《山东腾达紧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公告》(以下简称“使用募集资金置换自筹资金的公告”),为保证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在募集资金到位前,腾达科技及其子公司已使用自筹资金对募投项目进行了预先投入。截至2024年1月23日,腾达科技及其全资子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际金额合计为8,796.84万元。
此外,腾达科技使用募集资金置换自筹资金的公告显示,其使用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包括“不锈钢紧固件扩产及技术改造项目”及“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及智能仓储基地建设项目”,自筹资金预先投入金额分别为3,585万元及5,211.85万元。
据招股书,腾达科技“不锈钢紧固件扩产及技术改造项目”系其在现有1、2、3号厂房中实施,在现有技术工艺基础上,购置引进成型机、搓丝机、攻牙机等自动化生产设备,引进自动清洗线、自动调直机,建设自动化物流系统,引进光学筛选机、扭力检测仪及产品在线智能检测等先进设备。
据此,“不锈钢紧固件扩产及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一方面能够为腾达科技实现不锈钢螺栓、螺母类产品的扩产,达产后新增不锈钢螺栓产能2,434吨/年,螺母产能5,575吨/年;一方面能够令腾达科技实现对现有生产线及厂内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升级改造,并建设在线智能检测系统。
另外,通过引进更多先进生产设备、自动化设备、检测设备,“不锈钢紧固件扩产及技术改造项目”能够提升腾达科技不锈钢紧固件相关制造技术和自动化程度,扩大不锈钢螺栓、螺母,尤其是其中长尾、高附加值类产品产能,提高产品利润率。该项目的实施,除了能够解决腾达科技现有业务的产能瓶颈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拓展奠定产能基础,还能够为腾达科技智能制造体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腾达科技使用自筹资金预先投入的另一个募投项目“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及智能仓储基地建设项目”,是其拟于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戴南镇由全资子公司腾达紧固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购置土地、新建厂房实施,项目在现有技术工艺基础上,购置引进拉丝机、成型机、搓丝机、滚丝机、联合弹垫机等自动化生产设备,引进自动清洗线、自动包装设备、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等自动化辅助生产设备。
“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及智能仓储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一方面能够增加腾达科技不锈钢螺栓、螺杆、垫圈类产品的产能,达产后新增不锈钢螺栓产能25,000吨/年、螺杆产能9,000吨/年、垫圈产能3,000吨/年,解决现有业务的产能瓶颈问题;另一方面,该项目的实施可以令腾达科技进一步辐射华南、华中、西南市场,缩短其产品的运输距离,为其节约运输成本,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总而言之,腾达科技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不锈钢紧固件扩产及技术改造项目”及“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及智能仓储基地建设项目”两个募投项目,有利于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缩短募投项目的建设时间,有利于其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及增强市场竞争力。

六、拟采取三大创新计划,着眼实现发展规划与发展目标
秉持“诚信、创新、品质、服务”的经营理念,依托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大着力点,腾达科技以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通过产线布局、技术改造稳步扩大产销规模,扩充产品品类合理优化内外销占比,持续稳定产品品质。
2024年,腾达科技拟采取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大计划,以实现发展规划与发展目标。
腾达科技的管理创新计划,以管理流程、业务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为四大创新方向,以严谨、科学、高效为目标,持续优化内控流程;以合作共赢为目标,打造新型合作模式;以保证订单准时交付为前提,全面实施JIT生产,优化排单管理;重视人才储备,建立人才梯队,解决内控流程多,速度慢的痛点,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强化内控管理的精细化;以“解决客户需求,创造价值传递”为根本出发点,让客户产生更高的产品依赖性、忠诚度和满意度;为满足不同类型的订单交期打好基础;为持续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提供人才基础。
另外,腾达科技拟实施的技术创新计划,紧抓产品研发与工艺研发两大抓手。技术创新计划一方面瞄准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产品变化情况,通过技术改造拓展新的产品领域产品,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有限元模拟技术确认材料在各工位的塑性变型,依据各工位的变型量确定产品开发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通过与材料、模具等供应商进行技术互动,形成研发合力持续对不同标准的产品工艺进行革新。通过实施技术创新计划,腾达科技力求提升产品开发的一次达成率,减短工艺路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腾达科技拟于2024年实施的服务创新计划,以升级改造公司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为内容,力求提高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满足客户产品准时交付及对市场进行快速反应的要求。同时,通过逐步推行智能立体化仓储,完善分仓储、物流配送布局,腾达科技还能进一步整合非公司产品供应链等满足市场对产品多样化一站采购需求。
总而言之,未来,腾达科技将继续积极稳妥、保质保量地推进募投项目的实施,在募投项目实施中,逐步拓展产品领域,逐步释放、优化产线产能,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切实有效地提升市场竞争力,力争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紧固件生产与集成服务商。

收起

赞(2) | 评论 04月29日 09:26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新质”动力穿越周期,新乳业2023年扣非利润劲增近六成4月25日晚,国内乳业“新鲜”势力代表品牌新乳业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新乳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9.87亿元,同比增长9.8%;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19.3%;归母扣非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展开
“新质”动力穿越周期,新乳业2023年扣非利润劲增近六成

4月25日晚,国内乳业“新鲜”势力代表品牌新乳业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新乳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9.87亿元,同比增长9.8%;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19.3%;归母扣非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57.9%;销售净利率4.0%,同比增长0.37个百分点,自上市以来,公司连续5年保持营收和利润双增长。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57亿元,同比增长50.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76%,同比提升2.71个百分点。同时,为了更好地回馈投资者,公司今年大幅提升分红比例,每股分红金额同比提升76.47%。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6.14亿元,同比增长3.66%;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增长46.93%,销售净利率同比增加1.01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3年乳制品行业面临需求不足、消费疲软的压力,液态奶整体销量略有下降。新乳业精准把握市场追求高端和性价比共存的局面,坚持推动“鲜立方”战略持续深化,通过强化核心业务,加大科技创新与分布式经营力度构建了坚实的价值壁垒,以新质动力驱动,实现超过行业大盘的强劲增长,并推动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社会责任体系全面落地。

提升核心业务能力 稳步推高内生盈利水平
在乳品行业长期向好、周期性调整的大背景下,以“新鲜”为核心的鲜奶业务因竞争壁垒强、入局要求高等特征,已成为近年来抗周期显著、增长最快的乳品细分领域之一。去年5月新乳业发布了战略规划,提出“做大做强核心业务,提升企业价值,五年实现净利率倍增”的战略目标,并确立了做强低温、价值引领,科技加持、体验为上,内生为主、并购为辅,分布经营、区域深耕的战略实现路径。

在战略规划指引下,新乳业集中发力,强化以“鲜”为核心的市场定位,通过增强极致新鲜的运营能力,并明确提出把“24小时”鲜牛乳消费和DTC渠道作为强化“新鲜”核心业务的两大实现路径,进而打造驱动新乳业高质量增长的第一场景引擎。从年报来看,新乳业在这两条路径上已取得预期成果。2023年,公司鲜奶同比增长双位数,DTC业务整体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5%;新品收入占比达12%,以“鲜”为核心的市场定位持续强化。

2023财年,新乳业以低温鲜奶、低温特色酸奶为重点,推出多款新品推动低温品类进一步升级,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24小时鲜活有机乳”以“真新鲜、真活性、真溯源”刷新“新鲜有机”定义,作为全国首款只卖当天的有机鲜牛乳打强品类升级,“24小时”高端系列产品同比增速近40%;主打新鲜的“今日鲜奶铺”推出高钙升级版本,“浓”牛乳同比翻番;低温酸奶“活润晶球”产品完成1000+倍迭代升级;特色产品气泡酸奶“乐汽”上新水蜜桃及可乐两个口味。

在渠道端,新乳业精耕本地资源,提升经营能力,驱动“新鲜版图”持续扩展,DTC业务规模和管理水平增长明显。2023年新乳业DTC业务整体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5%,其中远场电商业务同比增长超过40%,自主征订业务同比增长超15%;“鲜活go”全平台销额突破2.7亿,全域数字化用户数突破1900万人,同比增长近50%,全年周期购用户复购率有效提升,“鲜活go”对业务的支撑赋能力度明显提升。
在城市群策略的持续推动下,新乳业加强构建立体化渠道,在基地市场周边重点区域积极拓展零食、生鲜、商超等核心渠道,加速渗透周边外埠市场,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一手抓新鲜产品,一手抓立体渠道,新乳业聚焦核心业务能力,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销售净利率得到显著提升。

科创加持用户体验 品牌势能锐度稳步提升
为了持续落地“科技加持,体验为上”战略精进,2023财年,新乳业围绕“鲜立方战略”投入于生物科技、数字科技等硬核科技领域,以此为基础实现了产品、服务、营销等多路径的持续创新成果,实现了在精准营养、优质乳加工等方面的领跑,为巩固公司核心业务的构筑了科技护城河。数据显示,2023年新乳业的新品收入占比12%,连续三年占比保持双位数。
报告期内,新乳业成立“分子力量”生物科技公司,聚焦益生菌、酶工程等生物科技方向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平台菌种库现有菌株1,500多株,并已实现了自有发酵剂和益生菌的产业化,在菌种“芯片”的国产替代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23年,新乳业取得专利授权共40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在生物发酵、酶工程、精准营养、优质乳加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及食品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上的持续投入,为新乳业夯实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基础,新乳业在报告期内多款新品业绩亮眼。在低温风味乳领域,新乳业引领消费快风口,快速迭代出新和全国复制,根据季节风味全新上市绿豆爽、贝贝南瓜、五黑营养乳,通过低温风味乳潮品快做,成为增长新引擎;在常温奶领域,新乳业发力有机赛道,建立地方特色有机奶产品矩阵,全年新增常温有机产品7支,常温有机产品全年同比增长超过50%,常温高端品牌“澳特兰”有机系列产品全年同比增长近40%。
在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特色奶领域,新乳业构建了“星系牧场、森系牧场、云系牧场、水系牧场”四大特色奶源系列,年内实现同比增长超过70%。其中,塞上牧场产品依托“吴忠——中国硒都”地理环境优势进行升级,突出“原生含硒”营养属性,同比增长翻番;“贺兰山爵品”2023年全面焕新,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和亮眼的市场表现,荣膺“2023中国食品产业年度限定贺兰山产区牛奶品类坐标”等行业大奖;洪雅牧场特色品牌升级,凸显“森系”+“本地”自然体验,销额同比翻番。
在丰富产品供应的同时,新乳业也在不断加强鲜价值传播,作为新鲜势力代表品牌持续把“新鲜”赛道做长做宽。报告期内,在“新生活,鲜出发”的主题之下,新乳业成功举办“第九届牛奶粉丝节”,并在全国7城同步举办“第四届鲜奶节”,通过以用户为核心的全域新营销,提升品牌势能与锐度。在品牌年轻化营销方面,新乳业积极联名各大IP的同时,努力构建私域流量池,孵化出数百位内部优质KOC、KOL,通过深度结合IMC,精准化运营,并围绕核心产品,年度累计发布2.5万篇内容,累计总阅读突破7000万人次。

数字化提质增效 构建绿色可持续乳业
2023年,新乳业重点推进的灯塔项目群数字化建设持续深化,前期投入开始反哺于从营销到生产、从工厂到牧场的全产业链,特别是以数字工厂、PMC精益化管理与优化、奶源数字化为主的供应链数字化,显著提升了公司运营效率。
对养殖板块,新乳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推动养殖技术进步,聚焦运营提效,建立奶牛绿色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示范场。新乳业数字工厂上线后,进一步满足了柔性生产需要,供应链精益化管理推动全业务体系、全渠道订单线上化率达到90%,实现人员精简和效率提升,通过供应链全体系联合降本,全年单吨人工及制造费用同比下降超过5%。新乳业旗下新华西工厂荣获TPM(全球卓越制造大奖)优胜奖,并将持续推进 WCM 世界级制造工厂。
与此同时,数字化溯源平台“鲜活源”项目已实现全过程透明的闭环管理、正反向质量追溯,实现与云南等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对接,提升质量分析的精度和异常报警的敏感度,以数字科技方式更加保障食品安全。在2023年第五届中国质量大会上,新乳业入围“数字化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典型案例组织前10强。
凭借在提升运营能力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显著成绩,新乳业连续四年荣获由德勤评选的“中国卓越管理公司”,荣膺凯度2023年全球品牌足迹“韧性增长品牌”,新华西、夏进乳业、湖南南山获评为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昆明雪兰获评为云南省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青岛琴牌获评为山东省管理标杆企业。
随着行业进入产品结构、产品品质、消费体验多重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乳业将果断拥抱科技变革与行业转型升级机遇,坚持“鲜活,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聚焦核心主业,从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等方面强化内生动力,提升企业价值,以新质动力驱动,实现五年净利率倍增的阶段目标,并着力推进全供应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以金融、技术等为连结扶持产业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善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




收起

赞(1) | 评论 04月26日 10:09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无锡鼎邦:下游市场需求增长+政策支持 高毛利油浆蒸汽发生器收入攀升《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随着国内炼油能力及乙烯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石油化工行业“降油增化”政策不断推进,国内换热设备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十四五”期间,国内仍...展开
无锡鼎邦:下游市场需求增长+政策支持 高毛利油浆蒸汽发生器收入攀升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随着国内炼油能力及乙烯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石油化工行业“降油增化”政策不断推进,国内换热设备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十四五”期间,国内仍有多个在建或拟建的炼化项目实施,为石油化工领域的换热设备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无锡鼎邦换热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鼎邦”)专注于换热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为客户提供稳定、节能的专业化换热解决方案,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
业绩方面,近年来无锡鼎邦营收、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态势。同时,无锡鼎邦的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凭借专业的换热设备制造能力、优秀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以及快速响应能力等优势,无锡鼎邦得到了国内外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广泛认可,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截至2023年9月30日,无锡鼎邦在手订单(不含税)金额为2.96亿元,充裕的在手订单保障了其未来业务的发展。特别是在“降油增化”的趋势下,近年来无锡鼎邦高毛利油浆蒸汽发生器收入攀升,成为其新的业绩增长点。

一、市场需求增长叠加政策支持,国内换热设备行业持续发展
自2015年独立炼油厂首次获准进口原油以来,国家主导石油工业实现升级和现代化,国内炼油产能不断增长。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2019-2023年,国内炼油产能分别为8.60亿吨/年、8.86亿吨/年、9.11亿吨/年、9.20亿吨/年、9.36亿吨/年。
另外,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产量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近年来,国内乙烯行业发展迅猛。“十三五”期间,国内乙烯产能从2,200.5万吨增长至3,518万吨,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9.84%。预计到2025年,国内乙烯的产能将达到约7,350万吨。
下游炼油能力及乙烯产能的不断提高,有效带动了石油化工专用设备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而换热设备作为石油化工领域的关键设备,其市场需求亦持续提升。
政策方面,2020年度国内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石化行业“降油增化”政策不断推进。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多项政策指导石油化工产业从工艺技术、生产设备等多方面着手,实现节能降耗,从而推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同时,各部委发布了《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 年)》、《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多项政策,鼓励高效节能换热器的发展。
上述政策的实施,推动石油化工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推广节能低碳技术装备,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高效化成为了换热设备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纷纷上马炼化一体化项目(炼化一体化是指将炼油和石脑油裂解生产化学品相结合的一体化生产模式),助力国内换热设备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国内换热设备行业规模从2019年的810.5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868.90亿元,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2.35%,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预计2023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从900.2亿元增长至992.1亿元,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3.29%。
“十四五”期间,国内仍有包括大榭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改扩建第五期、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塔河原油蒸汽裂解百万吨级乙烯项目、广州石化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技术改造项目、茂名分公司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石家庄炼化分公司绿色转型发展项目、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在内的多个在建或拟建的炼化项目正在建设中,为石油化工领域的换热设备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
综上,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随着国内炼油能力及乙烯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石油化工行业“降油增化”政策不断推进,国内换热设备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十四五”期间,国内仍有多个在建或拟建的炼化项目实施,为石油化工领域的换热设备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

二、营收及净利润逐年上涨,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作为一家专注于换热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无锡鼎邦为客户提供稳定、节能的专业化换热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随着下游换热器需求的增长,无锡鼎邦的业绩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无锡鼎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0亿元、3.67亿元、4.3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94%。需要说明的是,无锡鼎邦2023年财务数据经中兴华会计师审阅未审计,下同。
同期,无锡鼎邦的净利润分别为1,988.11万元、4,036.56万元、4,695.05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3.67%。
与此同时,无锡鼎邦的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呈持续增长趋势,“造血”能力增强。
2021-2023年,无锡鼎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603.79万元、2,655.08万元、6,718.61万元,近三年合计超一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无锡鼎邦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3年,无锡鼎邦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4.94%、16.57%、26.36%、25.40%。其中,2023年1-9月,无锡鼎邦的加权平均ROE为18.74%。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无锡鼎邦同行业可比公司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科高新”)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04%、-10.25%、-12.15%、-0.04%;无锡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锡装股份”)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5.64%、25.74%、16.88%、5.97%;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石重装”)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6.95%、7.67%、5.77%、4.27%;四川科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新机电”)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2.95%、13.44%、15.33%、10.23%。
经金基研计算,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上述四家无锡鼎邦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5.67%、9.15%、6.46%、5.11%。
随着业绩的稳步增长,近年来无锡鼎邦的每股收益也持续上涨。2021-2023年,无锡鼎邦每股收益分别为0.31元/股、0.62元/股、0.72元/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2.40%。
简言之,近年来无锡鼎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趋势,业绩持续向好。同时,无锡鼎邦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此外,无锡鼎邦的每股受益亦随业绩的稳步增长而持续提升。

三、国内外大型石油化工集团认可,持续开拓新客户在手订单充裕
经过多年的发展,无锡鼎邦已具备一定的客户基础和市场知名度,与国内石油化工、基础化工领域诸多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凭借专业的换热设备制造能力、优质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无锡鼎邦得到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化集团、延长石油集团、浙江石化、恒力石化、盛虹石化等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广泛认可。无锡鼎邦与上述客户的合作历史均在5年以上,合作关系稳定:其中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的最早合作时间均在2008年;与中国海油、中化集团的最早合作时间均在2011年。
无锡鼎邦被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客户授予“优秀供应商”荣誉。无锡鼎邦还被上海赛科石化评为“最佳供应商”。
需要指出的是,换热设备行业的下游客户主要为石油化工、基础化工等大型企业。下游客户通常要求供应商取得国家资质同时通过ASME认证等,对供应商具有严格的筛选考核过程,一旦建立合作关系不会轻易更换,以此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以及装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与存量客户深入合作的同时,无锡鼎邦积极开拓新客户,为其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无锡鼎邦拓展新客户数量分别为9家、13家、10家、7家,新客户销售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29%、9.25%、14.90%、19.73%,拓展新客户带来的收入保持在稳定水平。
同时,无锡鼎邦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前期的接洽,无锡鼎邦已得到了壳牌石油(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巴士拉天然气公司等境外公司的认可并逐步开展合作,有望受益于世界能源转型加速带来的需求增长。
从在手订单情况看,截至2023年9月30日,无锡鼎邦在手订单(不含税)金额为2.96亿元,充裕的在手订单保障了其未来业务的发展。
目前,无锡鼎邦就广州石化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技术改造项目、茂名分公司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石家庄炼化分公司绿色转型发展项目、兵器工业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等多个项目与客户开始接洽,预计后续订单充裕。
综述之,无锡鼎邦在换热设备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且客户关系良好。此外,无锡鼎邦在增强现有客户粘性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客户,在手订单充裕,保障了其未来业务的成长性。

四、严品控不断升级检测规范标准,油浆蒸汽发生器收入攀升
深耕石油化工领域二十余载,无锡鼎邦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可靠的换热设备。
目前,无锡鼎邦已建立了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无锡鼎邦不仅持有A2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A3级空冷式换热器安全注册证、ASMEU钢印授权证书等资质认证,还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具有不俗的质量控制能力,产品质量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同时,无锡鼎邦不断升级焊缝的检测规范标准,以更好地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对于管头焊接,传统的检测方式是耐压测试,按照国家标准GB/T150、GB/T151的规定进行,通过耐压测试即为合格。而无锡鼎邦对管头焊接工序增加射线检测,通过射线检测,可以对焊缝进行缺陷分析,更新工艺参数,大幅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产品性能方面,无锡鼎邦的螺纹管或波纹管较换热光管换热面积增加2-3倍,换热效率提升1-2倍;管头焊接定位精度达到±0.1mm,角度精度达到±0.1度;设计温度可达475℃;油浆蒸汽发生器使用寿命最长达12年。无锡鼎邦的产品不仅满足石油化工基本工况,同时在超高温、剧毒等多种特殊工况中也运行稳定。
近年来,无锡鼎邦收入主要来源于换热器、空冷器及管束,收入结构相对稳定。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无锡鼎邦换热器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4.54%、64.00%、59.51%、59.26%,空冷器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7.55%、10.51%、21.36%、18.20%,管束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7.64%、25.12%、13.01%、21.86%。
其中,无锡鼎邦的油浆蒸汽发生器主要应用于催化裂化、催化裂解装置中,该装置是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使重质油发生反应,生产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同时兼顾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在“降油增化”的趋势下,油浆蒸汽发生器作为催化裂化装置的关键设备,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无锡鼎邦油浆蒸汽发生器交付的主要项目较多在2020年度或2021年度开工建设,随着客户项目的持续推进,对相关设备的采购需求日益增长,无锡鼎邦油浆蒸汽发生器2022年度及2023年1-6月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无锡鼎邦的油浆蒸汽发生器产品实现收入分别为2,246.56万元、1,365.88万元、7,064.53万元、3,272.57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油浆蒸汽发生器主要用于催化裂化装置,在高温且具有腐蚀性的恶劣工况下要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产品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艺复杂且难度较大,毛利率高于其他类型换热器产品。

五、重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九成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无锡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无锡鼎邦始终将创新作为发展驱动力,围绕提高设备稳定性安全性、提升换热效率等核心属性,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研发投入方面,无锡鼎邦注重研发的持续投入,研发投入随着其经营规模的增长整体呈上升态势。
2020-2023年,无锡鼎邦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093.33万元、1,273.64万元、1,627.6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3%、3.47%、3.71%。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无锡鼎邦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的研发队伍。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各期末,无锡鼎邦拥有的技术研发人员分别为32人、34人、39人、49人,研发团队规模持续扩大。其中,截至2023年6月30日,无锡鼎邦技术研发人员占总员工的比例为14.12%。
经过多年的创新和积累,无锡鼎邦逐步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掌握了油浆蒸汽发生器管束制造技术、换热管与管板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具有尾部防振结构的U型管换热器制造技术、一种改进后的换热器防冲结构制造技术、组合翅片式空冷器管束组装技术、高压空冷管箱的密封技术等6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形成了不俗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无锡鼎邦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大型项目中:无锡鼎邦生产的油浆蒸汽发生器作为催化裂化装置的核心设备,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单系列最大的催化裂化装置—中海油惠州年产48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无锡鼎邦生产的直径达2米以上的大型换热器成功应用于中国石化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是目前国内生产装备国产化率最高的炼化一体化项目。
据招股书,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无锡鼎邦核心技术所形成产品收入分别为2.87亿元、3.08亿元、3.44亿元、2.01亿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9.72%、99.62%、93.88%、99.32%。
截至2023年11月29日,无锡鼎邦已取得6项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请中的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在坚持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同时,无锡鼎邦积极扩展新的应用场景。无锡鼎邦针对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结合下游应用领域对换热设备提出的最新要求,目前正在开展多晶硅制备、生物油制氢等前沿细分领域的创新研究。
未来,无锡鼎邦将持续推进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及生产技术水平,巩固和强化核心竞争力,有效助力下游行业节能降碳,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收起

赞(3) | 评论 03月27日 09:25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丽臣实业:客户资源优质 核心技术属于国内领先水平《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洗涤用品等表面活性剂下游应用领域的刚性、平稳增长,国内市场潜力空间可观。同时,国内表面活性剂出口量逐年上涨。由此,国内表面活性剂行业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湖南丽臣实业股份有...展开
丽臣实业:客户资源优质 核心技术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洗涤用品等表面活性剂下游应用领域的刚性、平稳增长,国内市场潜力空间可观。同时,国内表面活性剂出口量逐年上涨。由此,国内表面活性剂行业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湖南丽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臣实业”)专注于精细化工领域,把握行业发展机遇,不断完善表面活性剂及洗涤用品的产品研发、生产与服务体系。
2023年前三季度,丽臣实业的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26%、38.31%,业绩向好。随着上海、东莞基地的布局及产能的陆续投产,丽臣实业在表面活性剂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进一步加强,有利于提升其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深耕表面活性剂领域数十年,丽臣实业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产品优质的性能及中高端的定位为市场所认可。目前,丽臣实业具备技术与产品质量优势、区位优势及客户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及行业地位优势、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势、产业链优势。

一、下游市场刚性及平稳增长,行业集中度提升利好头部企业
作为一家立足于精细化工领域的企业,丽臣实业主营业务为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丽臣实业生产的表面活性剂系洗发水、沐浴露、洗手液、洗衣液、洗衣粉等个人护理和家居洗涤用品的核心原料,下游市场刚性需求特征明显,行业抗周期性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洗涤用品等表面活性剂下游应用领域刚性、平稳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2023年,国内合成洗涤剂产量分别为1,000.9万吨、1,108.8万吨、1,037.7万吨、1,034.6万吨、1,106.4万吨,保持在千万吨以上。其中,2023年国内合成洗涤剂产量同比增长8.4%;2020年产量大幅上涨系受新冠影响。
下游洗涤用品庞大的刚性需求,推动国内表面活性剂行业可持续、稳步发展。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表面活性剂消耗总量排名世界前列,但人均消耗只有约3kg/年,随着国内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表面活性剂在国内的市场潜力空间可观。
与此同时,国内表面活性剂出口量呈逐年上涨趋势。据中国海关数据,2018-2022年,国内表面活性剂的出口量分别为52.1万吨、63.5万吨、65.6万吨、72.8万吨、87.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84%。其中,2022年国内表面活性剂出口量同比增长20.2%。
数据显示,2018-2022年,国内表面活性剂产量分别为350.2万吨、340.8万吨、369.6万吨、388.5万吨、408.4万吨;国内表面活性剂市场规模分别为480.70亿元、511.12亿元、556.32亿元、601.38亿元、645.08亿元,预计2023年国内表面活性剂市场规模将达684.6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表面活性剂行业处于市场集中度拉升阶段,且绿色化发展趋势明显。
在国内环保和安全生产政策的压力下,一些生产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小型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逐步退出市场竞争,市场空间逐步向技术先进、规模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集聚。而随着国内龙头生产企业综合实力的壮大,国内企业与国外先进化工巨头的差距逐步减小,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有待开发。
相对石油化工原料来说,以天然油脂、淀粉、氨基酸、糖等为原料生产的表面活性剂具有生物降解性好、环境毒害性低、皮肤刺激性小、配伍性高等一系列特征,未来,天然油脂基等绿色表面活性剂将逐步替代石油基产品。
而丽臣实业目前生产的产品大多为天然油脂基表面活性剂,产品初始原料主要为棕榈仁油和椰子油,AES、K12、铵盐、烷醇酰胺等产品均属于天然油脂基表面活性剂,深度契合行业绿色化发展趋势。
综上,丽臣实业产品下游市场刚性需求特征明显,随着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表面活性剂在国内的市场潜力空间可观;同时国内表面活性剂出口量呈逐年上涨趋势。由此,国内表面活性剂行业市场规模持续上涨。此外,国内表面活性剂行业集中度提升,且绿色化发展趋势明显,利好以丽臣实业为代表的头部企业。

二、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增,新产能陆续投产规模优势提升
得益于综合实力增强、品牌知名度提升、新市场新客户的积极开拓、现有客户需求扩大,近年来丽臣实业的产销规模持续扩大,营业收入逐年上涨。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丽臣实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71亿元、27.49亿元、30.4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亿元、1.79亿元、1.20亿元。
到2023年前三季度,丽臣实业实现营业收入23.74亿元,同比上升9.26%;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上升38.31%;基本每股收益0.85元,同比增加39.34%;实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07%,同比上升1.24个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2021及2022年丽臣实业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系原材料棕榈油价格持续震荡下行,给国内以天然油脂化学品为原料发展表面活性剂产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行业内企业整体盈利水平降低。
在营收持续上涨的同时,丽臣实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亦不断上涨,营收质量高。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丽臣实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24.35亿元、27.48亿元、31.69亿元、25.35亿元,与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2.71%、99.99%、104.10%、106.80%。
值得关注的是,表面活性剂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特征,近年来丽臣实业持续扩大产能,增强规模优势。
相较于国内表面活性剂行业生产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的局面,丽臣实业具有集约化生产的优势,目前丽臣实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年产能40多万吨,2022年主要产品产量行业排名位列全国前二,规模效应明显。
此外,丽臣实业募投项目“上海奥威25万吨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生产基地及总部建设项目”(一期12万吨)目前正在进行分期竣工验收及试生产手续的申报工作,待申报完成后项目即进入试生产阶段;(二期13万吨)正在进行土建施工及部分项目的设备安装工作。
上海奥威25万吨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生产基地及总部建设项目投产后生产的产品,既有与丽臣实业现有表面活性剂相同的产品,如AES、K12、LAS;又增加了如APG、固体氨基酸等绿色表面活性剂的新品类,该品类在洗护用品中应用广泛,性能优越,丰富了丽臣实业表面活性剂产品系列。
简言之,近年来丽臣实业产销规模持续扩大,营收逐年上涨。同时,丽臣实业通过扩大产能进一步增强规模优势,有利于提升其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三、把握核心区位坐拥优质客户资源,海外营收占比逐年上涨
大宗化工产品具有一定的区域销售半径,核心区位的把握是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打通市场之要厄。
由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等因素,国内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江浙地区。目前,丽臣实业拥有长沙、上海、东莞三大生产基地,各生产基地充分把握各地资源、劳动力、政策、交通等区位优势,在辐射华中、华东、华南三大国内需求市场的同时,积极布局国际市场。
其中,丽臣实业长沙基地自有品牌洗涤用品在湖南及周边地区进行销售,长沙基地生产的表面活性剂主要销往湖南、湖北、江西地区;上海基地生产的表面活性剂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辐射西南、河北及海外市场;广东基地生产的表面活性剂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辐射福建及海外市场。
依托丽臣实业区位优势及优良、稳定的产品品质,其与主要客户群体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及积累,丽臣实业目前已成为宝洁、蓝月亮、纳爱斯、和黄白猫、益海嘉里、强生等知名日化企业的表面活性剂重要供应商,表面活性剂产品在业内具有不俗的知名度和客户认可度。该等知名日化企业对于表面活性剂供应商有着严格的遴选机制,关注供应商的工艺水平、生产供应稳定性、质量稳定性等各方面,一旦与供应商确立关系后不会轻易更换。
丽臣实业三大生产基地的区位布局及重要客户资源的积累,是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优势之一。
目前,丽臣实业已成为诸多跨国公司原料供应本土化的首选品牌之一,并被推荐销往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的其他工厂。同时,丽臣实业持续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增加产品的出口销售,参与全球表面活性剂产品市场竞争,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及占比呈高速增长态势。
据丽臣实业年报及半年报数据,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丽臣实业外销收入分别为1.58亿元、1.99亿元、4.80亿元、3.05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6%、7.26%、15.78%、20.18%。
此外,通过多年的发展,丽臣实业逐步打造出以“AW”为标志的表面活性剂产品品牌,奠定了其在中高端产品领域的优势地位。丽臣实业旗下“AW”、“光辉”、“马头”等品牌曾多次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AW”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综述之,丽臣实业拥有三大生产基地覆盖国内主要需求市场,具备区位优势,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同时,丽臣实业积极参与全球表面活性剂产品市场竞争,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及占比攀升。

四、产品质量过硬获诸多认证及荣誉,上下游业务联动产业链优势显著
作为国内大型表面活性剂及洗涤用品专业生产企业,丽臣实业特别注重全面质量管理,已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和品质保证控制体系。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丽臣实业促使其质量方针与目标得到深入的贯彻和实施。丽臣实业目前执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GB/T19001-2016/ISO9001:2015标准,持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获得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丽臣实业主要产品已通过EFfCIGMP欧盟化妆品原料规范认证、HALAL认证、RSPO认证、COSMOS认证,AES、铵盐等主要产品已通过欧盟REACH正式注册。
同时,丽臣实业为表面活性剂的生产配备了国际领先的表面活性剂生产装置与检测设备,并通过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产品调配技术,确保产品保持较高的品质及稳定性。
在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下,丽臣实业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获得了良好的客户口碑和一系列荣誉:被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优秀奖”;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的中国物品编码优秀系统成员奖;荣获湖南省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连续合格企业”。
在严把产品质量的同时,丽臣实业通过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的产业链优势,获得更强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及整体抗风险能力。
表面活性剂是丽臣实业的主导产品,其中AES、LAS、K12是其产销量最多的表面活性剂产品。目前,丽臣实业AES、LAS、K12三大核心产品系列下拥有数十种细分产品。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丽臣实业表面活性剂产品收入分别为21.09亿元、25亿元、27.90亿元、13.91亿元,占比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8.95%、90.94%、91.63%、92.15%。
除核心业务表面活性剂外,丽臣实业还从事下游洗涤用品的生产销售,包括洗衣粉、液体洗涤剂、宾馆洗涤用品等。丽臣实业洗涤用品包括自有品牌生产经营及OEM两种模式,其中自有品牌包括“马头”、“光辉”、“贝花”等,OEM模式涉及的主要品牌包括汰渍、洁劲、白猫等。
表面活性剂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洗涤用品行业,上下游业务的联动,能够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一方面利用自产表面活性剂原料的优质品质,保证洗涤用品产品质量稳定性及经济性,提升客户黏性和认可度。另一方面,洗涤用品业务帮助表面活性剂产品延长业务触手,拓展销售方式,促进产能变现。
总的来说,丽臣实业注重全面质量管理,主要产品获得多项认证,赢得良好的客户口碑和一系列荣誉。同时,丽臣实业产品包括表面活性剂和下游洗涤用品,具备产业链优势,帮助其获得更强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及整体抗风险能力。

五、研发投入及占比呈上涨趋势,核心技术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表面活性剂下游行业需求呈现出温和、环保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下游客户对表面活性剂产品的泡沫、粘度等、产品杂质含量的限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丽臣实业始终坚持以产品研发和技术工艺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在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依托专业化的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积累工艺经验,提升技术水平及产品性能。
在研发投入方面,为保证产品技术质量及成本优势,紧跟行业前沿发展方向,丽臣实业充分重视绿色化、液体化以及浓缩化产品技术研发,持续对新产品、新工艺以及节能环保等相关领域进行投入。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丽臣实业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8,373.96万元、9,451.80万元、11,175.83万元、9,190.17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3%、3.44%、3.67%、3.87%。
在研发团队方面,丽臣实业形成了一支集技术研发、工程研究与设计、项目实施与组织管理为一体的多专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丽臣实业拥有研发人员106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15.54%。
在研发硬件方面,丽臣实业设有数个万级微生物实验室,拥有气质联用仪器、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近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微量水分自动滴定仪、Lico 系列色泽仪等检测研究设备。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丽臣实业拥有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124项。目前,丽臣实业掌握有行业领先的表面活性剂二噁烷控制技术、色泽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及调配配方,研制的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投入量产。
丽臣实业二噁烷含量执行的内控标准不超过30ppm,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100ppm,并且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将表面活性剂产品中二噁烷的含量控制在10ppm以内,甚至可以达到5ppm以内;生产的优级磺酸产品色泽小于15klett。
凭借先进的技术水平及出色的研发能力,丽臣实业子公司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丽臣奥威、上海奥威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绿色工厂”,广东奥威被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目前,丽臣实业研发的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刮膜AOS粉投入量产,并正在开展不同碳链分布的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低盐型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烷基糖苷等绿色表面活性剂的研发工作。同时,丽臣实业依托强大的技术优势,研发出工业清洗领域产品。
丽臣实业产品性能的不断优化、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产品及原有表面活性剂衍生产品的持续研发,以及新领域产品的不断拓展,是巩固、提升丽臣实业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支点。
未来,丽臣实业将持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及品类丰富度,扩大产品产能增强规模效应及经营质量,紧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表面活性剂产品技术领先、成本领先、营销领先、品牌领先。

收起

赞(1) | 评论 03月21日 10:09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骏鼎达:下游产业持续发展与升级 坐拥境内外优质客户资源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已经深入人类生活,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随着主机设备安全防护要求的日益提升,功能性保护套管能够在汽车工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通讯电子、航空航天、光伏、医疗、风电等行业中得到广...展开
骏鼎达:下游产业持续发展与升级 坐拥境内外优质客户资源

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已经深入人类生活,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随着主机设备安全防护要求的日益提升,功能性保护套管能够在汽车工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通讯电子、航空航天、光伏、医疗、风电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市场需求提升空间巨大。深圳市骏鼎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骏鼎达”)专注于线束和管路系统的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产品,已逐步发展成为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行业的国内领先企业之一。
近年来,骏鼎达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逐年上涨,凸显其业绩成长性。同时,骏鼎达的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骏鼎达集产品设计、开发、验证、量产及服务于一体,掌握材料配方核心技术,具备改性材料自主开发能力,采用垂直一体化生产体系,可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主营产品性能比肩外资厂商的同类产品水平,陆续取得各类行业标准认证,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形成了不俗的市场竞争力。

一、下游产业持续发展与升级,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行业前景广阔
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属于新材料行业产业,目前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保护材料之一。
自成立以来,骏鼎达一直专注于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包括功能性保护套管以及功能性单丝,主要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及通讯电子四大领域。
在汽车领域,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展现出强大韧性,产销量均实现了高速增长。目前,国内汽车产销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汽车大国地位彰显。
据中汽协数据,2019-2023年,国内汽车产量分别为2,572.1万辆、2,522.5万辆、2,608.2万辆、2,702.1万辆、3,016.1万辆;销量分别为2,576.9万辆、2,531.1万辆、2,627.5万辆、2,686.4万辆、3,009.4万辆。其中2023年,国内汽车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1.6%、12.0%,年产销量双双创历史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国内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近些年市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据中汽协数据,2019-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20.6万辆、136.7万辆、352.1万辆、688.7万辆、949.5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7.51%。
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2019-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为4.68%、5.40%、13.40%、25.64%、31.55%。
对标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汽车千人保有量相对偏小,2022年国内汽车保有量3.19亿辆,结合14.12亿人口计算,国内千人拥车量达226辆,千人汽车拥车量相比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有显著差距,市场空间广阔。
由于复杂的电气结构以及动力系统的调整,新能源汽车对功能性保护套管有着更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更严苛的产品标准。随着相关车型出货量的逐步增长,功能性保护套管的市场应用空间有望进一步深化。
在工程机械领域,国内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之一,主要产品品类齐全,近些年发展情况良好。
以挖掘机、装载机、叉车等重要品类为例,2015年至2022年,挖掘机年销售量由6.05万台增长至26.13万台,复合增长率为23.24%,装载机年销售量由7.36万台增长至12.34万台,复合增长率为7.66%;叉车年销售量由32.76万辆增长至104.80万辆,复合增长率为18.07%。
同时,随着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加快全球化步伐,国产品牌有望迎来第二增长曲线,其中特别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业务的开拓。
伴随着国内工程机械设备需求的增长,将有力地带动功能性保护套管的市场需求。
在轨道交通领域,随着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的持续进行,国内铁路营业里程、高铁营业里程及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均逐年上涨。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19-2023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3.9万公里、14.6万公里、15.0万公里、15.5万公里、15.9万公里;全国高铁营业里程分别为3.5万公里、3.8 万公里、4.0万公里、4.2万公里、4.5万公里;全国轨道交通营业里程分别为5,295公里、6,172公里、7,355 公里、8,736公里、9,584公里。
随着营业里程的增加,相关配属车辆数亦逐年上涨。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拥有铁路机车2.21万台、铁路客车7.7万辆、铁路货车99.7万辆。
在通讯电子领域,功能性保护套管可对移动通讯系统、网络数据中心、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通讯设施提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功能。受益于全球电子产业链的转移以及通讯网络技术的普及,数据中心、通讯基站等重要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2年国内数据中心机架规模稳步增长,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650万标准机架,数据中心业务市场收入约1,90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7.2%。
另据工信部数据,2019-2023年,国内移动通信基站总数分别为841.0万个、931.0万个、996.3万个、1,083.0万个、1,162.0万个。其中,4G基站分别达544.1万个、575.0万个、590.2万个、602.7万个、629.5万个;5G基站分别达15.3万个、77.1万个、142.5万个、231.2万个、337.7万个。
除以上应用领域之外,随着航空航天、光伏、医疗、风电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其对安全防护需求的不断提升也将带来功能性保护套管的巨大增量需求。

二、营收净利呈逐年上涨趋势,ROE高于行业均值
观其业绩,近年来骏鼎达营收和净利润均稳步上涨,经营情况向好。
2021-2023年,骏鼎达营业收入分别为4.67亿元、5.22亿元、6.4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4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9亿元、1.14亿元、1.4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63%(骏鼎达2023年财务数据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
据骏鼎达合理测算:2024年1-3月,骏鼎达可实现的营业收入区间为1.45亿元至1.70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21.72%至42.71%;可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600万元至3,400万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20.16%至57.13%。
与此同时,近年来骏鼎达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净资产收益率方面,2020-2023年,骏鼎达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6.76%、28.69%、25.36%、24.23%,连续四年高于20%。其中,2023年1-6月,骏鼎达加权平均ROE为9.57%。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骏鼎达同行业可比公司必得科技、天普股份、沃尔核材、科创新源、合兴股份、泛亚微透、超捷股份、文依电气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17.35%、11.77%、8.19%、3.61%。
简言之,近年来骏鼎达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呈逐年上涨趋势,业绩向好。同时,骏鼎达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三、坐拥境内外优质客户资源,成功开拓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先发优势
业绩的持续增长离不开骏鼎达与存量客户持续深入的业务合作,以及对新客户的不断开发。
深耕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十余载,骏鼎达成功打入多家境内外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通讯电子等行业中知名终端主机厂的供应链体系,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
骏鼎达直接客户主要为终端主机厂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包括安波福、住友电工、比亚迪、盖茨工业、时代电气、泰科电子等,产品最终应用于上汽通用、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特斯拉、广汽埃安等汽车厂商,卡特彼勒、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厂商,中车集团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车辆厂商以及莫仕、特发信息等通讯电子厂商。
凭借优质的产品竞争力和服务水平,骏鼎达与上述知名终端品牌商、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取得多家合资品牌和国内自主品牌终端主机厂的认证,是国内少数同时进入国产、合资与外资品牌主机厂供应链体系的功能性保护套管企业之一,逐步提高了细分领域的国产化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公司下游主要行业对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的要求高,对进入供应链体系的资格认证相对严格,认证周期偏长。因此,客户通常会与供应商体系内的供应商形成相对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一定的准入壁垒。
在市场开拓方面,骏鼎达不断增强销售队伍的建设,在维护、深化与现有优质客户的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客户和产品应用新领域。
2020-2022年,骏鼎达当期客户数量分别为2,273家、2,399家、2,414家,其中存量客户分别为1,541家、1,656家、1,676家。
同期,骏鼎达来自存量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00亿元、4.39亿元、4.9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81%,平均销售占比达到93.51%,存量客户稳定性高。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骏鼎达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实现快速增长。2020-2022年,骏鼎达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售金额分别为2,266.87万元、5,206.72万元、10,431.75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4.52%。
其中,自2022年起,比亚迪已成为骏鼎达的第一大客户。据骏鼎达问询函回复披露,比亚迪对其采购的产品主要用于自有品牌新能源车型。
此外,骏鼎达通过贴近客户生产持续提升客户粘性。根据国内客户分布情况,骏鼎达相应建立了深圳、东莞、昆山(苏州)、武汉、重庆、江门六大生产基地,就近客户生产,以此来实现更快的信息获取以及客户响应目标,有效缩短交付周期。

四、垂直一体化生产助力降本保质,产品性能比肩外资获各类行业资质
围绕下游客户需求,骏鼎达打造出以功能性保护套管和功能性单丝为代表的核心产品线。其中,骏鼎达主要产品功能性保护套管从单一的编织套管类别逐步向纺织套管、挤出套管、复合套管等多品类拓展,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约为80%。
同时,骏鼎达掌握了PET、PA、PP、PE等材料的改性配方技术,具备功能性保护套管所用原材料单丝的自主生产能力,实现自身所处产业链条往上游延伸,能有效降低材料成本,从而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
骏鼎达实行垂直一体化生产,不仅能保证产品品质,而且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功能性单丝是功能性保护套管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骏鼎达从树脂材料开始,自主开发改性配方,生产功能性单丝,可以有效贯彻研发理念,保证单丝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单丝自产,可以减少外部采购带来的额外交易成本。
此外,为了满足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以及配合骏鼎达自制产品更好地实现安全防护功能,骏鼎达向外采购部分产品后与自产产品配套销售给客户。
至此,骏鼎达形成了丰富的产品品类,而且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设计、工艺开发、产品测试、批量生产、快速供货、售后支持等一体化配套服务方案,可以有效满足下游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并减少客户因向多家采购付出额外的认证和配套成本。
凭借良好的耐温性、抗 UV 性、阻燃性、耐化学腐蚀性等性能,骏鼎达主要产品对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及通讯电子等领域的线束系统、流体管路等提供耐磨、隔热、防撞击、屏蔽、抗爆破、防火、降噪等安全防护作用。
目前,骏鼎达产品的耐磨、隔热、防撞击、防动态切割、屏蔽和阻燃性能已比肩外资厂商的同类产品水平,陆续取得各类行业标准认证,为打开下游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骏鼎达产品不仅符合RoHS、REACH、无卤等国际通用环保标准要求,还通过了多个下游应用行业的测试或认证,包括燃油汽车行业的ISO6722测试、SAE J2192测试、SAE J2302测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MBN LV312-3测试、GB/T2408测试、QC/T29106测试;工程机械行业的MSHA认证、ISO6945测试;轨道交通行业的EN45545-2测试、Q/CRRC J106中车技术规范、GB/T30142测试;通讯电子行业的UL认证、CSA认证。
综上,骏鼎达具备垂直一体化制造体系,不仅能保证产品品质,而且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同时,骏鼎达产品品类齐全,可以有效满足下游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此外,骏鼎达产品性能已比肩外资厂商的同类产品水平,陆续取得各类行业标准认证。

五、研发投入及占比逐年上涨,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超八成
多年来,骏鼎达坚持自主研发,将技术研发作为各项业务的驱动力。骏鼎达始终重视研发投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技术和研发优势。
2021-2023年,骏鼎达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965.13 万元、2,251.39 万元、2,913.62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21%、4.31%、4.53%。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骏鼎达已建立一支研发经验丰富、梯队结构合理的技术研发团队,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研发、设计需求。截至2023年6月30日,骏鼎达研发人员为86名,占员工数量比例为11.80%。
同时,骏鼎达设有独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下设符合CNAS认可的检测中心,包括理化分析实验室、老化实验室、环境实验室、阻燃实验室、力学综合实验室等,并配备有符合RoHS、无卤、QC/T、ASTM、SAE、UL、ISO、GB/T等国际、行业及国内标准的各类测试设备,可以充分支撑现有产品及未来产品项目的研发、分析和检测验证的需求。
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研发投入,骏鼎达掌握多项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材料配方开发、产品结构设计及成型等核心技术,可以自主研发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骏鼎达已形成了成熟的研发体系,具备了自主创新能力,已取得境内发明专利权25项、境外发明专利权1项,境内实用新型专利权112项。
根据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骏鼎达防撞击保护和屏蔽保护产品的配方与工艺生产技术在国内未见技术查新点相同的研究文献及成果的报道,具有行业先进性和创新性。
据招股书,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骏鼎达核心技术对应产品收入分别为2.78亿元、3.97亿元、4.45亿元、2.23亿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5.45%、85.09%、85.42%、83.96%。
凭借领先的技术水平和持续创新的研发能力,骏鼎达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批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六届深圳市自主创新百强中小企业、第三届高分子行业创新奖等多项荣誉。
此番上市,骏鼎达拟募集资金5.58亿元,分别用于“生产功能性保护材料华东总部项目”、“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其中,“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36亿元,通过形成高规格研发及检测实验室,建设高效技术创新平台,有利于骏鼎达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工艺水平,从而加强其技术与研发优势,实现业务创新。
作为国内领先的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的生产企业,骏鼎达将凭借多年积淀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拓展产品的下游行业应用领域,持续提升产品标准,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及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产品。

收起

| 评论 03月15日 10:53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星德胜:打造业绩新增长点 代表性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同行业竞品《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全球消费者的卫生意识不断加强,清洁电器渗透率不断提高,同时全球节能环保理念广泛普及促进清洁电器产品不断优化,带动了相关微特电机市场需求的增长。星德胜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展开
星德胜:打造业绩新增长点 代表性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同行业竞品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全球消费者的卫生意识不断加强,清洁电器渗透率不断提高,同时全球节能环保理念广泛普及促进清洁电器产品不断优化,带动了相关微特电机市场需求的增长。星德胜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德胜”)主要从事微特电机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微特电机及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以吸尘器为代表的清洁电器领域,并已同步发展至电动工具、园林工具、高速吹风机等其他终端应用领域。
在2022年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出现回落的大背景下,星德胜紧跟行业市场变化,前瞻性布局,打造业绩新增长点。2023年,星德胜营收、净利润均实现上涨。受益于强劲的研发实力、出众的产品质量、优异的产品性能、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和稳定的交付能力等多方面优势,星德胜的产品受到诸多国内外知名清洁电器品牌的青睐。目前,星德胜生产的微特电机产品在吸尘器细分领域中市场份额较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一、营收净利上涨业绩回暖,前瞻性布局打造业绩新增长点
专注电机行业近二十年,星德胜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全球清洁电器产品提供最好的性能,助力全球消费者提高生活品质。
观其业绩,2020-2022年,星德胜营业收入分别为16.52亿元、23.11亿元、18.0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39亿元、1.72亿元、1.87亿元。
到2023年,经天健会计师审阅未审计,星德胜实现营业收入20.57亿元,同比上涨13.76%;实现净利润1.9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07%。
需要说明的是,2020年,受益于终端消费者居家时间增长、卫生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等因素,清洁电器市场需求大幅上涨,导致星德胜2021年度收入大幅增加。2022年度,星德胜出现了暂时性的收入波动,主要系同期高基数影响,属于行业回调的暂时性影响。2023年度,星德胜业绩下滑的趋势已得到遏制,整体呈企稳回升态势。
在2022年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出现回落的大背景下,星德胜紧跟行业市场变化,及时跟踪行业技术动态,提前布局新技术研发及新产品研发,以最快速度适应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助力其经营业绩稳定。
首先,星德胜通过准确研判下游清洁电器市场无绳化、智能化、使用场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新型家用清洁电器如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产品所使用的直流无刷电机产品进行提前布局,并不断通过产品的更新迭代实现技术升级和性能优化,迎合了市场需求的变动趋势。
2019-2022年及2023年1-6月,星德胜直流无刷电机的销量占比分别为6.76%、11.25%、11.59%、15.55%、17.58%,呈逐年上涨趋势,逐渐成为其销售业绩的中坚力量,销售整体结构不断优化。由此带来星德胜产品附加值增加、盈利能力上升、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等优势。
其次,随着终端消费者对清洁电器智能化、自动化的需求日趋提升,带有自动集尘功能的大容量集尘站逐渐成为扫地机器人产品的标准化配件,星德胜凭借丰富的交流串激电机研发与制造经验,重点开发高真空度交流串激电机产品,迅速抢占了扫地机器人集灰桶这一新兴市场。
2022年,星德胜对知名扫地机器人品牌商科沃斯和石头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上涨迅猛,分别上涨了87.86%、381.87%。
再次,星德胜积极与全球大型清洁电器品牌商开展业务合作,不断挖掘符合下游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于2022年下半年成功进入高速吹风机电机市场,相关产品已在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销售,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达到7,531.33万元,为其收入带来增量。
从次,基于前期在直流无刷电机领域积极布局形成的技术优势与客户基础,星德胜进一步拓展产品范围,重点打造电机、电控系统和电池包“三电一体”系统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目前,星德胜已具备成熟的方案设计和制造能力,与苏泊尔、创科集团(TTI)等知名客户达成合作,并已在2022年第三季度形成销售,相关产品单价和利润率较高,未来该类产品有望进一步扩大星德胜的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
最后,星德胜于2022年成立车用电机事业部及工业风机事业部,拟利用其在直流无刷电机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整体成本优势,进军车用电机、工业风机市场。
综上,在2022年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出现回落的大背景下,星德胜紧跟行业市场变化,前瞻性布局,打造业绩新增长点。2023年度,星德胜收入、净利润等业绩指标均呈上升态势。

二、国内外知名清洁电器品牌青睐,2023年H1电机类订单数量同比增长47.21%
多年来,受益于星德胜强劲的研发实力、出众的产品质量和稳定的交付能力等多方面优势,其产品受到诸多国内外知名清洁电器品牌的青睐。在以吸尘器为代表的清洁电器领域,星德胜已经拥有一批稳定的核心客户群,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国内外市场的拓展。
随着在微特电机行业内多年来的精耕细作,星德胜核心终端客户群体逐步覆盖大部分国内外大型知名清洁电器品牌商,且相当一部分OEM/ODM厂商客户同星德胜的业务合作为终端品牌商指定。
目前,星德胜产品广泛应用于包括北美吸尘器第一品牌必胜(Bissell)、全球领先的电器制造商创科集团(TTI)、扫地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iRobot、鲨客(Shark)、伊莱克斯(Electrolux)、百得、松下、日立、飞利浦、LG,以及国内知名电器品牌科沃斯、石头科技、美的、德尔玛、小米等终端品牌。
星德胜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细分市场对标全球微特电机行业知名企业,在下游主要客户处保持了稳定的销售份额,形成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与国际大型品牌商客户的多年合作过程中,星德胜不断收获包括百得、伊莱克斯、iRobot、松下、LG、美的等多家知名企业颁发的优秀供应商奖项和荣誉。
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十大吸尘器出口企业”名单中,星德胜成为包括莱克电气、科沃斯、爱普电器、江苏美的、德昌股份、春菊电器、富佳股份、卓力电器、新宝股份等9家吸尘器制造企业的电机供应商。
与上述业界龙头企业的合作不仅能够给星德胜带来稳定的经营业绩,同时也对其产品质量体系的建设、行业前沿技术的研究跟踪以及生产管理的规范产生了良性影响,不断促使星德胜对自身的研发技术实力、生产工艺水平以及运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其逐渐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微特电机供应商准入门槛偏高,客户往往会选择已具有相应领域成熟经验、拥有一定行业口碑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星德胜作为微特电机行业领先供应商,其与下游优质客户稳定的合作关系构筑了客户资源壁垒,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2023年1-6月,星德胜累计获取的电机类产品的订单数量达2,829.24万台,较2022年1-6月同比增长47.21%,较2022年7-12月环比增长33.31%,产品订单数量整体实现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6月30日,星德胜在手订单金额(不含税)达5.30亿元。
简言之,星德胜在以吸尘器为代表的清洁电器领域,已经拥有一批稳定的核心客户群,客户资源优质,合作关系稳定。2023年上半年,星德胜累计获取的电机类产品的订单数量同比大幅上涨,期末在手订单逾5亿元。

三、产品质量稳定规模优势突出,多元化产品体系满足客户多层次要求
吸尘器制造企业对电机部件的批量供货需求大、质量标准高、交货期紧,而吸尘器产品本身又具有多品种、多批次、定制化程度高等特点,这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管控、管理能力、反应速度都提出了挑战。
星德胜拥有优秀的运营管理、研究开发以及生产制造团队,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大幅缩短了产品开发以及交付的周期,从而能够稳定、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
产品质量方面,星德胜自设立以来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已建立起健全、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星德胜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符合GB/T19001-2016标准以及ISO9001:2015标准,同时获得多项美国UL、欧盟CE、全球CB等认证证书。星德胜产品符合中国、美国、欧盟等世界各地的安全认证标准、性能测试标准、有害物质标准等各类行业标准。
规模生产与成本方面,截至2023年6月30日,星德胜在苏州、泰兴均有生产基地,自有及租赁生产经营房产面积达9.67万平方米,各类微特电机年产能合计已超过6,000万台,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化采购以及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使得其具有不俗的生产成本优势。
凭借生产规模优势,星德胜对标行业知名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星德胜的交流串激电机产品对标多麦机电,产品制造工艺成熟,可靠性强;直流无刷电机产品对标日本电产、德昌电机控股和莱克电气,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噪声低等特点。现阶段,星德胜产品工艺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根据测算,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吸尘器生产国,其2021年度家用吸尘器产量中25%以上的吸尘器产品使用了星德胜生产的微特电机。另据招股书,2022年,星德胜的家用吸尘器主吸力电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7.01%。
与此同时,微特电机作为下游应用设备中的重要零部件和模块组成,其差异化、定制化的需求相对明显。星德胜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微特电机产品,帮助客户实现对性能、外形、结构等多层次的设计要求,具备产品多元化的竞争优势。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星德胜实现销售收入的吸尘器相关电机的产品型号数量分别达到2,712个、2,707个、2,709个、1,932个,在吸尘器电机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品图谱。
总得来说,星德胜的产品质量稳定,产品工艺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且具备规模生产与成本优势,在吸尘器细分领域中市场占有率高。同时,星德胜具备产品多元化的竞争优势,帮助客户实现对性能、外形、结构等多层次的设计要求。

四、三大方面构建特有技术优势,代表性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同行业竞品
微特电机行业属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交叉的行业,涵盖电机外形设计、控制系统、结构工艺、集成与检测等各项技术,对核心技术的要求偏高。且星德胜的产品主要应用于以吸尘器为代表的清洁电器领域,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由此,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
专注电机行业近二十年,星德胜的研发部门配备了大量经验丰富、具备高水平专业知识的研发设计人才,在高速高效稀土永磁电机的电磁优化设计、电机驱动软硬件设计、空气动力学设计等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技术优势。
技术研究和产品设计方面,星德胜在高速高效稀土永磁电机的电磁优化设计方面具备丰富的技术积累,为永磁式直流电机技术相关国家标准的主要编制单位之一;电机驱动软硬件设计方面,星德胜设有专门的软件开发团队,在直流无刷电机芯片的软硬件开发配套方面具有不俗的竞争力;在空气动力学设计方面,星德胜系行业内最早成立流体力学研发团队的企业,在电机吸力和噪音控制方面具有不俗的实力。
多年来,星德胜始终保持产品、技术的持续创新,通过研判市场最新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不断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电机产品,具有极强的定制化开发能力。
产品开发方面,星德胜首创直径45mm的高速无刷马达;成功研发具有发明专利的Y系列干湿两用马达;成功研发重量仅为120g的大功率超轻量马达;研发的K50型号直流无刷电机最高转速每分钟可达14万转,最大吸入功率超过308AW。
星德胜电机控制团队通过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根据各个客户自身特点和产品需求,定制化研发量产了累计超过200个吸尘器无刷电机专用项目,为吸尘器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星德胜微特电机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产品及其性能指标均优于同行业竞品:高速风筒马达风量和噪音优于同行业竞品马达;随手吸用高速马达最大吸功、最大流量均高于同行业竞品马达;便携式吸尘器用高速马达马达效率相比同行业竞品马达高出10个百分点;大功率吸尘器高速马达直径小,最大吸功、最大流量以及效率优于同行业竞品马达;扫地机器人主吸力马达最大吸功比同行业竞品马达高50%,效率比竞品马达高出10个百分点。
凭借优秀的研发实力及定制化开发能力,星德胜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尖峰企业”、“高原产业重点企业”、“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五、下游市场及所处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募资扩产强研夯实发展根基
从星德胜所处行业情况看,清洁电器微特电机制造行业发展状况主要受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及下游市场需求影响。
一方面,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机产品整体将朝高转速、无刷化、智能化、高效节能化等方向发展,作为下游整机类产品最核心的零部件之一,其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拓宽,新的行业增长点有望出现。
另一方面,长期来看,清洁电器类产品市场需求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发展潜力较大,并将不断带动相关微特电机的生产需求。
近年来,清洁电器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催生了高性能、多元化清洁电器产品市场需求,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适用于不同使用场景的多元化产品不断推出,不同细分领域的清洁电器产品得到较快发展。
同时,受益于大众清洁习惯的转变以及卫生意识的加强,清洁电器产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由于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大,清洁电器渗透率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将成为清洁电器市场新的增长点。
据欧睿国际的预测,2023年全球吸尘器市场销量可达1.51亿台,预计同比增长2.72%;中国内地吸尘器市场销量可达2,169.0万台,预计同比增长9.25%,将呈现强劲的反弹趋势,行业景气度整体将有所回升。
另据相关预测数据,2023-2027年全球家用吸尘器市场规模将保持7.4%的年复合增长率,2027年预计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06.9亿美元,约为2022年的1.5倍,行业市场空间大。
综上所述,星德胜下游市场及所处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此番上市,星德胜拟募集资金9.60亿元,分别用于“年产3,000万套无刷电机及控制系统、500万套电池包扩能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有刷电机技改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其中,“年产3,000万套无刷电机及控制系统、500万套电池包扩能项目”总投资6.56亿元,旨在提升无刷电机及控制系统产能,同时提升其配套电池包产品产量,并开拓工业风机市场。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9,355.85万元,主要聚焦于现有产品工艺技术优化和产品新应用领域拓展等方向的研究。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大幅提升星德胜研发创新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星德胜持续发展能力以及长期盈利能力。
“有刷电机技改项目” 总投资5,983.47万元,拟用星德胜现有厂房,对整体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提升改造,提高现有电机生产线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上述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帮助星德胜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规模化扩张、产业链完善、下游市场拓展及技术更新,将进一步提高其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地提升星德胜核心竞争力。
未来,星德胜将不断加强研发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扩大生产规模、挖掘多场景应用业务潜力、大力推广品牌建设,同时加大海外布局,致力成为全球清洁电器相关微特电机的标杆企业。
收起

赞(2) | 评论 03月11日 09:20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肯特股份:产品性能好实现进口替代 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发展新动能《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全球工业制品呈现轻量化、低碳化、环保化的趋势,“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已成为工业产品开发的前沿需求。同时,随着国内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制造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优质产品将实...展开
肯特股份:产品性能好实现进口替代 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发展新动能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全球工业制品呈现轻量化、低碳化、环保化的趋势,“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已成为工业产品开发的前沿需求。同时,随着国内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制造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优质产品将实现进口替代和出口创汇。国内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行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作为一家专注于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及组配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南京肯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肯特股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工程塑料材料选型、配方及产品设计等解决方案。
业绩方面,近年来肯特股份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趋势。同时,肯特股份的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通过多年积累,肯特股份形成了在技术研发、材料配方、工艺和质量控制、产品品类和性能、客户资源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从而能够很好地满足国内外高端客户对于产品质量、稳定性、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高要求。目前,肯特股份已进入全球及国内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并持续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此番上市,肯特股份发行市盈率为22.81倍,大幅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一、营收及净利润稳健增长,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与其他塑料相比,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能够在条件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长期使用,终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作为国内较早进入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行业的公司之一,近年来肯特股份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增长,业绩稳步增长。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肯特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2.45亿元、3.17亿元、3.72亿元、2.96亿元,2020-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24%;净利润分别为4,262.97万元、5,332.58万元、7,330.71万元、5,917.38万元,2020-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13%。
其中,2023年1-9月,肯特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9%,净利润同比增长4.01%(肯特股份2023年1-9月财务数据经审阅,未审计)。
从盈利能力角度看,近年来肯特股份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盈利能力突显。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肯特股份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4.07%、16.30%、20.49%、13.95%。
同期,肯特股份同行业可比公司成都一通密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通密封”)、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密控股”)、上海唯万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万密封”)、常州朗博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博科技”)、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特股份”)、辽宁华日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日新材”)、成都盛帮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帮股份”)、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亚微透”)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15.23%、13.42%、8.56%、3.88%。
其中,2023年1-9月,中密控股的加权平均ROE为9.96%;唯万密封的加权平均ROE为3.36%;朗博科技的加权平均ROE为2.15%;沃特股份的加权平均ROE为1.23%;华日新材的加权平均ROE为6.03%;盛帮股份的加权平均ROE为5.50%;泛亚微透的加权平均ROE为9.32%。一通密封、华日新材尚未披露其2023年1-9月财务数据,故剔除(下同)。
与此同时,肯特股份秉承稳健的财务政策,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其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且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体现出强劲的偿债能力。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肯特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4.30%、21.42%、16.90%、12.35%。同期,肯特股份同行业可比公司一通密封、中密控股、唯万密封、朗博科技、沃特股份、华日新材、盛帮股份、泛亚微透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25.20%、26.13%、21.81%、18.72%。
值得一提的是,同行业可比公司中泛亚微透和沃特股份与肯特股份一样涉及氟塑料制品,以上两个公司与肯特股份更为接近。肯特股份发行价格19.43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2.81倍。而截至2024年2月26日,泛亚微透的市盈率为46.35倍。
综上,近年来肯特股份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均稳健增长,业绩向好。同时,肯特股份的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此外,肯特股份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其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定位高端客户构筑客户资源壁垒,外销收入及占比走高
凭借在技术研发、材料配方、工艺和质量控制、产品品类和性能、客户资源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肯特股份能够充分满足高端客户各方面的需求。基于上述优势,肯特股份采取高端客户开发策略,努力进入高端客户供应商体系,与其建立并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目前,肯特股份已与众多通用机械制造、通信设备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医疗器械、半导体设备、环保设备、风电设备等领域的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客户形成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CommScope、Bray、Emerson、Rego、Schlumberger、铁科院、中国中车、纽威股份、航天晨光、比亚迪等,形成了相对坚固的客户资源壁垒。
要成为上述优质客户的合格供货商,一般都要通过严格的认证。高端客户在质量标准、产品稳定性、交货周期、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一般仅从通过认证的合格供应商进行采购,且对供应商认证严格、认证周期长。而一旦通过认证,终端客户的供应商置换成本也偏高,合作关系相对稳固。
此外,肯特股份通过深度参与部分客户前端产品设计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服务,通过提供多样化、系列化、组件化产品而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此种合作模式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依存关系,提高了客户黏度。
客户开拓方面,肯特股份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拓市场。一方面,肯特股份持续挖掘现有客户的潜在需求,积极参与客户新项目的开发;另一方面,肯特股份通过参加技术研讨会、展览会、组织销售人员拜访等方式积极寻求与新客户的合作机会。另外,肯特股份积极推广现有产品的同时,不断研发新的产品,以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
在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行业经营多年,肯特股份目前销售市场已遍布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日韩、东南亚、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肯特股份的外销收入及占比稳中有升,已成为其销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肯特股份主营业务中的外销收入分别为2,888.58万元、3,982.62万元、5,620.42万元、3,095.9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19%、12.87%、15.32%、15.88%。
简言之,肯特股份采取高端客户开发策略,已在众多领域积累了大量国内外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为其后续的发展形成了保障。同时,近年来肯特股份外销收入及占比稳中有升,已成为其销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拥有六大类别三万余种规格型号,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自成立以来,肯特股份一直专注于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及组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不同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材料选型、产品设计及生产制造等完整解决方案。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肯特股份以掌握的PTFE、PEEK、改性PA等多种工程塑料性能和加工工艺为基础,自主开发形成KT系列、CHILON等多种配方性能更加优良的复合材料。
肯特股份KT系列材料优势包括抗压性与耐磨性提升、更广泛地适用于多种使用环境、使用寿命延长等,CHILON材料优势包括吸水性降低、抗压性提升等。使用肯特股份KT系列、CHILON等配方复合材料生产的产品,可以在某些特定方面达到单一工程塑料制品不具备的优良性能或具备更加优良的综合性能。
根据客户需求,肯特股份逐渐调整、丰富生产链,目前已形成以密封件及组配件、绝缘件及组配件、功能结构件、耐腐蚀管件、造粒料和四氟膜为主的六大产品类别,约3万余种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产品覆盖面广。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优异的产品性能,肯特股份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在细分领域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了部分进口替代。
在产品质量方面,肯特股份严把品控,制定了包括质量标准、原料质量管理、过程控制、成品控制、检验规范、异常处理等的完整质量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肯特股份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国际汽车工业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TS22163国际铁路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在产品性能方面,肯特股份产品在耐高压、抗蠕变、耐高低温、抗腐蚀、耐磨损等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具有稳定的产品品质。肯特股份主要产品与欧美及日本工程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处于同等水平,自研产品在国内部分应用领域内持续推动进口替代进程。
其中,肯特股份PTFE耐磨系列产品在比磨损率、磨痕宽度、压缩模量和线膨胀系数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达到了先进水平,部分密封件及功能结构件产品的连续工作时间从行业内的2,000小时提升到5,000小时以上。PEEK减磨系列产品在摩擦系数、比磨损率和断裂伸长度等性能指标上表现优异;行业内的PEEK减磨系列产品的摩擦系数为0.28-0.30,肯特股份PEEK减磨系列产品最低可做到0.17。
总的来说,肯特股份拥有丰富的产品链,是国内同行业中同时在多个产品领域具备竞争力的规模化的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同时其产品质量稳定、性能优异,能够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持续推动进口替代进程。

四、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发展新动能
目前国内的工程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众多,但大部分为处于偏低层次竞争的企业,国内高品质、高性能产品的生产及质量控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企业核心技术的缺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深耕高性能工程塑料领域二十余载,肯特股份形成了涵盖材料改性、材料成型、原料形态改性、精加工及组装等多个方面的高性能工程塑料零部件生产全过程核心技术体系。
截至2024年1月31日,肯特股份拥有专利94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肯特股份通过“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密封件的应用”、“耐热耐磨PTFE塑材及其制备方法”、“耐低温耐磨PEEK/PTF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PTFE板焊接方法及装置”等发明专利,形成并保持了其在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2年9月,肯特股份通过了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审核。同时,肯特股份拥有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特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优秀科技创新企业等荣誉称号。
同时,肯特股份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突出,拥有的核心技术已在相关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产品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塑料加工业优秀科技成果奖。
为保持在材料配方、生产工艺、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肯特股份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资金及人员投入。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肯特股份研发投入分别为1,525.61万元、1,692.04万元、1,895.32万元、1,610.91万元,2020-2022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11.46%。
同时,肯特股份拥有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研发技术团队,截至2023年6月30日,肯特股份共有研发技术人员75人,占员工总数的16.67%。
产学研方面,肯特股份建立了企业院士工作站和研究生工作站,与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随着技术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肯特股份的产品种类将不断丰富,产品性能将进一步增强,发展空间有望持续扩大。

五、行业迎发展机遇且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募资扩产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全球工业制品呈现轻量化、低碳化、环保化的趋势,以塑代钢、以塑代木成为工业产品开发的前沿需求。此外,伴随国家对军工与航空航天领域、半导体与5G领域、新能源与环保领域的投入加大以及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行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会。
国内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产量虽位居世界前列,但中低端产品占比偏大,不能满足高端装备的制造需求,造成中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现状。目前,国内高性能工程塑料制品进口替代空间巨大,行业处于成长期。
据招股书,2023年1-6月,肯特股份的密封件及组配件产能利用率为101.05%,四氟膜产能利用率为86.30%,耐腐蚀管件产能利用率为91.21%,已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为了适应下游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肯特股份拟通过募集资金上市进一步扩大其生产能力。
此番上市,肯特股份拟募资3.52亿元,分别用于“密封件与结构件等零部件扩产项目”、“四氟膜扩产项目”、“耐腐蚀管件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其中,肯特股份的“密封件与结构件等零部件扩产项目”总投资1.73亿元,扩大密封件及组配件、功能结构件产品的生产,提高肯特股份的整体业务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密封件与结构件等零部件产品加工效率和工艺水平,巩固其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密封件与结构件等零部件扩产项目”,迎合了通用机械制造、通信设备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医疗器械、半导体设备、环保设备、风电设备等领域的市场需求。
“四氟膜扩产项目”总投资6,320.00万元,建设8条生产线,其中:2条生产线的核心设备(旋切机)为进口设备,另外6条生产线的核心设备(旋切机)为国产设备。该项目将加强肯特股份在四氟膜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提升其竞争能力。随着国内5G技术的成熟及普及,高频线路板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带动了对氟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耐腐蚀管件扩产项目”总投资4,402.00万元,将丰富肯特股份耐腐蚀管件产品的规格及产品类型,拓展新增应用领域和客户,巩固和提升其耐腐蚀管件产品的竞争实力,扩大业务规模,增强盈利能力。随着高端仪器仪表、管道设备、列管换热器等对防腐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对耐腐蚀管件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展望未来,肯特股份将紧跟世界前沿科技,提升智能化与自动化制造水平,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开发各个应用领域的国内外高端客户并展开深度合作从而学习前沿的科研方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力争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性能工程塑料零部件生产企业。
收起

赞(1) | 评论 02月28日 09:57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嘉和美康:营收净利稳步提升 电子病历市场份额连续九年居首《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伴随着产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国内医疗信息化在利好政策+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持续推进,国内医用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嘉和美康(北...展开
嘉和美康:营收净利稳步提升 电子病历市场份额连续九年居首

《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伴随着产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国内医疗信息化在利好政策+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持续推进,国内医用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和美康”)致力于向医疗相关机构提供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
近年来,嘉和美康营收、净利润均逐年上涨,成长性优异。同时,嘉和美康的毛利率保持高位,盈利能力突出。在临床医疗信息化领域,嘉和美康拥有长期的领先优势,其重点产品电子病历市场份额连续九年居首;医院数据中心产品取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同;智慧医疗类产品国内市占率跃升至首位。技术方面,近年来嘉和美康的研发投入及占比逐年上涨,29项核心技术构建了完善的技术体系,在四大技术方向均有不俗的优势,凸显其核心竞争力。

一、利好政策支持医疗信息化持续推进,医用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近年来,国内政府提出“互联网+“战略,鼓励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医疗信息化是传统软件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对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所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提取、处理和加工,为医疗业务提供各种质量和效率支撑的信息系统。
伴随国家医改的进一步推进,政府及各级医疗机构对医疗信息化的重视度进一步提高,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医疗相关政策包括了医疗信息化政策、医疗卫生政策,两者直接推动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推动医疗信息化系统加速;其次,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与医保控费的深化改革需要医疗信息化先行;再次,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等级评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国家政策推动信息化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嘉和美康长期深耕临床信息化领域,主营业务为医疗信息化软件产品研发、销售及技术服务,电子病历平台是其核心软件产品。在电子病历领域,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系统架构成为医疗信息化的核心,同时也是国家政策特别支持的行业发展方向。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电子病历5级及以上,需要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行初核,初核其填报信息真实有效后,提交国家卫生健康委进行复核。
对于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高级别评价,各省出台的政策文件中也提出了相关要求,电子病历5级或成为未来全国公立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目标之一。
未来5级电子病历提升的情况下,有数据中心需求的医院数量必将大幅提升。具体体现为购买医院的层级下降,此前仅为大三甲医院购买,而未来三甲以下的医院也会购买。此外,部分医院原有数据中心存在服务跟不上或产品能力不够的问题,替换需求愈发迫切。
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带给医疗行业的提升前景巨大,线上就医和互联网医院成为行业建设热点。医疗机构自身着眼于提升诊疗质量、医患体验、管理效率以及发展创新业务的需要,将加大对于专科电子病历、数据中心、智慧医疗等新一代信息化工具的投入力度。
在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国内医用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据数据统计,国内医用软件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12.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4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5%,2021年达到628亿元,2022年国内医用软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08亿元,同比增长12.8%,预计2023年全年达到829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
在国家关于以评促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关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利好政策支持下,嘉和美康营业收入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净利润稳步提升。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嘉和美康营业收入分别为5.32亿元、6.52亿元、7.17亿元、5.38亿元,2021-2022年及2023年1-9月分别同比增长22.58%、9.97%、18.1%。
同期,嘉和美康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6.54万元、4,963.69万元、6,802.44万元、1,803.21万元,2021-2022年及2023年1-9月分别同比增长133.42%、37.04%、1,121.77%。
与此同时,近年来嘉和美康的毛利率均超49%,保持高位且高于行业均值。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嘉和美康的毛利率分别为49.64%、51.21%、51.10%、49.77%。
综上,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国内医用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且前景广阔。在此背景下,嘉和美康的营业收入保持良好增长趋势,归母净利润稳步提升。同时,嘉和美康的毛利率保持高位且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二、直销+分销打造立体化客户覆盖网络,客户保有量突破一千六百余家
为应对市场竞争并充分推广新产品业务,嘉和美康建立了高效、专业的销售队伍,营销网络覆盖全国。
截至2023年6月30日,嘉和美康每个营销区域均配备专业的一线销售人员、实施人员和技术人员。
同时,嘉和美康还在天津、重庆、广东、湖北、江西、江苏、吉林、陕西、新疆等15个省、市、自治区设置了分公司,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
此外,嘉和美康整合直销、分销渠道,合理利用多个同业、异业分销渠道的优势,提供最接近客户的销售模式,打造立体化的客户覆盖网络,不断创新产品营销及服务模式。
直接销售模式下,嘉和美康通过直接参加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院校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招标和采购活动取得业务订单;间接销售模式下,嘉和美康通过与第三方非医疗机构合作,承接第三方非医疗机构取得的最终用户订单的项目。
通过广泛的营销和客服网络设置,嘉和美康能够保持与客户的有效接触和互动,及时有效获取客户需求,并协同其内部各部门迅速反馈,提高研发和履约速度,提升客户体验。
经过多年发展,嘉和美康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医疗机构客户,形成了优良的口碑和市场影响力,为其树立了良好的品象。截至2023年6月30日,嘉和美康客户保有量已突破1,600余家,并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值得一提的是,嘉和美康在高等级医院中竞争优势突出,其保有客户中三甲医院500余家,占全国三甲医院比例超过四分之一。
嘉和美康在“2022北京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入选创新型企业榜单。此外,嘉和美康还入选了“2021年度医疗健康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2021年度电子病历系统(EMR)最具竞争力企业”、“2021年度医院集成平台最具竞争力企业”榜单。
在互联互通、电子病历评级中,嘉和美康获批通过的高级别医院客户数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嘉和美康所服务的医院中有31家医院获得电子病历五级及以上认证,50家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4甲及以上认证。
综上,嘉和美康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医疗机构客户。其中,嘉和美康三甲医院客户数量占全国三甲医院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同时,嘉和美康获批通过的高级别医院客户数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三、电子病历市场份额连续九年居首,智慧医疗类产品市占率领先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嘉和美康逐步形成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专业软件系列为基础,以医疗数据深度应用产品为核心,不断拓展医疗外延应用的三层产品体系。嘉和美康产品布局合理,覆盖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医学科研、医患互动、医养结合、医疗支付优化等产业链环节。
在临床医疗信息化领域,嘉和美康拥有长期的领先优势,主要产品包括电子病历平台、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产品、互联网医疗产品。其中,重点产品电子病历平台、医院数据中心和智慧医疗产品协同应用,可以形成临床数据生产、数据集中、数据利用的闭环,全面支撑临床数据深度利用及智慧医疗。
在电子病例领域,嘉和美康凭借先发优势和运营经验,取得了持续领跑的地位。据IDC统计,2014-2022年,嘉和美康在国内电子病历市场连续9年份额排名第一。
目前,嘉和美康电子病历平台分为综合电子病历系统和专科电子病历系统。
近年来,嘉和美康持续对全院级综合电子病历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结合电子病历应用高级别评级要求、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在病历质控、诊疗过程辅助和临床科研一体化等方面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程度,继续强化核心技术优势。同时,嘉和美康大力拓展专科电子病历系统,推出了多款新产品。
2020-2022年,嘉和美康电子病历平台软件销售收入从1.22亿元增长至2.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1.37%。2023年1-6月,嘉和美康电子病历平台软件销售收入为1.02亿元,同比增长27.55%。
针对大型三级医院业务数据整合和利用方面的痛点,嘉和美康逐步研发并推出了医院数据中心、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等产品线。
在医院数据中心领域,嘉和美康的医院数据中心相关产品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产品成熟度不断提升,能够快速满足互联互通等相关国家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随着医院客户自身对于医疗数据收集及利用的诉求增加以及国家关于互联互通鼓励政策和推动力度持续增强,数据中心产品将会成为嘉和美康新的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
在智慧医疗领域,嘉和美康及早布局,智慧医疗产品也成为主营业务中新的增长点。据IDC数据,嘉和美康在2021年中国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二,到2022年已跃升至第一。
2020-2022年,嘉和美康智慧医疗产品销售收入从3,405.64万元增长至6,673.20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98%。
简言之,嘉和美康逐步形成了三层产品体系,覆盖智慧医院建设的各个核心环节。其中,重点产品电子病历在国内市场连续9年份额排名第一;医院数据中心产品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同;智慧医疗类产品国内市占率跃升至首位。

四、研发投入及占比逐年上涨,四大技术方向凸显核心竞争力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嘉和美康始终高度重视医疗信息化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和投入,自2016年起一直被认定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嘉和美康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0.92亿元、1.25亿元、1.77 亿元、1.7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35%、19.24%、24.71%、33.35%。
良好的人才储备是嘉和美康持续发展的动力。嘉和美康在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科技及医学、电子通信等相关专业储备较多人力资源,同时注重培养医疗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交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截至2023年6月30日,嘉和美康共拥有从事研发工作人员701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5.12%。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7.28%,大学本科学历占比73.04%。
经过多年研发创新和技术积累,嘉和美康已经形成了基于传统软件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信息化核心技术体系,主要核心技术共29项。
2023年1-6月,嘉和美康新申请发明专利26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登记52项。截至2023年6月30日,嘉和美康累计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9项,软件著作权842件。
在电子病历方面,嘉和美康是国内电子病历市场的持续引领者,梳理形成了国内电子病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在系统架构设计、病历数据记录方式、病历生成方法多个关键节点的技术上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在精确临床特征画像方面,嘉和美康积累了大量的专科专病特征模型,并可在海量病历数据中自动筛选资深专家的优质病例,进行机器学习和特征抽取,形成符合个体医院特色的疾病知识图谱,并基于图谱进行患者特征画像,聚合关键特征指标,应用于临床辅助决策和精准医疗等应用领域,上述技术在业界拥有不俗的领先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医疗大数据应用领域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CDSS)和精准医疗,这两个方向都需要以非常准确和完善的患者特征画像为基础。
在临床诊疗数据治理及深度学习方面,嘉和美康不断丰富完善专科病历术语词库,利用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合电子病历的质控规则,对临床数据进行多维度内涵校验,可有效清洗错误和无效数据,提升数据质量,为后续数据深度利用提供坚实基础。
在一站式全流程临床科研方面,嘉和美康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支撑下的多模态数据融合及资产管理体系,在强大医学知识库基础上实现数据治理、清洗标化、数据对齐、复杂加工运算及规则沉淀,接轨国际OMOP、CDISC等数据标准,通过弱监督学习型自然语言处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引擎及自标注回馈模型,满足科研各细分领域数据需求。
未来,嘉和美康将继续专注于临床信息化建设,围绕“数据生成-数据治理-数据应用”的产品闭环,研发和打造具有临床深度、贴近专科流程的医疗信息化、大数据创新产品及服务,推动国内医疗卫生服务创新与变革,致力于成为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领先企业。

收起

赞(2) | 评论 02月20日 15:53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炬芯科技:AIoT加速+AIGC兴起 2023年Q3业绩回暖毛利率改善《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随着物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蓝牙音频设备年出货量持续增长,带动蓝牙音频SoC芯片需求提升。同时,随着AI大模型加速涌向设备端,更多算力需求传导到终端,端侧AI处理器...展开
炬芯科技:AIoT加速+AIGC兴起 2023年Q3业绩回暖毛利率改善

《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蓝牙音频设备年出货量持续增长,带动蓝牙音频SoC芯片需求提升。同时,随着AI大模型加速涌向设备端,更多算力需求传导到终端,端侧AI处理器芯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作为国内领先的低功耗AIoT芯片设计厂商,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炬芯科技”)专注于为无线音频、智能穿戴及智能交互等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AIoT)领域提供专业集成芯片。
2023年第三季度,炬芯科技的营收同比上涨64.92%,扣非净利润同比上涨136.44%,毛利率同比上升5.49个百分点,业绩回暖。通过深耕低功耗音视频和无线通信相关技术,炬芯科技具备全方位高度自主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和多项核心技术,打造了丰富的产品矩阵,且应用场景多元。目前,炬芯科技已积累众多知名客户资源,进入华为、SONY等众多国内外一二线终端品牌的供应链体系。

一、AIoT加速带动蓝牙音频产品需求增长,AIGC兴起端侧算力需求提升
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当前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正全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的需求稳步提升。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下行周期的情况下,2022年国内半导体产业增速仍保持正增长。
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CSIA)数据,2018-2022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销售额分别为2,577.2 亿元、3,084.9亿元、3,819.4亿元、4,586.9亿元、5,34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01%。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销售额将增至7,852.2亿元。
作为国内领先的低功耗AIoT芯片设计厂商,炬芯科技专注于为无线音频、智能穿戴及智能交互等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AIoT)领域提供专业集成芯片。
蓝牙是物联网无线连接的主要方式之一,终端设备应用场景诸多。随着物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蓝牙设备年出货量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2023年,蓝牙设备年出货量超50亿台。SIG预计在未来五年的后半段蓝牙市场会有更高的增长,至2027年,蓝牙设备年出货量将达76亿台,2023年到202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
其中,音频传输是蓝牙技术最早和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从蓝牙技术推出以来便呈现技术不断革新与终端应用持续增长的态势。在低延迟高音质相关产品市场,市场从有线连接向无线连接转换的趋势将带来存量市场转化和新增需求两个机会。
据SIG的统计及预测,2022年全球蓝牙音频产品的出货量约13.6亿台,到2027年仅蓝牙音频传输设备年出货量将达18.4亿台,2023年到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尽管受宏观经济、国际形势和全球通胀等影响,蓝牙音频仍持续出现线性增长。其中,蓝牙音箱2023年出货量预计将达3.6亿台,蓝牙智能手表2023年出货量预计为1.43亿只。
与此同时,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热潮兴起,随着AI大模型加速涌向设备端,手机、笔记本电脑,到AR/VR、汽车和整个物联网终端生态都将随之改变。端侧算力将是AI大模型应用落地在硬件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满足更高的算力,且低功耗将成为端侧AI处理器芯片的需求。
其中,AI模型在音频领域有许多应用场景,包括语音识别、噪音抑制、语音翻译、语音/音频关键词识别、人声增强、人声分离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云端AI计算和端侧AI计算有机结合才构成人工智能的完整的生态,另外低功耗装置对于端侧人工智能算力提出新的挑战和需求,低功耗端侧计算技术和产品上的落地将带来新一代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未来将表现出快速成长和无限生机。
综上,物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蓝牙音频产品出货量的持续增长,带动蓝牙音频SoC芯片需求增长。同时,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热潮兴起,端侧算力需求提升,端侧AI处理器芯片市场前景广阔。

二、业绩回暖毛利率显著改善,回购彰显发展信心及投资价值
2022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欧美通货膨胀和国际形势紧张,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等多方面影响,炬芯科技业绩出现下滑。到2023年第二季度,随着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复苏,炬芯科技业绩重回上升轨道。
2023年1-9月,炬芯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上升22.31%;扣非净利润3,659.63万元,同比上升8.65%。其中,炬芯科技2023年单季度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上升-6.23%、9.77%、64.9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上升-89.54%、-22.45%、136.44%。
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第三季度,受益于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及成本端的下降,炬芯科技的单季度毛利率为45.48%,高于上年同期5.49个百分点,毛利率显著改善且高于行业均值。
除此之外,炬芯科技的现金流充裕,资产负债率低于5%,偿债风险低。
截至2023年9月30日,炬芯科技的货币资金为11.2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08%,其中有息负债率仅为0.34%。2023年1-9月,炬芯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5亿元,较2022年同期大幅转正,“造血”能力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8月22日,炬芯科技拟以超募资金回购股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及/或股权激励。炬芯科技拟用于本次回购的资金总额不低于2,650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5,300万元(含)。本次回购凸显出上市公司及董监高对炬芯科技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对其长期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
截至2024年1月31日,炬芯科技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617,978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0.507%,支付的资金总额为1,677.40万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简言之,自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炬芯科技从营业收入、毛利额、毛利率到经营性净现金流,都出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炬芯科技的现金流充裕,资产负债率不足5%,偿债风险低。此外,炬芯科技积极回购股票,凸显发展信心和投资价值。

三、持续拓展国内外终端品牌,智能手表SoC芯片快速起量
芯片作为整个电子器件的核心,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电子产品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注重品象的下游终端品牌对芯片的选择极为谨慎,设计公司核心芯片在获得客户认可并量产后,通常不会被轻易更换,可对后进者形成壁垒。
深耕芯片设计行业多年,炬芯科技积累了众多知名客户资源,已进入众多终端品牌的供应链,此外,还进入三诺、奋达、通力等业界知名的ODM、OEM厂商的供应链体系。
炬芯科技是全球蓝牙音箱SoC芯片的重要供应商之一,主要服务于国内外一二线终端品牌,包括SONY、哈曼、安克创新、华为、荣耀、小米、罗技等众多终端品牌,得到了业界主流终端品牌和ODM/OEM代工厂的普遍认可,持续加大主流终端品牌的渗透率。
2023年上半年,炬芯科技的蓝牙音箱SoC芯片系列持续加大渗透头部品牌的力度,搭载着其高端音箱芯片的索尼主流蓝牙音箱新品已正式于海外发布。此外,在音箱市场和耳机市场,炬芯科技皆已进入知名品牌荣耀的供应链。
同时,炬芯科技积极耕耘的蓝牙音频差异化细分市场,如家庭影院的无线音响系统、无线收发dongle、无线麦克风、开放式耳机、无线电竞耳机等市场。
在家庭影院的无线音响系统市场,炬芯科技已进入了知名品牌SONY、Vizio、海信、TCL、Polk的供应链;在无线麦克风市场,炬芯科技已进入知名品牌RODE、猛犸、科大讯飞、枫笛的供应链;在开放式耳机市场,炬芯科技进入了QCY和TOZO的供应链;在无线电竞耳机市场,炬芯科技进入了倍思、西伯利亚的供应链。
此外,炬芯科技研发的新一代面向IoT领域超低功耗MCU芯片ATB111X已进入品牌客户的供应链,应用于电视机、机顶盒及投影仪等设备的智能语音遥控器中。
智能手表SoC芯片是炬芯科技目前重点布局方向,也是其步入蓝牙腕穿戴市场的落地点。
2022年,炬芯科技布局智能穿戴市场的第一代高集成度智能手表芯片ATS308X成绩斐然,荣获“2022中国IC设计成就奖之年度最佳RF/无线IC”、“2022年度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优秀产品奖”等多个奖项,并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量产出货。
2023年上半年,炬芯科技第一代高集成智能手表新品ATS3085C/85L/85作为主控芯片应用于品牌客户Noise、realme、boAt、Fire-Boltt等多款终端手表机型中表现亮眼,单月出货量已突破百万级。同时,炬芯科技智能手表新品也正逐步渗透国内市场,搭载其智能手表芯片的国内品牌,如小米等的终端机型已正式发布,预计2023年内将有更多品牌的终端产品推出市场。
到2023年第三季度,炬芯科技智能手表芯片持续放量且出货量单季度创新高,逐步成为重要营收来源之一。截至2023年9月末,炬芯科技智能手表芯片出货量已经突破了千万颗级别。

四、产品线丰富应用场景多元,推进新产品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家深耕声音相关的无线物联网公司,炬芯科技持续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国产智能音频SoC芯片,从手机、电脑周边的便携式产品出发,衍生至以电视周边的soundbar为主体的沉浸式无线家庭影院平台,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目前,炬芯科技主要产品为蓝牙音频SoC芯片系列、便携式音视频SoC芯片系列、端侧AI处理器芯片系列等,产品线丰富,应用场景多元。
蓝牙音频SoC芯片方面,炬芯科技的蓝牙音频SoC芯片主要应用于蓝牙音箱(含TWS音箱、智能蓝牙音箱)、智能手表、蓝牙耳机(含TWS耳机、开放式OWS耳机)、无线电竞耳机等。
便携式音视频SoC芯片方面,炬芯科技该系列芯片主要针对便携式高品质音视频编解码类产品的应用,在其整体产品体系布局中,承担着稳定业绩贡献的作用,并对技术发展提供基础。
端侧AI处理器芯片方面,炬芯科技致力于提供智能物联网AIoT端侧低功耗算力的芯片平台,也是其主营的音频产品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结合点,可满足市场未来日新月异的低功耗端侧设备的人工智能应用需求。
2023年上半年,炬芯科技蓝牙音频SoC芯片销售收入为16,202.2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73.88%;便携式音视频SoC芯片销售收入为3,908.2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17.82%;端侧AI处理器芯片销售收入为 1,799.5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8.21%。
需要说明的是,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及技术迭代速度较快,炬芯科技积极推进新产品布局及发展,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截至2023年6月30日,炬芯科技新一代高性能性能、低功耗的无线电竞耳机芯片ATS303X已正式大规模量产出货;炬芯科技新一代无线麦克风方案芯ATS303X也已经推出,正在客户终端产品研发阶段,预计2023年下半年会量产上市;炬芯科技已经正式推出了助力低碳绿色环保无电池光能量收集蓝牙语音遥控器解决方案,该方案正在客户端产品化阶段;炬芯科技新一代具有更先进制程、集成AI加速引擎的高端蓝牙音频芯片和专用音频DSP处理芯片正在研发中。
2023年7月份,炬芯科技发布了第二代智能手表芯片,采用了新一代的低功耗技术,具有双GPU加速,JPEG硬件解码,视频表盘,双mic通话降噪等新功能,目前正在客户导入的阶段,预计年底会有品牌终端产品推出市场。
此外,炬芯科技将推出最新一代升级为CPU+DSP+NPU三核异构的高端AI音频芯片ATS286X,预计在2024年开始Sample。

五、研发投入占比高于行业均值,前瞻布局端侧设备边缘算力研发
芯片产品的研发设计需要不断优化现有技术,持续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应用设计能力,才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炬芯科技在核心技术以及战略发展方向大力投入研发,坚持在无线通讯、低功耗的前提下打造算力、低延迟高音质音频相关的三个维度投入研发,稳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研发投入方面,炬芯科技持续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且研发费用率高于行业均值。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炬芯科技的研发投入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97%、44.02%、39.34%、43.04%。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专业扎实的研发人员团队是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重要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研发技术能力并扩大研发团队,持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炬芯科技持续优化升级人力资源运营管理体系,深化与知名高校的产业学院合作。
截至2023年6月30日,炬芯科技研发人员共计225人,占总人数70.09%,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达30.22%。
通过深耕低功耗音视频和无线通信相关技术,炬芯科技已构建丰富的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体系,建立了体系完善的知识产权壁垒。
2023年上半年,炬芯科技新申请境内发明专利11项,获得境内发明专利批准21项。截止至2023年6月30日,炬芯科技在全球拥有专利共321项,其中在中国内地获得289项,包括发明专利251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拥有软件著作权登记85项;拥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84项。
在蓝牙音频芯片方面,炬芯科技致力于研发低延迟高音质技术,自主掌握低延迟的2.4G无线通信私有协议设计,全链路48K24bit高清音频处理,音质指标SNR高达120dB,底噪低于2uV,处于业界先进水平,端到端延迟最低低至10ms以下,高保真低延迟降噪技术延迟小于3ms,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在端侧AI处理器芯片方面,炬芯科技创新布局,加大端侧设备的边缘算力研发投入,致力于提供高能耗比、高集成度、高性能和高安全性的端侧AIoT芯片产品,以满足市场未来日新月异的低功耗端侧设备的人工智能应用需求。
未来,炬芯科技将持续以低功耗低延迟高音质为核心诉求,纵向拓展更高带宽、更低延迟的短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横向聚焦打造低功耗人工智能算力技术和其音频领域的生态,推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音频芯片创新,努力成为音频人工智能芯片的领头羊。

收起

| 评论 02月20日 15:34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德科立:光通信行业前景广阔 重创新研发投入占比逐年上升《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算力网络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需求持续爆发式增长,为高速率长距离电信传输类光器件、子系统、接入及数通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展开
德科立:光通信行业前景广阔 重创新研发投入占比逐年上升

《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算力网络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需求持续爆发式增长,为高速率长距离电信传输类光器件、子系统、接入及数通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科立”)一直专注于光电子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形成了涵盖通信传输、接入和数据类产品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全方位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
深耕光电子器件行业二十余年,德科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坚持技术迭代,在长距离光电子器件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在宽谱放大器、小型化可插拔放大器、高速率长距离相干和非相干光收发模块、大容量智能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超长距传输子系统等领域保持不俗的技术优势。作为光通信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产业链横向和纵向综合整合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德科立凭借横向整合能力形成的技术优势,以及纵向整合能力形成的成本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

一、5G网络及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光通信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深入发展,各领域对网络的依赖不断增强,夯实网络基础设施成为国际共识。以5G、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是构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不可或缺的“两翼”和“双轮”,数据中心也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行业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当前,全球5G建设继续稳步推进。据GSA数据,2022年全球已经有514家运营商投资建设5G网络,且其中的47%已经正式商用,未来新的5G应用场景将推进5G连接的稳步增长。据《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数据,2023年全球5G用户签约数增加了近6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5G市场,国内5G连接数快速增长。2019年,国内正式启动5G商用,至2023年6月底国内5G连接数已达6.76亿。
同时,全球范围内PON市场继续维持高增长,据Omdia的研究报告预计2027年全球PON市场规模将达163亿美元,2020年至2027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3%。
其中,国内具备千兆网络传输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增速显著。据工信部数据,2021-2023年,全国10G PON端口数分别为786万个、1,523万个、2,272万个。整体来看,国内10G PON进入规模建设期,未来具有不俗增长空间。
2023年3月,全世界第一条长距离400G骨干网由中国移动正式验收,全国400G骨干网建设拉开序幕。预计基于QPSK码型的130G波特率80波400G系统,将在2024年商用,2025年规模商用。这将带动400G长距离光模块、C+L光放大器和OXC光背板等产品的需求显著增长。
此外,数据流量的持续增长带动数据中心需求旺盛,同时,随着云应用的快速发展,云数据中心流量占比持续提升。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18-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分别为513.3亿美元、566.6亿美元、618.7亿美元、679.3亿美元、746.5亿美元,行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82%。
在国内,受新基建、数字化转型及数字中国远景目标等政策促进及企业降本增效需求的驱动,国内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18-2022年,国内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分别为680.1亿元、878.3亿元、1,167.5亿元、1,500.2亿元、1,90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30%。随着国内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国内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随着数据中心建设的持续增长以及数据量的激增,数据中心内部互联的光收发模块需求从25/100G向50/200/400G提升,数据中心之间互联带动中长距离、高速率光收发模块及光传输子系统的需求。
特别是在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例如ChatGPT)的问世,引发了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迅速增长。这种高算力需求进一步刺激了光通信网络的升级演进和800G等高速率光模块的需求。
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算力网络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需求持续爆发式增长,光通信行业整体呈持续发展趋势。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2022年,国内光通信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1,080亿元、1,118亿元、1,200亿元、1,266亿元、1,326亿元,预计2023年达1,390亿元。
光通信行业的发展带动了骨干网、城域网、宽带接入网、大型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互联互通的建设和升级,为高速率长距离电信传输类光器件、子系统、接入及数通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国内外优质高端客户认可,全球化布局拓展国际市场
成立二十余年来,德科立产品和研发始终坚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重视并积极参与国内外客户的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坚持贴近客户、服务客户、紧密合作,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实现了与众多客户的互利合作、共同成长。
目前,德科立客户分布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电信设备制造商、数据通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数据运营商和专网等多个领域。德科立与中兴通讯、Infinera、Ciena、烽火通信、诺基亚、ECI等多家全球主流电信设备制造商、国内三大运营商和国家电网等国内外行业优质高端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优质的客户资源以及与客户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德科立相对突出的竞争优势,目前其在手订单充裕。
需要说明的是,光电子器件产品认证严格且耗时长。一方面产品性能要符合本行业内通用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光电子器件厂商必须要通过客户个性化的认证,才能获取市场机会。此外,光电子器件厂商出口还需通过出口相关国家市场所需要的专门认证,有较高的产品认证壁垒。在通过相关认证并成为合格供应商后,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从销售模式看,德科立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德科立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开拓客户:第一,通过积极拜访潜在客户、参加展会交流、参加行业标准会议等方式获取市场需求,通过客户认证进而获得订单;第二,把握市场技术发展方向,引导客户潜在需求,提前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最终获得订单。
依托多元化的产品品类,一方面,德科立深耕海外现有客户,拓宽客户采购品类和采购规模;另一方面,德科立积极参加行业展会,接洽数据通信领域客户,通过高质量的技术交流,充分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并发挥自身技术特点和优势,以新技术、新产品引导客户导入DCI和高速率数通光模块产品,目前客户开拓进展顺利。
近年来,德科立持续推进全球化市场战略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2 年底,德科立设立了泰国公司。2023年上半年,泰国公司已搭建光模块产品生产线,开始小批量试生产。
2023年8月10日,德科立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2.20亿元,投向德科立海外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该募投项目拟投资2.95亿元,在泰国新增光收发模块年产能58万支、光放大器年产能3万支、光传输子系统年产能0.50万套,进一步完善生产制造能力,提升工艺研发水平,着力构建海外本土化服务能力,全方位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提升德科立国际化竞争力。
海外研发生产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丰富德科立生产基地的布局,扩大光模块、光放大器、子系统产品海外产能,完善其生产制造能力,提升工艺研发水平,着力构建海外本土化服务能力,全方位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提升德科立国际化竞争力。
综上,德科立拥有优质的国内外客户资源,且合作关系稳固。同时,德科立持续推进全球化市场战略,扩大泰国公司产能,优化产能布局,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化竞争力。

三、多元化产品体系满足差异化需求,新产品种类不断拓展
深耕光电子器件行业二十余年,德科立形成了涵盖通信传输、接入和数据类产品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光通信骨干网、承载网、接入网、5G前传、5G中回传、数据链路采集、数据中心互联、特高压通信保护等重要领域。
传输类产品方面,德科立主要产品包括电信传输类光收发模块、光纤放大器、传输类子系统、光无源器件等。
其中,电信传输类光收发模块包括从155M、1.25G、10G、100G到400G及以上速率相干和非相干光收发模块,支持10km、40km、80km及以上传输距离。在非相干光模块领域,25G单波速率下,100G(4×25G)80km产品传输距离业界领先;50G单波速率下,200G(4×50G)40km产品传输距离业界领先;100G单波速率下,400G(4×100G)10km/40km产品传输距离业界领先。在相干光模块领域,德科立的100G/200G相干光模块产品在国内市场仍处于技术领先水平。
德科立光纤放大器产品包括掺铒光纤放大器、拉曼放大器和半导体光放大器,已覆盖包括O波段、C波段、扩展C波段、L波段、扩展L波段和C+L波段等在内的全部可用带宽。
德科立传输类子系统主要包括超长距传输子系统、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德科立已推出传输距离450km以上的超长距传输子系统、三合一集成式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20-40km5G前传子系统等各类光传输子系统产品。
接入类产品方面,德科立产品主要应用于宽带接入和无线接入。其中,宽带接入产品有GPON OLT、Combo PON及BOSA等;无线接入产品主要包括前传子系统及各种10G、25G灰光和彩光光收发模块。
数据类产品方面,德科立数据通信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房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中心机房内部通信,包括DCI产品和各类数据通信用光收发模块,数据通信用光收发模块支持2km以下短距离传输。
多元化的产品结构有助于德科立全方位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有利于其深耕现有客户资源,拓宽新产品销售渠道,能够有效增强德科立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023年上半年,德科立新产品种类不断拓展,L++光放大器、数据中心800G高速产品、宽带接入Combo PON系列产品、相干光模块系列产品、DCI产品等均取得良好进展,持续提供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新产品。
具体来看,德科立完善了100G以上相干和非相干光模块产品系列,推出了400G、1.2T相干模块,100G/200G相干光模块开始批量交付客户;数通光模块方面,德科立推出基于TFLN(薄膜铌酸锂)技术的低功耗800G产品,同步预研LPO。
同时,基于自主研发的宽谱光放大器技术,德科立持续开发扩展波段光放大器,2023年上半年L++光放大器行业内率先交付,2023年3月在中国移动宁波-贵阳400G、5616km现网运行试验线上开通应用,助力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全面支持中国移动新一代400G骨干网升级建设。
此外,德科立积极推进O-Band密波光传输平台建设,基本完成O-band密波传输涉及的多项关键器件开发,部分技术已经形成产品并交付客户。同时结合市场和客户需求,持续开发DCI系列产品,部分产品已小批量交付客户。
简言之,德科立形成了涵盖通信传输、接入和数据类产品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全方位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且德科立新产品种类不断拓展,持续提供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新产品。

四、重创新研发投入占比逐年上升,掌握核心技术构建三大技术平台
作为光通信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德科立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研发体系建设。
研发投入是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坚实基础,充足的研发投入资金有力保障了德科立从事各项研发创新活动所需的物质需求。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德科立研发投入分别为3,808.17万元、5,735.09万元、6,193.19万元、5,852.48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达5.73%、7.84%、8.67%、10.66%,研发投入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2023年1-9月,德科立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39.17%。
高素质、专业化的研发团队是持续自主研发创新的基础,也是德科立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保证。
目前,德科立建立了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培育并组建了一支人员素质高、稳定性强的研发人才队伍,形成了包含市场调研、需求分析、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产品测试、系统集成等各个环节的研发体系。
截至2023年6月30日,德科立研发人员增至169人,研发人员比例达23.70%。高素质、专业化且稳定的研发团队为德科立持续自主研发创新提供保障。
经过行业内多年的积累,德科立拥有了相对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建立了光收发模块、光放大器、光传输子系统三大技术平台,形成了以高速率、长距离、模块化为主要特点的核心技术。
目前,德科立已拥有包括“高速光学器件封装技术”、“高速光收发模块长距离传输技术”、“高频仿真技术”、“小型化光放大器技术”、“热插拔光放大器技术”、“光传输子系统超长距传输技术”、“长距离5G前传传输技术”、“数据链路光放大器技术”等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
特别是在长距离5G前传光传输子系统、长距离5G中传光收发模块、超长距特高压电力通信系统等领域,德科立技术优势明显,在行业内树立了鲜明的技术特点和行业地位。
截至2023年8月17日,德科立拥有授权专利145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9项,主持和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33项。
同时,德科立已经建有江苏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分站,并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了联合创新中心。
丰富的核心技术储备和完善的研发架构为德科立研发活动提供了良好基础和平台,有助于其持续开展研发工作及保持自身持续创新能力。
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德科立陆续承担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863项目、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10余项,“WDM超长距离光传输设备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超长跨距光传输系统五阶非线性和四阶色散智能补偿技术及其应用”荣获江苏信息通信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参与起草的8项行业标准获得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颁布的科学技术一等奖。

五、持续推进经营管理体系完善,股权激励增强员工凝聚力
2023年以来,德科立持续推进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实行事业部经营负责制,加强制度流程建设、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升级完善了一系列信息化系统,基本建立了核心业务和财务信息联动管理体系。德科立持续深化项目管理,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强化产品生产导入,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交付周期,提升管理能力。
内部控制方面,德科立不断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持续优化采购、生产、研发和销售服务业务流程和相关内部控制,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提升其整体管理和运营水平,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同时,德科立高度重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基于国际标准ISO9001/TL9000、ISO14001、ISO45001、ISO27001和SA8000建立了基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管理体系。
该体系建立了48个核心管理流程,规范了管理策划,市场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业绩评价,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所有经营活动过程,同时针对所有产品编制了包括SOP,检验标准等质量控制文件,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1月15日,德科立发布关于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完成的公告,同意以30.00元/股的授予价格向330名符合授予条件的激励对象授予182.55万股限制性股票。
本次激励对象中,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共计5名,获授数量占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比例为10%。其中,三名核心技术人员获授数量占比为6%。其他325名员工获授数量占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比例为81.28%。预留部分约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的8.73%。
德科立以目前信息估计,在不考虑本次激励计划对其业绩的正向作用情况下,本激励计划成本费用的摊销对有效期内各年净利润有所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考虑到本激励计划对德科立经营发展产生的正向作用,由此激发核心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本激励计划将对其长期业绩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未来,德科立将以原创技术为核心,继续强化在高速率和长距离方面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垂直整合能力强、产品覆盖面广的既有特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光电子行业领军企业。

收起

| 评论 02月20日 15:22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皓元医药:前后端一体化 六大核心技术平台赋能产品开发及创新《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新药研发的难度不断增加,大型药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带动了医药研究和实验发展行业的发展。同时,受益于新药专利集中到期、产业链向新兴市场转移等,国内原料药行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展开
皓元医药:前后端一体化 六大核心技术平台赋能产品开发及创新

《金基研》南国/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新药研发的难度不断增加,大型药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带动了医药研究和实验发展行业的发展。同时,受益于新药专利集中到期、产业链向新兴市场转移等,国内原料药行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国内小分子药物研发、生产领域稀缺的前端、后端一体化企业,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皓元医药”)主要产品包括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原料药和中间体,并通过并购进一步向制剂端延伸产业链。
目前,皓元医药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前后端一体化企业。技术方面,皓元医药形成了六大高难度、高壁垒特色研发技术平台及成熟的研发体系,保障核心技术的先进性。经过多年的发展,皓元医药已形成了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互相促进,客户需求导向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业务模式,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种类,持续强化竞争壁垒。客户资源方面,皓元医药搭建了覆盖全球的营销平台,获得了全球约8,900家客户的高度认可。

一、产品储备丰富前后端一体化发展,两大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作为国内小分子药物研发、生产领域稀缺的前后端一体化企业,皓元医药主要产品和服务贯穿药物活性成分的研发阶段和生产阶段,产品包括应用于药物开发前端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以及药物开发后端的原料药和中间体,并通过并购进一步向制剂端延伸产业链。
前端业务方面,皓元医药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供应平台。该平台为客户提供数万种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同时致力于提供高难度、高附加值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定制合成等技术服务。
截至2023年9月30日,皓元医药已完成约2.6万种产品的自主研发、合成,累计储备超11.1万种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其中分子砌块约7.7万种,工具化合物约3.4万种,构建了170多种集成化化合物库,合成技术在行业内具有不俗优势,可为客户提供品类丰富的高质量研究工具。
2020-2022年,皓元医药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的收入分别为3.46亿元、5.45亿元、8.24亿元。到2023年1-9月,皓元医药分子砌块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30.26%;工具化合物收入6.20亿元,同比增长46.49%。
后端业务方面,皓元医药持续加大仿制药CDMO业务向创新药的战略转型进度,实施特色仿制药CDMO与创新药CDMO双轮驱动,并成立创新药事业部细化管理体系,升级CDMO一站式服务平台,专注为全球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提供专业高效的小分子及新分子类型药物的CDMO服务。
2023年1-9月,皓元医药后端业务创新药收入3.31亿元,同比增长54.40%;仿制药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25.60%。
并且,皓元医药通过前端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产品种类优势获得庞大客户基础为后端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业务导流,为后端业务的增长注入动力。
截至2022年末,皓元医药完成生产工艺开发的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种类超过120个,其中107个产品已具备产业化基础,产品涵盖抗肿瘤、抗病毒、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等领域。截至2023年9月30日,皓元医药后端业务在手订单超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在手订单比较充足。
值得一提的是,皓元医药自主开发的艾日布林、曲贝替定等产品,是业界公认的合成和药品注册研究难度很高的品种,皓元医药已与国际知名药企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技术授权实现收入并保留了药品上市后的销售分成权利。此外,皓元医药还系统开发了维生素D衍生物等高活性原料药产品和技术,是该细分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同时,皓元医药持续关注生物医药的进展,专门组建生物研发团队开展生物试剂研发,持续不断拓展生物试剂产品种类。
截至2023年9月30日,皓元医药已累计形成了重组蛋白、抗体、酶产品等各类生物大分子超过1.19万种,持续为全球的药品研发企业和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提供高质量的生物科研试剂产品和高水平的技术服务。
2020-2022年,皓元医药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的收入分别为2.85亿元、4.17亿元、5.21亿元。2023年1-6月,皓元医药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的收入为3.4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77%。
综上,皓元医药产品和服务贯穿药物活性成分的研发阶段和生产阶段,前后端一体化发展,产品储备丰富,已形成了“分子砌块/工具化合物+原料药/中间体+制剂”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两大业务板块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

二、下游医药产业持续维持高景气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下游行业的高景气能够拓宽行业发展空间,且为行业内优质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皓元医药产品的下游行业主要是医药行业。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居民保健意识增强,新型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全球药品市场呈持续增长趋势。医药行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医药研究和实验发展行业的发展。
在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领域,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主要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两个行业的发展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状况、全球药物研发支出、全球在研新药数量等情况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疾病种类的多样化,药物的分子结构日益复杂,新药研发的难度亦不断增加,大型跨国制药企业纷纷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
据Evaluate Pharma数据,2017-2021年,全球医药行业的研发支出分别为1,684亿美元、1,806亿美元、1,860亿美元、1,878亿美元、1,953亿美元;预计至2026年,全球医药行业的研发支出将达到2,325亿美元。
据Pharma projects统计,2019年1月-2023年1月,全球在研新药数量分别为16,181个、17,737个、18,582个、20,109个、21,292个,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据Nature Reviews估计,全球医药研发支出中有30%用于药物分子砌块的购买和外包,分子砌块相当于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和中间体。据统计数据和国联证券的估算,剔除临床阶段的研发费用,2020年度全球药物分子砌块的市场规模约为185亿美元,2024年度将增长至21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
随着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快速发展,生物试剂的应用向体外诊断、生物制药、疫苗产业链、基因测序等工业领域渗透,应用场景持续丰富。在全球生物医药研发行业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药物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的研发和生产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原料药领域,目前全球医药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是许多重磅药物专利将陆续到期,原料药行业或迎来快速发展。
据Evaluate pharma的统计,2022年将迎来创新药专利到期的高峰,有价值400亿美元的药物受到影响,潜在收入损失为160亿美元。2020年至2024年,专利到期的药品销售总额预计高达1,590亿美元。
大量的专利药到期将推动国际通用名药物市场持续增长,进而带动原料药需求量的持续增加。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2022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为2,040.4亿美元,2023年到2032年将以6%的年复合增速增长,预计2032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将达3,637亿美元。
近年来,国内凭借更为成熟的基础工业体系、成本优势,在技术、产品质量体系和DMF认证等方面快速追赶印度,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医药原料药供应国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2022年,国内原料药产量分别为230.4万吨、276.9万吨、291.9万吨、310.0万吨、362.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00%。
另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2018-2022年,国内原料药出口金额分别为300.5亿美元、336.8亿美元、357.0亿美元、417.7亿美元、518.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58%。
可见,受益于下游全球医药市场的不断增长,医药研究和实验发展的需求提升,带动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行业发展。同时,受益于新药专利集中到期、产业链向新兴市场转移等,国内原料药行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拥有约8,900家合作伙伴,打造品牌矩阵推进全球市场拓展
经过不断拓展,皓元医药已搭建了覆盖全球的营销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8,900家合作伙伴。皓元医药与众多跨国医药巨头、全球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CRO公司开展了合作,与众多海外知名药物研发试剂专业经销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其中,皓元医药代表性客户中医药企业类客户包括辉瑞(Pfizer)、礼来(Lilly)、默沙东(MSD)、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第一三共(Daiichi-Sankyo)、卫材(Eisai)、恒瑞医药、信立泰、齐鲁制药、梯瓦制药(Teva)、雅典娜制药(Athenex)、太阳药业(Sun)、西普拉(Cipla)、沢井制药(Sawai)、日产化学(NissanChemical)、Revolution、Viracta、Prelude、豪森、歌礼、艾力斯、劲方、和记黄埔等;科研机构类客户包括上海药物所、上海有机所、NIH等;高校类客户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
一方面,皓元医药通过高难度、高附加值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的定制合成服务积累更多的新颖、前沿的化合物品种,持续拓展和完善产品数量和技术储备;另一方面,皓元医药重点加强产品多样性和差异性,提升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通过全面专业服务,皓元医药助力客户加速药物开发,降低经济成本,提升研发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产品的质量、一致性对科研活动的结果有直接影响,而客户对数量级很小的科研试剂无法自行检测,下游客户采购时更看重品牌、技术资料的质量和完备性,该类业务需要时间进行品牌、技术、产品等多方面的积累。
多年来,皓元医药通过“MCE”“乐研”“ChemScene”和“ChemExpress”四大自主品牌产品的差异化发展需求,在不同地区针对性地进行销售。除深耕国内市场外,皓元医药积极开展全球化布局、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境外覆盖的终端客户数量众多,地域包括北美、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皓元医药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个商务中心,拥有丰富的海外营销经验,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组建了商务团队,与国内专业技术团队进行跨区域协同,可快速响应全球客户的需求。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皓元医药外销收入分别为2.87亿元、3.60亿元、4.60亿元、3.23亿元。
简言之,皓元医药搭建了覆盖全球的营销平台,获得了全球约8,900家客户的高度认可,拥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不俗的市场知名度。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皓元医药积极开展全球化布局、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其外销收入逐年上涨。

四、研发投入占比均超10%,六大核心技术平台赋能产品开发及创新
作为研发驱动型企业,技术创新是皓元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皓元医药持续加大研发资金及人员投入,激发创新活力。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皓元医药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0.65亿元、1.03亿元、2.02亿元、1.7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20%、10.67%、14.84%、12.49%。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皓元医药一直致力于提升人才队伍软实力,构建次人才梯队,助推其高质量发展。截至 2023 年三季度末,皓元医药技术团队共有2,123人,技术团队中硕士和博士占比22.66%。
目前,皓元医药已经完成了从人才到技术的积累,形成了高活性原料药(HPAPI)开发平台、多手性复杂药物技术平台、维生素D衍生物药物原料药研发平台、特色靶向药物开发平台、药物固态化学研究技术平台及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库开发孵化平台共6个核心技术平台,以平台化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成果转化能力支撑其在原料药和中间体领域持续的产品开发和创新。
截至2023年7月10日,皓元医药已取得13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9项,累计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0项,体现出其在国内小分子及新分子类型药物研发和生产领域具有不俗的科技创新水平。
在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领域,皓元医药凭借在药物化学、分子模拟和有机合成领域的技术优势,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在药物发现阶段的化合物设计、合成和科学研究等需求,客户使用皓元医药产品在包括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知名期刊在内的学术刊物中,累计发表的文章超过2.70万篇,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在特色原料药和中间体领域,皓元医药拥有国内最具研究开发能力的高难度化学药物合成技术平台之一,是国内攻克合成界“珠穆朗玛峰”艾日布林的企业之一,成功开发出了艾日布林的三元模块式组装合成工艺。
在ADC(抗体偶联药物)业务领域,皓元医药是国内较早开展ADC Payload-Linker研究的企业之一,并全程助力国内首个申报临床ADC一类抗癌新药(荣昌生物的纬迪西妥单抗)的研发、申报和生产。
荣誉方面,皓元医药先后被评选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品牌培育示范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并荣获“中国医药研发50强”、“中国医药CDMO企业20强”、中国科促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总的来说,皓元医药重视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形成六大核心技术平台,各平台之间相互协同,赋能产品开发和创新。

五、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高增,募资逾11亿加速研发成果产业化
受益于近年来全球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医药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皓元医药多年技术积累形成的产品和服务优势得以体现,营业收入实现了快速的增长。
2020-2022年,皓元医药营业收入分别为6.35亿元、9.69亿元、13.5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6.2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91亿元、1.9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2.79%。
到2023年1-9月,皓元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3.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84%;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降25.14%。
目前,皓元医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皓元医药上海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安徽皓元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增资合肥欧创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建设医药研发及生物试剂研发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投资全资子公司烟台皓元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并以部分超募资金向其提供借款建设新药创制及研发服务基地项目(一期)”及“投资建设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药创制服务实验室建设项目(一期)”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已结项。
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皓元医药将上述募投项目结项后的节余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安徽皓元年产121.095吨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建设项目(一期)(以下简称“一期项目”)。截至2023年11月20日,皓元医“一期项目”累计已投入募集资金4.64亿元,该项目募集资金使用进度为89.46%。
随着研发平台和产能建设的扩大,皓元医药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产品的自主研发合成能力进一步提高,高端原料药、中间体和制剂CDMO业务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此次皓元医药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11.61亿元除补充流动资金外,拟投资于“安徽皓元药业有限公司年产121.095吨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建设项目(二期)”、“高端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CDMO产业化项目(一期)”、“265t/a高端医药中间体产品项目”和“欧创生物新型药物技术研发中心”项目。
通过新建原料药及中间体产能和CDMO项目生产车间,引进更为先进的研发设备与生产设备,进一步提升皓元医药实验及生产的设施和条件,提高其特色原料药及高级医药中间体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提升皓元医药CDMO业务的服务能力;通过新建新型药物技术研发中心,加快皓元医药新型药物技术的研发进程,进一步提升其研发实力,丰富产品管线,增强核心竞争力。
总的来说,本次募投项目皓元医药在生产、研发、产品、人才等多方面整体布局,新建原料药及中间体产能、CDMO项目生产车间以及新型药物研发中心。募投项目的建成与实施,将充分发挥皓元医药的技术优势,形成产业链协同创新,进一步促进其相关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全产业链服务。
未来,皓元医药将坚持“产业化、全球化、品牌化”发展战略,致力于构筑具有皓元特色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全流程赋能药物研发,打造核心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起始物料—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服务,力争在未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的医药研发和生产服务企业。

收起

赞(19) | 评论 (5) 02月20日 15:06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腾达科技:核心技术助力产品大批量生产 募投项目紧抓市场需求《金基研》竹湾/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在工业领域,螺栓、螺母、螺杆等紧固件应用范围广、使用数量多,因此,紧固件产品又被称为“工业之米”,是首批纳入国家标准的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紧固件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展开
腾达科技:核心技术助力产品大批量生产 募投项目紧抓市场需求

《金基研》竹湾/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在工业领域,螺栓、螺母、螺杆等紧固件应用范围广、使用数量多,因此,紧固件产品又被称为“工业之米”,是首批纳入国家标准的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紧固件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同时,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紧固件产品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国内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商的发展空间也在逐步扩大。
成立于2015年的山东腾达紧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达科技”),于2024年1月19日登陆深交所,专业从事不锈钢紧固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是国内紧固件行业中少数通过了CNAS国家实验室认证的企业之一。
近年来,腾达科技的多项核心技术已应用于其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之中,但在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腾达科技或将面临生产瓶颈。此次上市,腾达科技的募投主要聚焦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与出口便利性,其基地建设项目选址长三角,辐射国内下游企业,且靠近上海港、连云港两大港口,能为其产品出口提供便利。

一、全球工业化持续推进,紧固件产品需求上升
螺栓、螺母、螺杆、垫圈等各种紧固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力、铁路、公路、交通、通信、家具、家用电器等众多产业,紧固件的品种和质量对应用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各种紧固件又被形象地称为“工业之米”。
2019年以来,随着下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全球紧固件产品的市场需求恢复了增长。Wind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国内金属紧固件的月均产量达到86.36万吨,较2020年增长了5.49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人工成本更高,且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全球产业转移完成了部分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迁移,且其紧固件产品相关的上游不锈钢原材料产能配套已不够完善。因此,对于部分发达国家而言,其不锈钢紧固件产品的生产与发展中国家有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的不锈钢紧固件大部分从国内、东南亚、南亚等具有成本优势且产业配套完善的国家或地区进口,其本土生产商较少。
目前,全球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建筑装饰、机械设备、家具等产业总体需求增速稳定,这为不锈钢紧固件产品的需求奠定了基础,国内紧固件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空间。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2年国内紧固件出口数量达到497.88万吨,较2021年增长1.26%。
近年来,在紧固件制造装备技术方面,国内在部分单项关键技术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和国家对先进制造重视水平的提高,紧固件产业的制造水平有望赶超国际先进制造水平。
成立于2015年的腾达科技,专业从事不锈钢紧固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是国内紧固件行业中少数通过了CNAS国家实验室认证的企业之一。另外,腾达科技还设立了山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高性能不锈钢紧固件工程实验室,在研发与技术、智能制造、营销渠道与海外客户资源、工艺与设备、产品质量规模与品种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是山东省第二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山东省级数字化车间。

二、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持续增长,近2年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锈钢消费水平将进一步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接近,农村市场、消费水平升级、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将形成不锈钢紧固件新的消费增长点,不锈钢紧固件产业将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从经营业绩角度看,近年来腾达科技的营收呈现出增长态势。
据腾达科技签署日于2023年12月28日的招股意向书(以下简称“签署于2023年12月28日的招股书”),2020-2022年,腾达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82亿元、15.99亿元、21.8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1.08亿元、1.35亿元,业绩持续增长。
2023年1-6月,腾达科技的经营状况保持了良好态势,实现营业收入9.21亿元、净利润0.45亿元。
与此同时,腾达科技的主营业务突出。
据腾达科技签署于2023年12月28日的招股书,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腾达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0.22亿元、14.91亿元、20.67亿元、8.68亿元,分别占各期营业收入的94.5%、93.25%、94.53%、94.17%。
从营收质量方面看,据签署于2023年12月28日招股书,经计算,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腾达科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27%、96.68%、95.79%、101.42%,营收质量良好。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0-2022年,腾达科技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38%、47.79%,36.79%,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311.2%、105.4%、25.25%;同期内,腾达科技所处的金属制品行业(申万三级行业)平均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12%、26.15%、9.36%,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39.18%、-1.19%、-26.51%。
换言之,腾达科技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的增长情况在行业中表现良好。
从盈利能力方面看,近年来腾达科技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呈现出升高的趋势,且在2021年及2022年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良好。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0-2022年,腾达科技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15%、23.19%、26.36%,腾达科技所处的金属制品行业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67%、9.82%、6.62%。
换言之,在2021年及2022年,腾达科技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上半年,腾达科技继续维持了高于行业均值的盈利能力。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1-6月,腾达科技的净资产收益率为7.7%,高于金属制品行业平均为3.83%的净资产收益率。

三、多项核心技术已投入大批量生产,四类主要产品收入年均复合增长超20%
技术优势是腾达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据腾达科技签署于2023年12月28日的招股书,目前,腾达科技在主要产品相关的原料改制、表面处理、成型、生产组织及管理等关键生产环节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且均为其自主研发形成,均已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
在螺栓、螺杆的线材改制方面,腾达科技拥有原料改制处理技术,该技术能够改变原有的楔形装夹固定拆下时,需要再次敲出楔块的低效不安全工作方式,能够实现快速夹紧和快速拆下,操作简便、快速、安全,能有效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在螺栓的成型、螺杆的滚丝方面,腾达科技拥有自动送料技术。该技术通过在传统搓丝机料道增加辅助结构的设计,使搓丝设备可用于无头或锥头紧固件的生产,提高了生产设备的适应性,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该技术通过在传统滚丝机增加自动送料装置,能够实现滚丝机棒料的自动进料,进料过程连续可靠,能够实现一人多机操作、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益。
针对螺栓、螺母的成型,腾达科技研发了冷镦成型技术、冷变形成型控制技术与复合制造工艺。其中,冷镦成型技术采用了多工位冷镦成型机,能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特点,在模具内进行金属的等体积变形,少量或不进行切削加工。通过采用大直径复相材料冷镦前置处理装置、冷镦机空气动力油雾处理装置、多工位自动冷镦机的润滑冷却射流喷嘴,冷镦成型技术能够实现紧固件的大批量、规模化、高效率、自动化生产。
闭合缩径变型工艺、高温合金不锈钢紧固件生产技术是腾达科技针对螺栓的线材改制研发的两个核心技术。其中,闭合缩径变型工艺采用闭合缩径变型,适用于变形率大的材料,能有效解决大变形产品的缩径问题,保证产品尺寸要求;高温合金不锈钢紧固件生产技术通过对高温不锈钢冷镦前线径改制及表面覆膜处理并对冷镦模具优化设计等技术提升高温合金不锈钢材料冷镦稳定性,实现了国产材料对进口A286材料的替代。
除了螺栓、螺母两类产品,腾达技术针对垫圈产品的生产也研发了开方、卷取、冲切等流程的核心技术。
腾达科技的弹簧垫圈生产技术工艺,在开方前对材料进行预处理,通过工艺设定,材料经过初步冷作硬化拉拔工艺提升材料强度及后工序的再处理,能够实现产品的最终力学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先进的生产组织管理系统技术也是腾达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由于紧固件的生产制造具有品种多、规模大的特点,生产流程涉及上万余种模具及不同品类、规格、型号的半成品、产成品在动态与静态间的转换以及频繁出入库的管理。因此,自动化、信息化、高效率的生产组织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治理。
对此,腾达科技研发了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生产组织管理系统。
在自动化方面,腾达科技通过建设自动化投送料设备、成型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构建了完整的工厂自动化物流系统,其包含两万余个库位的立体化仓库可直接通过信息化系统远程控制货物的运送,节约了大量人力和场地面积。
在充分应用各类技术的情况下,在2020-2022年,腾达科技来自各类产品的收入稳步增长。
据腾达科技签署于2023年12月28日的招股书,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腾达科技来自螺栓的收入分别为5.92亿元、8.45亿元、10.94亿元、4.73亿元;来自螺母的收入分别为2.86亿元、4.08亿元、5.26亿元、1.97亿元;来自螺杆的收入分别为0.8亿元、1.21亿元、1.94亿元、0.9亿元;来自垫圈的收入分别为0.35亿元、0.51亿元、0.74亿元、0.29亿元。
经计算,2020-2022年,腾达科技来自螺栓、螺母、螺杆、垫圈4类产品的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均在20%以上,分别为22.69%、22.49%、34.14%、28.2%。

四、在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紧固件产品主销海外市场
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紧固件等不锈钢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不断增加;随着制造业和工业品的升级,紧固件行业下游生产商对紧固件等不锈钢产品的材料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而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高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结构升级,不锈钢在消费市场的应用潜力将不断被挖掘,在各个应用领域,不锈钢对普通碳钢的替代趋势将会逐步呈现。
在不锈钢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不锈钢紧固件将迎来更大的消费市场。
腾达科技所处的不锈钢紧固件行业,其上游是不锈钢钢材的生产行业,下游则为紧固件贸易、流动企业以及建筑、电力、交通、石油、通信、机械设备、五金制品等行业内的终端用户。
因此,不锈钢紧固件制造业是上游不锈钢线材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为下游的建筑、电力、机械设备等众多重要行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零部件,能够支撑下游行业的发展,在产业链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紧固件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并大量向北美、西欧等市场出口。国内是全球紧固件的重要生产区域,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行业集中度较低,且存在大量规模较小、装备技术落后的企业。
然而,腾达科技却已经在全球市场中“闯出了一片天”。
据腾达科技签署于2023年12月28日的招股书,目前,腾达科技已经在国内东莞、天津、武汉、成都、戴南五大区域设有物流配送中心,国内外合作贸易商数量超过1,000家,销售网络遍布全球。
在出口方面,腾达科技的产品已销售至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全球40多个国家或地区,被评为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
与此同时,腾达科技已经建立了一支熟悉海外市场、长期稳定的销售团队,在国际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与品象。
值得注意的是,依托强大的订单快速响应能力和全球供应能力,腾达科技已成功与WURTH GROUP、SCHAFER+PETERS GMBH等全球知名紧固件贸易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据腾达科技签署于2023年12月28日的招股书,按区域分类,近年来腾达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外销。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腾达科技外销产生的收入分别为7.56亿元、11.58亿元、17.05亿元、7.2亿元;分别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73.97%、77.66%、82.49%、82.93%;其中,外销向欧洲产生的收入分别为5.44亿元、8.62亿元、12.25亿元、5.22亿元,分别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53.24%、57.84%、59.25%、60.18%。
换言之,在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腾达科技超过70%的主营业务收入由外销产生,且有超过50%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自欧洲,具有一定的营销渠道与海外客户资源优势。

五、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募投项目聚焦市场需求与出口便利性
经过多年的稳健经营,腾达科技在不锈钢紧固件行业内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产品形象和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且业务发展迅速,产品销售形势良好。
随着不锈钢紧固件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腾达科技各类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已经上升至较高水平。
据腾达科技签署于2023年12月28日的招股书,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腾达科技螺栓、螺母、螺杆、垫圈4类主要产品合计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82%、92.53%、88.48%、92.37%;合计的产销率分别为100.99%、104.1%、108.39%、94.12%。
换言之,腾达科技的产能或已接近饱和。而在下游需求不断增加的可能下,生产能力的不足或将限制腾达科技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另外,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腾达科技原有的设备或已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腾达科技此次上市冲击深交所主板,其募投项目“剑指”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支持公司业绩增长,提高竞争力。
据腾达科技签署于2023年12月28日的招股书,此次上市,在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腾达科技将按轻重缓急顺序,将资金投资于“不锈钢紧固件扩产及技术改造项目”、“紧固件产品线扩展及配套生产线建设项目”、“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及智能仓储基地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其中,腾达科技的“不锈钢紧固件扩产及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目的为解决其现有产能瓶颈问题,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满足其提高检测能力及检测水平的需要;“紧固件产品线扩展及配套生产线建设项目”是腾达科技丰富产品线,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的重要途径;“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及智能仓储基地建设项目”的建设目的是扩大产能规模,丰富产品品类,有利于腾达科技提高生产、仓储、物流的自动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也有利于其优化地域布局,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
长三角地区是国内较为发达的工业区,对不锈钢紧固件具有较大的需求量。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腾达科技在华东地区的销售额占内销总销售额的50%左右,是其内销销售额最大的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腾达科技此次上市的募投项目中,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及智能仓储基地建设项目选址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而戴南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可以使腾达科技的产品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运输至长三角地区乃至所有华东地区客户群体。
需要指出的是,戴南镇靠近上海港、连云港两大港口,能够为腾达科技产品的出口提供便利。
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及智能仓储基地建设项目拟于戴南镇由腾达科技的全资子公司腾达紧固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购置土地、新建厂房实施,项目在现有技术工艺基础上,购置引进拉丝机、成型机、搓丝机、滚丝机、联合弹垫机等自动化生产设备,引进自动清洗线、自动包装设备、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等自动化辅助生产设备。
该项目实施后,能增加腾达科技不锈钢螺栓、螺杆、垫圈类产品的产能,达产后新增不锈钢螺栓产能25,000吨/年、螺杆产能9,000吨/年、垫圈产能3,000吨/年,能解决腾达科技现有业务的产能瓶颈问题。
另外,在腾达科技的不锈钢紧固件扩产及技术改造项目落成后,一方面,其能够实现不锈钢螺栓、螺母类产品的扩产,达产后新增不锈钢螺栓产能2,434吨/年,新增螺母产能5,575吨/年;另一方面,腾达科技能够实现对现有生产线及厂内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升级改造,并建设在线智能检测系统。
紧固件产品线扩展及配套生产线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新建不锈钢钻尾螺丝、紧定螺钉、平垫圈及特种紧固件生产线及配套物流系统、立体仓等。该项目建成并投产后,腾达科技能进一步扩展、丰富现有的不锈钢紧固件产品线,提高产品配套服务能力,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扩大下游核电应用领域市场占有率,并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作为目前全球不锈钢紧固件行业的生产厂商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向好发展,依靠自身核心技术优势,腾达科技将有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紧固件生产与集成服务商。

收起

赞(4) | 评论 01月19日 09:20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康农种业:玉米种子销量逐年上涨 七大核心技术构建竞争优势《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土壤退化、地缘冲突、极端天气等因素对全球粮食供应产生冲击,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国家通过良种补贴、粮食收储等政策在宏观上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在此背景下,国内玉米种植面积上...展开
康农种业:玉米种子销量逐年上涨 七大核心技术构建竞争优势

《金基研》森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土壤退化、地缘冲突、极端天气等因素对全球粮食供应产生冲击,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国家通过良种补贴、粮食收储等政策在宏观上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在此背景下,国内玉米种植面积上涨,拉动玉米种子需求增长。作为一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农种业”)聚焦于杂交玉米种子领域,专注于选育和推广高产稳产、抗逆广适的杂交玉米种子,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研发和育种经验。
观其业绩,近年来康农种业营收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1-9月营收同比上涨30.19%。同时,康农种业立足于传统优势区域,积极拓展在北方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的市场且初见成效。作为国家玉米种子补短板阵型企业,康农种业因地制宜针对性选育品种,赢得客户青睐,其在售玉米品种逐年增加,玉米种子销量持续上涨。深耕玉米种业十余载,康农种业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掌握七大核心技术,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康农种业前瞻性布局转基因玉米领域,产品储备充足,且在同行业公司储备中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二、营收规模持续扩大,立足优势区域开拓东北及华北地区
受益于玉米种子下游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近年来康农种业业绩向好。
据招股书,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康农种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2亿元、1.42亿元、1.98亿元、0.55亿元,2021-2022年及2023年1-9月分别同比增长26.09%、39.50%、30.19%(玉米种子销售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康农种业2023年1-9月财务数据经审阅未审计,下同)。
同期,康农种业的净利润金额分别为3,908.35万元、4,115.68万元、4,124.03万元、735.64万元。需要说明的是,2023年1-9月,康农种业净利润同比下降15.66%,主要是由于其积极拓展东华北和黄淮海市场,销售费用规模同比大幅增加。
为加快开拓市场并维护市场份额,康农种业主要采用经销方式进行销售,由经销商面向终端客户,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广和贴近终端种植户的优势,与经销商建立成长合作共同体,达到深度合作双赢的结果,不断增强自身市场开发和渗透能力。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康农种业共有经销商590余家,主要通过与大型省级合作伙伴合作的方式进行销售拓展与推广。
按销售区域分类,康农种业主要收入来源于传统优势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和华中地区(主要包括湖北省和湖南省)。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康农种业来自于上述传统优势区域的主营业务收入金额分别为1.07亿元、1.30亿元、1.76亿元、0.3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80%、92.67%、92.44%、76.41%。
2020-2022年,康农种业在传统优势区域内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68%、4.84%、5.97%,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
2021年以来,康农种业通过自主研发、合作选育等多种渠道将业务区域逐步推广到北方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康农种业非传统优势区域(包括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玉米种子销售金额分别为106.22万元、358.22万元、747.14万元、900.51万元,2020年度至2022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165.22%。
简言之,近年来康农种业的营业收入呈逐年上涨趋势,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同时,康农种业立足于传统优势区域,积极拓展在北方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的市场且初见成效。

三、因地制宜针对性选育品种赢得客户青睐,玉米种子销量逐年上涨
作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康农种业自2017起成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并于2022年7月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的“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玉米种子补短板阵型企业,是入选该阵型的14家企业之一,具有不俗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市场认可度。
康农种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康农系列”、“富农玉系列”等品牌的玉米新品种,以其独特的广适性、抗病性、丰产性和优良品质赢得广大客户的青睐。
不同地区因其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和作物病虫害等因素的差异对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种子销售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有针对性地培育出适宜于当地种植条件的核心育种材料是品种选育成败的关键。
针对西南地区和湖南湖北地区,康农种业培育出富农玉6号、康农2号、康农玉007和康农玉999等主打品种。
2022年9月6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推介发布2022粮油生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在推介的26个玉米生产主导品种中,康农种业自主选育的玉米品种康农2号、富农玉6号上榜。
除现有主打品种外,康农种业正在积极推广康农888、美谷999、尚谷888、美谷333等新审定的适宜西南山地区和/或南方丘陵区的玉米品种,预计将与现有主打品种形成良好互补,进一步提升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针对北方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市场,康农种业已经储备了桦单568、吉农玉198、吉农玉218、康农玉515、康农玉822、豫单898、康农玉8009等高产、抗逆性良好的品种,在产量表现方面均明显优于目前市场主推的郑单958或先玉335。
截至2023年6月末,康农种业共拥有玉米植物新品种权25项(其中亲本品种13项,杂交玉米品种12项)。截至2022年末,已通过审定的自主选育杂交玉米品种77项(其中国审品种17项)。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康农种业在售玉米种子品种分别为37个、47个、65个、57个,在售品种逐年增加。
在因地制宜选育优良玉米品种的同时,康农种业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先后在宁夏、甘肃、云南等地培育和开拓了种子生产基地,严格实施田间生产过程管控及检测收储。
目前,康农种业已通过GB/T 19001-2016 idt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获得了广大终端种植户的认可,产品质量优势突出。2020年至2023H1,康农种业各主要品种玉米种子产品发芽率均基本保持稳定且远高于禾谷种子国标中规定的发芽率不低于85%的质量标准。
依托自身产品竞争力,近年来康农种业的玉米种子销量逐年上涨。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康农种业玉米种子销量分别为754.61万公斤、829.86万公斤、1,030.49万公斤、206.83万公斤。
总的来说,康农种业有针对性地选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玉米新品种,并严格控制产品质量,赢得广大客户的青睐,其玉米种子销量逐年上涨。

四、七大核心技术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前瞻性布局转基因玉米领域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康农种业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工作,拥有完整的研发体系,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积极进行研发投入。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康农种业研发投入分别为676.05万元、775.61万元、815.20万元、590.64万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康农种业研发技术人员23人,占员工总数的20.91%,是其最主要的人员构成部分。康农种业已经建立一支既包含行业经验丰富的生物育种人员又包含掌握行业先进技术的分子育种人员的科研育种团队。
同时,康农种业拥有湖北省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此外,康农种业也积极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合作,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通过自主研发或与机构合作不断沉淀,康农种业掌握了单倍体诱导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特定性状基因突变定向诱导技术、近等位基因系选择及应用技术、不育化种子生产技术、抗纹枯病材料选择及育种技术七项核心技术,并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技术储备方面,截至2023年6月末,康农种业已获授权的与玉米种子选育相关的发明专利4项,其中其独有的“玉米植株全同胞单交种的制种方法”可以大幅提高种子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杂交种子种植产量。
同时,康农种业已建立实用性较强的种质资源库,为其研发更优质的新品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截至2023年6月末,康农种业共储备自交系10,000个左右(其中全同胞姊妹自交系20组左右),其中育种科研过程中常用自交系200余个(其中全同胞姊妹系7组),已实现商业化应用的自交系168个(其中全同胞姊妹系5组)。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23年1号文件中关于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的决策部署,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广包括玉米品种在内的转基因农作物种子。
而康农种业前瞻性布局转基因玉米领域,在转基因玉米商业化领域与大北农、中化先正达、隆平生物、杭州瑞丰等性状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进行了充分的产品储备。
目前,康农种业康农种业骨干自交系已经全部完成双抗(抗虫、耐除草剂)性状的导入,自有核心品种已进行组配并计划参加2023年国家统一试验,其中转基因品种康农20065KK已通过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审定会议初审。
可见,康农种业在转基因玉米品种商业化领域产品储备充足,且在同行业公司储备中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如果未来转基因玉米商业化应用有序放开,康农种业将取得先发优势。

五、战略配售获机构及同行认购,募资建设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2024年1月8日,康农种业实施网上发行,发行价格为11.2元/股,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则发行后市盈率为16.95X(以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计算)。
依照康农种业发行公告中所引用的中证指数发布数据,其所属的“农业(A01)”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为40.97X。从可比公司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登海种业、秋乐种业、万向德农情况来看,2022年第四季度至2023年第三季度可比公司的PE-TTM(剔除市负值隆平高科/算术平均)为52.36X。
可见,康农种业发行价格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
此次发行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263.20万股,占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本次发行数量的20.00%,占超额配售选择权行驶后本次发行数量的17.39%。
在战略配售中,康农种业受到机构青睐,包括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资管康农种业员工参与北交所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北京大北农科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宜昌城发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晨鸣9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五家机构承诺认购。
此外,北交所上市同行绿亨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承诺参与认购。康农种业在北交所获得了同行业的战略配售支持,为其未来的发展增添了一重保障。
此番上市,康农种业拟募集资金2.79亿元用于年产2.5万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年产2.5万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2.49亿元,当中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2.29亿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建设种子加工生产线、种子仓库及辅助工程设施。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种子加工生产线,辅以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以实现种子流转全程机械化及数据实时采集,有效提升种子加工效率、延长种子存储周期。
同时,该项目将全面提升康农种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围绕高产、稳产及综合抗性好的育种目标,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育种、制种、种子加工流程,增强种子生产能力,培育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种子,从而更好地降低经营风险,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满足战略发展需求。
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康农种业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满足其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进一步完善康农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布局;有利于康农种业延伸生产链条,把控产品质量,提升盈利能力;有利于提升康农种业客户服务能力,提升市场开拓和维护能力;有利于康农种业节省运输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更好地开拓优质种植基地。
未来,康农种业将坚持创新驱动,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出、推广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种子,构建一主(玉米种子)两翼(魔芋种苗、中药材种子种苗)现代种业产业链,助力打赢民族种业翻身仗。


收起

赞(3) | 评论 01月18日 10:24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腾达科技:客户资源优质合作贸易商超千家 募资扩产提升成长空间《金基研》山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不锈钢紧固件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交通、石油、通信、机械设备、五金制品等众多下游产业。随着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深化,广泛的下游市场需求为不锈钢紧固件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展开
腾达科技:客户资源优质合作贸易商超千家 募资扩产提升成长空间

《金基研》山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不锈钢紧固件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交通、石油、通信、机械设备、五金制品等众多下游产业。随着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深化,广泛的下游市场需求为不锈钢紧固件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全球不锈钢紧固件行业主要生产厂商之一,山东腾达紧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达科技”)专业从事不锈钢紧固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是山东省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
2023年11月,腾达科技IPO注册申请获得证监会同意。2024年1月3日,腾达科技完成初步询价,即将登陆深交所主板。业绩方面,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比,腾达科技的收入增长更快,营收抗风险能力更强,或具有更高的业绩弹性。同时,2023年上半年,腾达科技的毛利率、净利润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凭借齐全的产品种类、良好的产品质量、稳定的供货能力,腾达科技积累了优质的国内外客户资源,在手订单充沛。此番上市,腾达科技拟募资8.49亿元主要用于扩大产能,丰富相对高利润水平的细分品类,进一步提升业绩成长空间。

一、营业收入成长性优于同行,毛利率及净利润高于行业均值
紧固件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应用范围最广、使用数量最多的机械基础件,在建筑、机械、电力、铁路、公路、交通、通信、家具、家用电器等众多产业被广泛使用,其品种和质量对主机的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素有“工业之米”之称。
作为全球不锈钢紧固件行业主要生产厂商之一,腾达科技专业从事不锈钢紧固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2023年11月,腾达科技IPO注册申请获得证监会同意。2024年1月3日,腾达科技完成初步询价,即将登陆深交所主板。
观其业绩,2020-2022年,腾达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0.82亿元、15.99亿元、21.8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1.08亿元、1.35亿元,均逐年增长,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2023年1-9月,受不可抗力因素导致2023年一季度销量下降、原材料价格下降周期以及汇率变动等因素影响,腾达科技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小幅下降。2023年1-9月,腾达科技营业收入为13.62亿元,净利润为7,469.68万元,下降比例分别为19.23%、13.35%(审阅未审计,下同)。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腾达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为42.20%;2023年1-9月,腾达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44%。
腾达科技同行业可比公司晋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亿实业”)、开曼东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明控股”)、Tong Herr Resources Berhad(以下简称“东和资源”)2020-2022年的紧固件业务收入CAGR均值为21.02%;2023年1-9月的紧固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39%。
可见,腾达科技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比,收入增长更快,营收抗风险能力更强,或具有更高的业绩弹性。
从毛利率和净利率看,腾达科技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比,盈利能力突出。
据招股书,2023年1-6月,腾达科技毛利率为13.95%,净利率为4.92%。同期,腾达科技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晋亿实业、东明控股、东和资源的毛利率均值为9.47%,净利率均值为2.06%。
目前,全球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不锈钢紧固件下游建筑装饰、机械设备等产业总体需求增速稳定。随着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深化,广泛的下游市场需求为不锈钢紧固件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二、客户资源优质合作贸易商超千家,外销收入占比逐年上涨
多年来,腾达科技长期致力于不锈钢紧固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积累了一大批优质客户群体,并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不俗的行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在中国不锈钢紧固件出口市场,腾达科技被评为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
腾达科技建立了一支熟悉海外市场、长期稳定的销售团队,在国际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与品象,其在国内东莞、天津、武汉、成都、戴南五大区域设有物流配送中心,国内外合作贸易商数量超过1,000家,销售网络遍布全球。
贸易商是腾达科技的主要客户类型,腾达科技依托强大的订单快速响应能力和全球供应能力,成功与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出口市场,腾达科技产品销售至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全球40多个国家或地区。
腾达科技外销的主要客户为WURTH GROUP、SCHAFER+PETERS GMBH、LEDERER GMBH、BUFAB GROUP、F.Reyher Nchfg.GmbH&Co.KG、KING S.P.A、KOBORI CO.,LTD.等大型工业品超市和紧固件贸易商,其中第一大客户WURTH GROUP是全球紧固业务市场的者,被誉为工业超市。
在内销市场,腾达科技内销客户主要为快渔科技、腾畅五金、亿耐五金、上海滕标不锈钢紧固件有限公司等紧固件贸易商。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腾达科技主营业务收入以外销为主,外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97%、77.66%、82.49%、82.93%,呈逐年上涨趋势。2020-2022年,腾达科技外销收入不断增加,增长率分别为53.10%、47.29%,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腾达科技持续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其ERP系统中的客户管理模块,实现了从市场信息收集与客户沟通过程中的全程管控,包括市场信息收集与商机转化管理、报价管理、销售订单下达管理、客户活动与拜访管理、客户跟踪与回访管理、客户订货周期管理、客户购买行为分析管理等。
凭借丰富的客户订单信息数据库,腾达科技能够根据客户订单周期历史数据,购买行为的变化分析发现客户需求,从而及时进行客户回访实现精准营销。ERP系统能够根据客户对不同产品规格的需求设置独立编码,保证订单从销售部门到生产部门的精准传达。
简言之,腾达科技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其国内外合作贸易商超千家,产品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或地区。近年来,腾达科技外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逐年上涨,海外市场持续开拓。同时,腾达科技的客户管理模块,实现了从市场信息收集与客户沟通过程中的全程管控,助力实现精准营销。

三、产品规格逾万种规模优势突出,高附加值非标准件收入及占比稳升
质量优质、品类丰富的产品是腾达科技维护老客户、开拓新客户的重要工具。腾达科技主要产品为螺栓、螺母、螺杆、垫圈等紧固件产品,其中不锈钢紧固件是其主要产品类型,占其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超99%。
需要说明是,腾达科技产品主要出口至欧洲发达国家,当地客户在选择供应商前,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能力、产品质量标准有着严格要求。
质量方面,腾达科技建立了符合“GB/T19001-2016/ISO9001:2015”认证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腾达品牌被山东省质量评价协会评定为山东省优质品牌,腾达科技产品满足汽车、核电、石油化工等特殊市场质量要求。
在汽车领域,腾达科技引入“IATF16949:2016”,并取得认证通过;在核电领域,腾达科技成功取得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核电设备用紧固件合格供应商认证;在石油化工领域,腾达科技被评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百佳供应商;在机械设备领域,腾达科技产品通过欧盟承压设备(AD2000)认证。
同时,腾达科技拥有MTS拉力试验机、WILSON硬度测试仪、光谱分析仪等先进质量检测设备,并通过“可追溯性的生产过程设计系统”对产品进行批次管理,独立包装、贴签,每道工序均可通过特定编号追溯到相关环节,有效降低产品品质风险,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产品品种方面,腾达科技产品结构完善,品种齐全,产品规格覆盖国标GB、德标DIN、日标JIS、美标ASTM等标准,直径M02至M95,长度10至4000毫米的各规格紧固件产品等一万余种,并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定制非标或异型产品,可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多品种、一站式的采购需求。
其中,腾达科技的“耐高温法兰螺母”、“发动机高压油轨专用螺帽(K型螺帽)”等产品获得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颁发的多项荣誉奖励。
此外,腾达科技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厂商之一,规模优势明显。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腾达科技不锈钢紧固件产量分别为5.15万吨、6.68万吨、6.97万吨、3.78万吨,销量分别为5.25万吨、7.08万吨、7.71万吨、3.55万吨。据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2023年1月出具的证明,2020年至2022年腾达科技生产销售的不锈钢紧固件系列产品,其生产加工与销售量均位居同行业前三位。
根据是否制定了标准,腾达科技产品类型可分为标准紧固件和非标准紧固件,其中标准紧固件是其主要产品类型。近年来,随着腾达科技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其高附加值的非标准件的生产销售不断增加,非标准件收入占比不断提高。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腾达科技非标准件收入分别为0.77亿元、1.29亿元、2.69亿元、1.5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7.56%、8.64%、13.00%、17.88%。
总的来说,腾达科技产品质量优异,种类齐全,规模优势突出。同时,腾达科技高附加值的非标准件销售收入及占比不断提高,产品结构持续改善。

四、工艺及设备先进供货能力稳定,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
先进的工艺与设备是生产高品质紧固件产品的保证。多年来,腾达科技专注于紧固件产品、工艺及制造体系的创新,设有山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高性能不锈钢紧固件工程实验室,是行业内少数通过CNAS国家实验室认证的企业之一。
工艺方面,腾达科技的制造工艺完善,覆盖整套紧固件生产流程,在紧固件产品的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
截至2023年6月30日,腾达科技共拥有自主研发的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3项。腾达科技凭借技术优势及行业影响力参与了四项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设备方面,截至2023年6月30日,腾达科技拥有287台(套)国产及进口多工位螺栓、螺母成型设备,以及自动包装机、自动上下料系统、自动清洗线、智能化立体仓等,从而能够有效保证生产效率及产品的机械强度和精度,确保在大批量生产规模下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由此,腾达科技形成了稳定的高品质产品供应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紧固件产品的生产具有品种规格多、批量大、交货周期短的特点,在大规模生产时,需要对采购、生产计划的组织实施协调妥当,实现信息化管理,才能实现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生产。
多年来,腾达科技紧扣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紧固件生产与集成服务商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自身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水平,其智能制造优势具体体现三大方面。
首先,腾达科技在投料、成型、包装、入库等生产流程环节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品质。
其次,腾达科技通过电子标签和现场数据采集终端,实现对主要产品的物料各个环节的全程追溯,以及生产车间生产报工与质量检测情况的实时监控、快速分析,保证产品质量控制的稳定性,为产品工艺的持续提升提供数据基础。
最后,腾达科技还采用MES、ERP、B2B定制平台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了不锈钢紧固件智能制造互联平台,实现对上万余种规格产品生产销售的实时监控和高效有序管理。
依靠智能制造体系,腾达科技被认定为“山东省第二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山东省级数字化车间”“枣庄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023年,腾达科技被工信部遴选为“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五、严于律己重视经营合规性,在手订单充沛募资扩产增类提升成长空间
当今社会,企业合规经营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仅依靠技术、产品和管理,企业将很难取得成功。
自设立以来,腾达科技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在财务会计方面,腾达科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信息披露规则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最近三年一期财务会计报告已由立信中联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在内部控制方面,腾达科技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能够合理保证其运行效率、合法合规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并已由立信中联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此番上市,腾达科技拟募集资金8.49亿元,分别投资于不锈钢紧固件扩产及技术改造项目、紧固件产品线扩展及配套生产线建设项目、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及智能仓储基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经过多年的稳健经营,腾达科技在不锈钢紧固件行业内已建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业务发展迅速,产品销售形势良好,在手订单充沛。2020年至2023年6月末,腾达科技螺栓、螺母、螺杆及垫圈四类主要产品的合计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82%、92.53%、88.48%、92.37%,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生产能力的不足限制了其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
“不锈钢紧固件扩产及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11亿元,进一步扩大腾达科技不锈钢螺栓、螺母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尤其是长尾、高附加值产品产能,在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提高盈利水平。
“紧固件产品线扩展及配套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2.37亿元,是腾达科技丰富产品线,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不锈钢紧固件下游产业的发展成熟,腾达科技的多家客户都提出了对钻尾螺丝、紧定螺钉、平垫圈、特种紧固件等产品的需要。该募投项目新建上述产品生产线,进行规模化扩产,有利于腾达科技丰富产品结构,提升配套服务能力。
“不锈钢紧固件生产及智能仓储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51亿元,拟进一步扩大腾达科技螺栓、螺杆、垫圈的生产能力。该项目新增螺栓产能以马车螺栓为主,市场前景良好,毛利率水平较高。同时,该项目新增的大规格弹垫产品可以配合腾达科技的螺栓、螺杆产品销售,进一步提高其服务客户能力。
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将提升腾达科技主要产品产能、丰富产品种类、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增强经营的抗风险能力,持续提高其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未来,腾达科技将以国内外紧固件产业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为发展契机,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扩大产销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并通过丰富和完善产品线布局,不断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力争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紧固件生产与集成服务商。

收起

赞(1) | 评论 01月08日 10:09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贝隆精密: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97% 毛利率及ROE高于行业均值《金基研》山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万物互联的时代逐步开启,而智能终端作为感知、互联、人工智能的基础硬件,将迎来更多新的机会。精密结构件是智能终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开
贝隆精密: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97% 毛利率及ROE高于行业均值

《金基研》山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万物互联的时代逐步开启,而智能终端作为感知、互联、人工智能的基础硬件,将迎来更多新的机会。精密结构件是智能终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下游智能终端产业的带动下,精密结构件行业获得良好的市场环境,行业前景广阔。
在此背景下,作为一家专注于高精度及高附加值精密结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贝隆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隆精密”)的业务稳健发展。近年来,贝隆精密的毛利率、加权平均ROE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作为业内领先的精密制造企业,贝隆精密凭借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稳定的产品品质及优质的服务能力,获得多个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的认可,积累了优质且稳定的客户资源。
此番上市,贝隆精密采取直接定价方式,不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减少了询价环节,新股申购和上市速度快,且直接定价不得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和可比公司市盈率。随着募资扩大产能,提升研发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推动贝隆精密发展迈向新台阶。

一、多领域产品矩阵综合发展,非智能手机类收入占比达提升
深耕精密制造行业十余年,贝隆精密的产品最终主要运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慧安居、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摄像关键部件中,属于高端光学领域,具有相对明显的高精密、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的特征。
在智能手机方面,贝隆精密智能手机类产品主要包括:镜头组件如镜筒、隔圈和压圈等精密结构件,摄像模组其它组件如镜座、底座、摄像模组载体及屏蔽罩等精密结构件,以及VCM马达部件。贝隆精密智能手机精密结构件主要运用于多家知名手机品牌光学摄像头。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贝隆精密智能手机类产品的收入分别为1.67亿元、2.52亿元、2.82亿元、0.9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6.78%、77.04%、82.47%、61.65%,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虽然2022年以来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所下降,但目前智能手机下滑趋势已经出现了一些缓和迹象,且智能手机领域仍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多摄趋势为智能手机精密结构件市场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
除智能手机外,贝隆精密紧跟智能终端产品的发展趋势,持续深入在可穿戴设备、智慧安居、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技术布局和业务开拓。
到2023年1-6月,贝隆精密非智能手机类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已达38.35%,随着新客户和新产品的导入,未来该部分产品收入将进一步扩大。贝隆精密预计2023年度非智能手机类销售收入1.11亿元,较2022年度增加约4,320万元,增幅约64%。
其中,贝隆精密可穿戴设备类产品主要包括:智能手表天线、耳机内壳以及VR眼镜镜筒等精密结构件。近年来随着AI、AR/VR等技术的逐渐普及,使得可穿戴设备行业持续发展。贝隆精密可穿戴设备精密结构件主要运用于国际知名品牌的智能手表、蓝牙耳机和VR设备系列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智慧安居方面,贝隆精密智慧安居类产品主要包括:光学透明件产品和安防摄像模组,主要运用于安防监控类设备。
在汽车电子及其他类方面,贝隆精密汽车电子精密结构件主要运用于宝马、奔驰、本田、大众等著名品牌车载摄像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将为精密结构件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贝隆精密汽车电子及其他类产品的收入分别为1,928.41万元、2,618.01万元、2,504.43万元、3,771.5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72%、7.99%、7.32%、24.76%。
综上,贝隆精密产品最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领域,近年来贝隆精密业务模块逐步扩张,在可穿戴设备、智慧安居、汽车电子等领域均已形成一定的销售规模,形成多领域、多类型产品综合发展布局。2023年上半年,贝隆精密非智能手机类产品收入占比已超三分之一,其中汽车电子及其他类收入呈快速上涨态势。

二、聚焦细分行业“头部”客户,有序开拓客户优化客户结构
由于精密结构件产品生产需要高价值的精密设备用于模具制造、成型加工等环节,固定资产投入较高,规模效应明显,因此贝隆精密坚持执行“聚焦优质大客户”战略,将目标客户瞄准符合其产品定位、具有不俗市场竞争力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以保证获得订单的数量规模,有效摊薄固定成本,实现稳定盈利。
凭借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稳定的产品品质及优质的服务能力,贝隆精密已与舜宇光学、安费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三星电机等多个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其中,舜宇光学车载镜头、手机镜头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手机摄像模组市场占有率2021年以来亦位居全球第一,贝隆精密在其同类货物采购体系中综合排名第二;安费诺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制造商之一,贝隆精密在安费诺同类产品采购中已位列前二名;同时,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分别位居“全球安防50强”榜单中的前两名;三星电机系全球著名电子产品核心部件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贝隆精密得到上述国际知名客户的认可,多次获得舜宇光学颁发的“核心供应商”和“优秀合作伙伴”、安费诺颁发的“年度最佳服务奖”、大华股份颁发的“交付配合奖”和“浙江省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项目优秀企业”等多项荣誉。
国际知名电子厂商供应商体系的进入壁垒高,考核周期长,但合作关系稳定,客户粘性强。目前,贝隆精密与舜宇光学的合作年限长达十五年以上;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主要客户的合作年限亦超过十年;与安费诺已有超过五年的合作历史。
在客户开发方面,近年来贝隆精密积极开发优质大客户。2019年9月起三星电机对贝隆精密进行多次实地参观考察,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产品进入试产阶段。2022年及2023年1-6月,贝隆精密向三星电机及其产业链合作厂商销售收入为分别为1,046.88万元、1,402.63万元,预计2023年度销售收入3,000万元,为其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
除此之外,贝隆精密亦积极导入TDK集团、意力速(日本上市公司,国际知名电子连接器专业制造商)、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尼得科汽车马达(浙江)有限公司等优质大客户。贝隆精密预计2023年度对TDK集团及其产业链合作厂商销售收入将达2,000万元,较2022年度增长约1,920万元,TDK集团将成为其又一合作大客户。
通过开拓新客户,贝隆精密不断优化客户结构,降低对第一大客户舜宇光学依赖的风险。
2023年1-6月,贝隆精密对舜宇光学及其产业链合作厂商的销售收入占比为55.39%,低于2020年占比75.52%超20个百分点。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在手订单、预计可获得订单等相关信息,贝隆精密预计2023年度对舜宇光学及其产业链合作厂商的销售收入占比不超过50%,总体呈下降趋势。
简言之,贝隆精密聚焦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已具备良好的客户基础,并积极开发优质大客户,客户结构不断优化,对第一大客户的依赖总体呈下降趋势,业务具有持续性。

三、稳定量产精度可达±1微米,规模化快速供货能力突出
精密结构件产品的质量对终端产品的性能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客户一般均将供应商供货的品质及稳定性作为对其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一直以来,贝隆精密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和产品的品质提升,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产品稳定量产精度方面具备相对竞争优势。
目前,贝隆精密产品具有突出的高精密、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的特征,稳定量产的产品精度达±1微米,且可在高倍显微镜下通过无毛刺、无拉伤、无色差等外观缺陷的检验。
展开来看,贝隆精密可保证产品在高精度水平下的批量稳定生产,主要得益于四大措施。
首先,贝隆精密具备突出的精密模具开发制造能力,且采用面向生产的开发设计策略,充分考虑生产要求,从源头上避免产品开发与批量生产误差问题。贝隆精密模具零件加工精度可达到0.3微米,球面抛光精度可达0.5微米,表面粗糙度可达Rz0.1(相当于Ra0.012)。
其次,贝隆精密具有不俗的自动化生产水平,且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加工车间的建设,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生产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贝隆精密通过导入AGV智能物流车及CAPP系统,进行CNC加工中心及电火花机自动化改造,打造模具零件加工自动生产线、自动运输仓储系统及生产工艺集控系统,进一步提升其高精度模具智能制造能力。
再次,贝隆精密积累了大量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对精密制造领域的技术方法、生产工艺等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贝隆精密具备先进的生产设施条件。一方面,车间环境最高可达百级无尘车间,可充分保证生产环境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贝隆精密主要的精加工设备从瑞士、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进口,其加工能力和可实现的加工效果为业内领先水平,从硬件层面为其产品的加工精度及稳定性提供了保证。
在重视产品品质及稳定性的同时,下游客户需求日趋多样化、技术变革周期缩短,其对于供应商的供货速度、大规模供货能力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贝隆精密已经具备不俗的规模化生产能力。贝隆精密是精密制造业内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精密结构件生产商之一。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贝隆精密拥有主要的模具精加工设备74台、注塑生产设备265套,具有承接龙头企业大规模订单的能力。龙头企业的业务量大且持续性强,使贝隆精密生产设备的整体利用率较高,有利于制造费用的分摊,降低平均生产成本,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又可提升产品及工艺的稳定性。

四、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人才“洼地”,核心技术贡献收入超97%
精密结构件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需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以满足下游客户产品快速升级换代的需求。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贝隆精密高度重视对新产品、新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投入,以保持其在研发创新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贝隆精密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324.61万元、1,866.42万元、2,444.61万元、848.70万元,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35.85%。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贝隆精密组建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技术创新实力强的高素质技术人员队伍。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贝隆精密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为11.63%,其中在精密制造行业中拥有10年以上从业经历的数量占比达到45.98%,5年及以上从业经历的数量占比更是高达72.41%。
同时,贝隆精密重视研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研发人员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贝隆精密的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分别为14.19万元、19.88万元、20.03万元,呈上升趋势。
同期,贝隆精密同行业可比公司同行业可比公司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昀冢科技”)、东莞市鼎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通科技”)、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盈精密”)的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均值分别为13.33万元、14.06万元、17.09万元。
经过长期的研发创新和技术积累,贝隆精密成功搭建高效运转的标准化模具设计平台,建立了涵盖多领域且数量众多的模具设计参数数据库,形成了涵盖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及运用、自动化制造、生产工艺升级改造等多方面的核心技术,并围绕核心技术形成专利和非专利技术,依托核心技术展开生产经营。
截至2023年6月末,贝隆精密已掌握标准化模具设计技术、数字化模具验证技术、超精密模具零件加工技术等15项核心技术,取得授权专利113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
特别是在手机光学领域的模具开发上,贝隆精密具有深厚的技术沉淀,熟悉并擅长摄像模组组件产品的模具开发,拥有超过2,000余组手机光学领域的模具设计参数。单就手机镜头组件而言,目前贝隆精密技术水平已覆盖超广角、长焦、连续变焦、潜望式、大像面等多种特殊功能镜筒的专用模具结构开发,可满足各大品牌手机的多摄组合方案需求。
产研融合方面,贝隆精密所拥有的核心技术均处于成熟应用阶段,并已充分应用到了相关产品中,在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其开拓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在贝隆精密持续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贝隆精密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分别为2.50亿元、3.28亿元、3.42亿元、1.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8.85%、97.73%、97.77%、98.57%。
荣誉方面,贝隆精密从2008年开始连续七届(每两年一届)获得由中国模具工业协会颁发的“精模奖”一等奖。同时,贝隆精密是工信部认定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工信部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二批第一年),展现了其在精密制造行业突出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研发与制造水平。

五、毛利率及ROE高于行业均值,拟募资扩产增强规模优势
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普及,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加速升级与迭代,将引领人类社会迈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纪元,而智能终端作为感知、互联、人工智能的基础硬件,将迎来更多新的机会,同时为其上游精密结构件行业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作为业内领先的精密制造企业,近年来贝隆精密业务发展稳健。2020-2022年,贝隆精密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3亿元、3.35亿元、3.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69%;净利润分别为5,190.80万元、5,588.94万元、6,056.4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02%。
到2023年上半年,贝隆精密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下降16.82%,主要是受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下滑影响;净利润2,241.00万元,同比下降38.26%,主要受规模效应下降和既有产品降价的影响。据招股书预计,贝隆精密2023年第三季度经营情况继续好转,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同比高于2022年第三季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贝隆精密的综合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贝隆精密的毛利率分别为37.71%、33.61%、31.81%、29.57%。
同期,贝隆精密同行业可比公司昀冢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30.77%、27.41%、22.70%、17.50%;鼎通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37.31%、34.77%、35.65%、30.09%;长盈精密的毛利率分别为28.42%、17.43%、17.37%、17.92%。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上述三家贝隆精密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2.17%、26.54%、25.24%、21.84%。
盈利能力方面,近年来贝隆精密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同行可比公司的平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贝隆精密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25.08%、22.08%、19.44%、6.35%。
同期,贝隆精密同行业可比公司昀冢科技、鼎通科技、长盈精密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20.26%、2.81%、2.21%、-3.74%。其中,2023年1-6月,昀冢科技的加权平均ROE为-11.44%;鼎通科技的加权平均ROE为2.58%;长盈精密的加权平均ROE为-2.35%。
此番上市,贝隆精密拟募集资金5.06亿元,分别用于“精密结构件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精密结构件扩产项目”通过购置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将建设精密结构件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对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相关精密结构件产品进行扩产,提高生产规模及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进一步凸显规模效应。该项目有利于巩固并提高贝隆精密的整体竞争实力和行业竞争地位,进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
未来,贝隆精密将立足于精密制造行业,坚持发展精密模具及精密结构件的生产制造核心业务,加快扩充生产规模,不断拓展产品线,以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扩大市场份额;坚持“聚焦优质大客户战略”,不断推进智能化升级服务,构筑护城河。

收起

赞(3) | 评论 01月04日 13:34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雪祺电气:国内冰箱更新需求上涨大容积趋势明显 ODM市场400L以上冰箱出货量居首《金基研》山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冰箱产品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消费品。在冰箱替换购买基数扩大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双重因素驱动下,国内冰箱行业平稳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大容量、高端化冰箱逐...展开
雪祺电气:国内冰箱更新需求上涨大容积趋势明显 ODM市场400L以上冰箱出货量居首

《金基研》山海/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冰箱产品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消费品。在冰箱替换购买基数扩大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双重因素驱动下,国内冰箱行业平稳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大容量、高端化冰箱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这类产品的出货比例逐渐提升。合肥雪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祺电气”)专注于为国内外众多知名家电品牌商提供400L以上大容积冰箱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服务,其主要产品顺应冰箱行业升级发展趋势。
凭借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先进的核心技术、优秀的产品设计理念,雪祺电气紧密跟随市场潮流,持续开拓境内外市场,已成为大容积冰箱生产制造领域知名的ODM供应商,积累了优质的国内外客户资源。值得关注的是,雪祺电气产品出货量在国内冰箱ODM市场及细分400L以上大容积冰箱市场均位列第一。此外,近年来雪祺电气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相对高毛利率的商用展示柜及其他业务收入及占比均逐年上涨。

一、国内冰箱更新需求上涨大容积趋势明显,境外新兴市场冰箱渗透率提升
现阶段,国内冰箱行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冰箱市场保持了以更新需求为主,增量需求为辅的需求结构。
政策方面,近年来为了激发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内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促进家电更新消费,强调加快供给端产品升级,支持推动家电及其配套产业发展。
市场需求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受2010年前后“家电下乡”、“节能惠民”和“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推动,2010年至2012年国内冰箱产品保有量出现大规模增长,每百户城镇居民冰箱保有量增长约2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冰箱保有量增长20台。
在此基础上,考虑冰箱的安全使用年限为10年,在国家家电更新消费政策驱动下,国内冰箱行业将出现较大的替换购买基数,冰箱行业面临新的增长机遇。
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稳健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涨,消费潜力不断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2万元、3.07万元、3.22万元、3.51万元、3.69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1%。

与此同时,在国内家用冰箱行业整体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行业内部产品结构呈现大容积多温区冰箱逐步取代小容积单温区冰箱的发展态势。
而作为专业的大冰箱研发设计和生产企业,雪祺电气成立于2011年,成立之初即专注于大容积冰箱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顺应冰箱行业升级发展趋势。
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家庭住房面积的增大,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化妆品、药品、酒类的储藏需求不断增加,冰箱容量不断增大。同时,受居民对饮料等食品口感要求和消费量的提升、奶制品低温存储保鲜技术的变革、食物采购和存储习惯的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游消费端对冰箱产品容积的需求逐步增加,大容积冰箱产品占比不断提升,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现阶段401-600L的大容积冰箱产品已经成为主流产品。其中,线下501-600L冰箱产品销售额占比最高,达37%,其次是401-500L冰箱产品,线下零售额占比达25%。此外,根据京东数据显示,2020年501-600L冰箱产品不仅占比稳定提升,而且零售额和零售量分别同比增长了60%和57%。
另据中国冰箱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数据,国内大容积500L+冰箱线上零售量占比由2020年Q1的17.5%提升至2022年Q1的23.5%;线下零售量占比由2020年Q1的28.3%上涨至2022年Q1的43.0%。

据奥维云网统计数据,2020年Q1-2023年Q1,国内线上大容积600L+冰箱零售额占比分别为9.6%、10.9%、12.7%、12.8%;线下大容积600L+冰箱零售额占比分别为13.4%、15.5%、20.9%、24.1%。

除此之外,目前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随着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冰箱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国产冰箱出海有望充分受益“一带一路”红利。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国内累计出口冰箱6,138万台,同比增长19.4%。
综上,国内冰箱市场更新需求持续上涨,特别是大容积冰箱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同时,“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新兴市场冰箱渗透率快速提升,国产冰箱出口量扩大。

二、国内外知名品牌商认可,外销收入及占比均呈现上涨趋势
观其业绩,近年来雪祺电气营业收入和经营业绩相对稳定,并呈现增长趋势。
2020-2022年,雪祺电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14亿元、20.72亿元、19.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2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44.44万元、7,868.85万元、9,337.44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13%。
到2023年1-9月,雪祺电气实现营业收入16.94亿元,同比增长20.5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335.32万元,同比增长28.66%(雪祺电气2023年1-9月财务数据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审阅,下同)。
优质的客户资源是雪祺电气业绩持续增长的切实保障。深耕冰箱ODM制造多年,雪祺电气对冰箱行业现状及未来需求具备深入理解,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优良的产品品质,其与行业内多个龙头企业如美的集团、小米集团、美菱集团、云米科技、伊莱克斯、海信集团、太古集团、中粮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另一方面,大型品牌商通常具备严格的外部采购管理体系,对于产品交付期及交付质量均有严格的要求,进入其采购系统的供应商面临的审核种类多、标准高且周期长。
这种审核体制为雪祺电气带来以下优势:客户严格的采购准入体系促使其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质量控制保持在行业前列;一旦通过供应链体系考核,通常会维持稳定的合作,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能为雪祺电气提供长期稳定的产品订单。
与同行业公司相比,雪祺电气下游客户集中在大冰箱品牌商,在该领域具备不俗的客户认可度,雪祺电气对业内领先客户的积累能够形成稳定的业务来源并树立良好的市场示范效应,进而带动其新客户的开拓。
经过多年经营拓展和业务布局,雪祺电气建立了辐射海内外的市场格局,其产品销售区域涵盖中国、韩国、德国、美国、法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厂商在国际冰箱产业分工体系中逐渐占据了有利的位置,海外需求订单转移至国内,境外销售已经成为国内冰箱厂商的重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雪祺电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完善国际化销售网络,其境外销售收入规模和占比均呈现上涨的趋势。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雪祺电气的境外销售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37亿元、3.56亿元、3.51亿元、2.04亿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4.79%、17.40%、18.42%、19.40%。

简言之,近年来雪祺电气经营业绩呈现增长趋势,与行业内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资源优质。同时,雪祺电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境外销售收入规模和占比均呈现上涨的趋势。

三、产品质量优异种类丰富,ODM市场400L以上冰箱出货量居首
自成立以来,雪祺电气即定位于大冰箱的ODM模式,聚焦于大冰箱的研发与制造,具有不俗的产品优势。
在ODM生产过程中,雪祺电气接触了不同客户的产品标准,同时始终以高标准进行产品生产,保证了其产品质量。
通过多年的行业应用研究及经验积累,雪祺电气针对行业特点建立了严苛的质量管理企业体系及标准,供应商准入严格并按照流程进行考核,制定了涵盖采购、进货检验、小试、生产、品控和出厂检验等经营全流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高标准高品质。
凭借严格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雪祺电气通过了GB/T19001-2016/ISO9001:2015、GB/T24001-2016/ISO14001:2015和GB/T45001-2020/ISO45001:2018三大管理体系认证,其产品通过了CCC和RoHS等国内外检测认证。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雪祺电气始终瞄准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发,研发了家用大冰箱和家用嵌入式冰箱,符合市场和消费者对大冰箱和全屋定制嵌入式冰箱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现阶段,雪祺电气已具备三个箱体宽度、四个箱体深度、二个门体厚度的产品平台、组合七个产品结构类型打造了四十二款基准型产品,形成数百个产品型号,产品种类丰富,能够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目前,雪祺电气主要产品为容积400L以上的大冰箱和商用展示柜等,其已成为大容积冰箱ODM业务中的龙头企业,具有行业代表性。雪祺电气可以同时服务传统厂商品牌客户、互联网品牌客户,并凭借嵌入式冰箱产品实现对厨电品牌客户的拓展。
其中,冰箱产品为雪祺电气核心产品,近年来雪祺电气冰箱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占比均超85%。
据家用电器领域知名咨询与调研机构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雪祺电气产品出货量在国内冰箱ODM市场及细分400L以上大容积冰箱市场均位列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雪祺电气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相对高毛利率的商用展示柜及其他业务收入及占比均逐年上涨。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雪祺电气冰箱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2.05%、10.01%、11.06%、10.55%;商用展示柜及其他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2.92%、19.32%、18.98%、23.12%。
同期,雪祺电气商用展示柜及其他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0.62亿元、1.86亿元、2.13亿元、1.44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9%、9.07%、11.18%、13.70%。

总的来说,雪祺电气聚焦于大冰箱的研发与制造,其产品质量优异种类丰富,具有不俗的产品优势。其中,雪祺电气产品出货量在国内冰箱ODM市场及细分400L以上大容积冰箱市场均位列第一。同时,雪祺电气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相对高毛利率的商用展示柜及其他业务收入及占比均逐年上涨。

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17项核心技术构筑技术创新优势
作为冰箱制造行业价值链的最前端,设计开发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雪祺电气从设立之初便牢牢抓住设计研发环节,不断提升研发实力和产品标准。
研发投入方面,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雪祺电气扣除股份支付后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117.15万元、6,841.06万元、7,011.24万元、5,626.09万元,呈逐年上涨趋势。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雪祺电气把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稳固现有核心技术人员的同时,其通过多种方式引入新的技术研发人员,逐步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力量相对雄厚的专业研发团队。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雪祺电气拥有研发人员158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5.24%。
研发设施方面,雪祺电气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投资建设了业内先进的冰箱研发检测实验室,先后通过了UL、CSA、TUV莱茵、SGS、DEKRA授权实验室等资质认证,可以满足北美、欧盟、澳洲、南美、非洲、亚洲等全球主要地区的性能测试和认证要求。
同时,雪祺电气搭建了1G、2G、2G+、3G和3G+等多个产品平台,持续对产品进行更新升级。
经过多年的发展,雪祺电气在冰箱研发生产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成果,具备不俗的技术实力。截至2023年12月21日,雪祺电气在核心产品研发过程中取得了包括“集成式散热系统及冰箱”、“一种对流化霜结构及冰箱”、“一种风冷循环单蒸发器系统及冰箱”、“嵌入式冰箱”等在内的290项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78项,外观设计专利100项。
核心技术方面,雪祺电气在产品平台、产品技术、工程技术及过程控制四方面形成了丰厚的技术积累,使其产品的整机性能、结构工艺、制造过程达到了较高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雪祺电气所具有的十七项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构成了其技术创新优势,为雪祺电气持续进行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品质奠定技术基础。
依托丰富的技术储备,雪祺电气先后取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和“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荣誉。

五、柔性化生产满足差异化需求,募资扩大产能提升自制能力
在凭借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满足客户需求新产品的同时,雪祺电气亦注重关键生产设备的布局和投入,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针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提升和创新,取得了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打造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目前,雪祺电气生产厂房面积约12.4万平方米,拥有年产能超100万台的三条高自动化生产线。雪祺电气先后引进国外先进核心生产、检测设备,可以满足不同系列的高档、中档、普通型对开门、多门等超大超宽冰箱的生产和质量要求。
雪祺电气ODM模式下客户数量众多,不同客户对产品功能、结构、尺寸、外观需求各不相同,订单差异性大,造成所需要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
通过长期实践探索,雪祺电气建立了特有的柔性化生产管理体系,既可以保障订单量较大的单一型号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又可以保障单条生产线上多类产品的“混合式”生产,实现了小批量、多批次、多型号并线生产。这种生产管理体系机动灵活,可以快速响应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保证了雪祺电气产品在多样化、差异化的前提下持续提升生产效率。
凭借对生产线和生产工艺流程的持续优化,雪祺电气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获得“安徽省数字化车间”荣誉称号。
此番上市,雪祺电气拟募集资金5.90亿元,分别用于“年产100万台嵌入式冰箱等冰箱产品项目”、“冰箱零部件自制能力提升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年产100万台嵌入式冰箱等冰箱产品项目”总投资3.35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2.65亿元,通过新建厂房、新增设备、新设生产线等方式,整体提升雪祺电气现有大型家用冷藏冷冻冰箱和商用展示柜产品产能,并实现新产品嵌入式冰箱的产业化。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雪祺电气将能够抓住冰箱行业转型发展机遇,缓解其产能瓶颈,实现产能提升、业务布局进一步优化的目标,同时还将有效降低边际生产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整体提升雪祺电气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冰箱零部件自制能力提升项目”总投资9,503.68万元,通过扩建现有厂房、购置门胆吸塑机、箱胆吸塑机和注塑机等零部件生产设备,提升雪祺电气冰箱零部件自制能力。
该项目建成后,雪祺电气冰箱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箱胆、门胆、压缩机底板和抽屉等零部件将能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经营风险,并辅助提升其产品品质,整体提高雪祺电气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服务于长期持续发展。
未来,雪祺电气将继续聚焦于大容积冰箱与商用展示柜领域,通过产品和技术研发创新,丰富拓展产品品类,满足品牌商和终端客户的需求;开拓定制化嵌入式冰箱市场,服务整体厨房消费场景;不断提升出口市场的销售占比,均衡国内外市场的产能分配,达成销售目标。

收起

| 评论 01月02日 11:21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辰奕智能:营收净利稳增 产研融合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超95%《金基研》无风/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智能遥控器是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配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种用电设备日益朝数字化、功能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遥控器的渗透性进一步增强,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其市场规模亦在不断扩大。作为...展开
辰奕智能:营收净利稳增 产研融合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超95%

《金基研》无风/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智能遥控器是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配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种用电设备日益朝数字化、功能集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遥控器的渗透性进一步增强,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其市场规模亦在不断扩大。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辰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奕智能”)立足于智能遥控器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产品原型设计、电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和硬件开发集成为一体的智能遥控器综合解决方案。
近年来,辰奕智能的营收、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趋势,业绩向好。同时,辰奕智能的加权平均ROE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且低于行业均值,偿债风险低。深耕智能遥控器行业十余年,辰奕智能凭借创新的设计能力、不俗的研发实力、及时的产品交付、稳定的产品品质和服务,已积累了华为、小米、长虹、创维、TCL、VESTEL、Panasonic、CUEIC等优质客户资源。近年来,辰奕智能积极研发并投放新产品,其智能产品收入大幅上升,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一、营收净利呈逐年上涨趋势,加权平均ROE高于行业均值
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广泛应用,智能遥控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辰奕智能专注于家电及家居产品智能遥控器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快速响应市场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收入规模持续增长。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辰奕智能营业收入分别为3.28亿元、3.54亿元、4.1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8.10%。同期,辰奕智能净利润分别为6,229.68万元、6,745.84万元、7,225.29万元,复合增长率为20.97%。
进入2023年后,辰奕智能的收入略有减少,但盈利能力有所强化。2023年第一季度,辰奕智能的营收为1.49亿元,同比下降9.48%;归母净利润为1,738.45万元,同比增长7.07%。需要说明的是,辰奕智能2023年一季度财务数据经立信会计师审阅未审核,下同。
与此同时,近年来辰奕智能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2020-2022年,辰奕智能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48.41%、36.17%、34.59%。同期,辰奕智能同行业可比公司无锡威达智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达智能”)、无锡迪富智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富电子”)、深圳超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然科技”)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25.03%、32.09%、18.73%。
除此之外,近年来辰奕智能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亦呈上升趋势,“造血”能力提升;资产负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大幅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偿债风险低。
2020-2022年,辰奕智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542.52万元、6,671.37万元、13,417.68万元。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辰奕智能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7.35%、46.60%、44.65%。同期,辰奕智能同行业可比公司威达智能、迪富电子、超然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67.78%、65.29%、62.50%。
综上,近年来辰奕智能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呈逐年上涨趋势,业绩向好。同时,辰奕智能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此外,辰奕智能的“造血”能力持续提升,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且低于行业均值,偿债风险低。

二、客户资源优质且供应商认证严格,外销收入占比超五成
经过十多年发展,辰奕智能的技术实力、服务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得到了市场及客户的高度认可,辰奕智能的产品质量、信誉等方面在客户皆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同时,辰奕智能亦对不同应用领域的遥控器软硬件环境和业务有了深入了解。辰奕智能每年服务的客户数量超过百家,分布广泛,为其未来业务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销售保障。
目前,辰奕智能已与国内外家电及智能家居行业客户建立了长期良好的业务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知名品牌华为、小米、极米、长虹、创维、TCL、VESTEL、Panasonic、UEIC等客户。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品牌客户对品质、技术、规模要求高,一经通过其严格的审核认证,建立起的商业合作关系相对稳定,将不会被轻易更换。
此外,由于智能遥控器产品为非标准化产品,需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设计生产,辰奕智能与客户形成了定向化、互动式的合作模式。随着双方在长期业务合作中的技术交融日益深化,促使客户一定程度上对辰奕智能的产品技术形成高粘性,若客户选择更换智能遥控器产品供应商将面临较高的技术转移及磨合成本。
一方面,辰奕智能利用自身技术积累和研发攻关能力针对客户需求定向研发出匹配度高、性能优化的智能控制产品;另一方面,辰奕智能主动为客户提供更先进的智能化思路和控制功能设计方案,帮助客户进一步完善新产品的开发。
严格的供应商资质认证,以及基于定向化、互动式的长期合作而形成稳定客户关系,成为了辰奕智能长期以来业务稳定发展、保持不俗盈利能力的重要基础,构成了辰奕智能的竞争壁垒。
从销售模式看,辰奕智能通过ODM和OEM模式开展经营且以ODM模式为主。其中ODM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97.51%、96.50%、97.89%。
近年来,辰奕智能积极布局海内外市场,力求与国外更多优质大客户建立起更直接紧密的联系,开拓更多更优质的客户。辰奕智能外销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和美洲,外销收入占比均超50%。
据招股书,辰奕智能外销收入分别为2.34亿元、3.29亿元、3.89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56%、54.13%、53.53%。
简言之,辰奕智能坐拥优质客户资源,与主要客户形成了定向化、互动式的合作模式,客户粘性持续提升。近年来,辰奕智能积极布局全球市场,力求开拓更多更优质的海外客户,外销收入稳增且占比均超50%。

三、核心产品家电智能遥控器收入稳增,智能产品成业绩新增长点
深耕智能遥控器行业十余年,辰奕智能已经成为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之一。2020-2022年,辰奕智能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8.11%、97.59%、97.47%,主营业务突出。
按产品构成分,辰奕智能主营业务分为家电智能遥控器和智能产品两大类,并以家电智能遥控器为主。
其中,家电智能遥控器按照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分为红外遥控器和无线遥控器,主要应用于电视机、机顶盒、投影仪、空调、音响等家电家居设备。辰奕智能主要的红外遥控器产品和无线遥控器产品在性能、功能、智能化等方面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2020-2022年,辰奕智能核心产品家电智能遥控器的收入规模逐年上升,分别为4.16亿元、5.71亿元、6.1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47%、94.04%、84.26%。
随着全球消费者对家用电器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对智能家电的需求持续增长,家电智能遥控器由红外遥控器逐步向无线遥控器转型升级。辰奕智能快速响应市场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推动产品迭代与功能升级,其无线遥控器销售额大幅上升。
2020-2022年,辰奕智能红外遥控器销售额分别为1.71亿元、2.03亿元、2.06亿元;无线遥控器销售额分别为2.45亿元、3.67亿元、4.05亿元。
智能产品方面,辰奕智能的智能产品主要是面向各地区教委和中小学校的创客教育产品、智能家居控制器和其他智能产品。近年来,辰奕智能致力研发并投放新产品,如天猫精灵、云游戏手柄、音乐控制器、麦克风等智能产品,智能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2020-2022年,辰奕智能来自智能产品的收入分别为2,908.79万元、3,619.43万元、11,428.7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8.22%,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53%、5.96%、15.74%。
据招股书,2021年辰奕智能新增产品人证合一人脸识别机和麦克风,2022年辰奕智能的麦克风和摄像头产品收入大幅增长。
从产销量情况看,近年来辰奕智能的产品产量和销量均逐年上涨,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辰奕智能产品产量分别为3,135.93万支、4,166.36万支、4,463.61万支;销量分别为3,111.91万支、4,025.43万支、4,558.05万支。
总的来说,近年来辰奕智能主营业务突出,两大核心产品中红外遥控器销售收入稳中有升,无线遥控器销售额大幅上升。同时,辰奕智能致力研发并投放新产品,智能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成为其业绩新增长点。此外,辰奕智能产销量稳步增长,行业地位不断提升。

四、严把质控不断完善生产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向智能制造升级
产品质量是赢得客户信赖的根本。辰奕智能内部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管理和控制,拥有相对完善的企业管理、质量保证体系。辰奕智能通过了ISO9001、ISO14001、ISO45001、ISO27001和QC080000等认证。
经过长期生产经验累积,辰奕智能品质控制与保证体系保证了从来料检验到样品设计、批量生产的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在同行业中具有相对优势,其产品质量已取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目前,辰奕智能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能适应品牌客户、中大规模客户的供货需求。辰奕智能始终在生产模式、操作流程、质量管理、采购与物流管理等方面不断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持续改善生产管理过程,现已形成了完善而有效的管理体系。
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辰奕智能多年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并积累的结果,在其生产、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由于管理的有效性对企业至关重要,而完善的管理体系是长期改善、提高的结果,一般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建立,因此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构成辰奕智能的竞争优势之一。
在持续完善生产管理体系的同时,辰奕智能积极进行自动化、信息化升级。
自动化方面,辰奕智能使用全自动机设备进行家电智能遥控器的生产,在自动化生产技术优势明显,具有批量制造双向语音、触摸板、空中鼠标等功能的智能遥控器的能力。同时,辰奕智能自行研制了全自动遥控器测码仪,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出错率。
同时,辰奕智能拥有自动化软硬件研发、装备测试的研发团队,已经为产品装配、主板软件下载、零配件成型及前加工、半成品及成品功能测试、产成品包装和外观检查等完成系列自动化设计应用,并仍在持续改造升级,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确保品质一致性、稳定性,获得广大客户的认同并为合作供应商自动化升级提供借鉴。
在信息化方面,辰奕智能已经实现全价值链、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导入,包括大数据运算及可视化系统、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系统(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MES)、供应商关系管理(SRM)、办公自动化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仓储系统、质量管理体系系统(QMS)以及行业独创的智能报工和报价系统。
通过上述信息化系统,辰奕智能实现数据共享,实现报表无人化、数据在线化、数据精准化和分析智能化,并达到了数据追人的自动化自驱式管理。
简言之,辰奕智能重视产品质量管控,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构成其竞争优势之一。同时,辰奕智能不断进行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向智能制造升级。

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研发能力,产研融合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超95%
智能遥控器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配件,属于技术迭代快,研发和应用联系特别紧密的领域。生产企业必须长期不断提高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工艺技术能力、测试与质量管理控制能力,不断根据下游客户的要求研发生产出新产品。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辰奕智能是行业内具备良好的产品自主研发能力的代表企业。辰奕智能在智能遥控器领域拥有10多年的研发基础,拥有充裕的智能遥控器技术以及研发人才资源,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研发出满足客户所需功能的一站式服务,定制化的服务包括客户提出的产品外观、功能、可靠性等相关技术要求。
为巩固在细分行业内的技术优势,辰奕智能注重保持对研发经费的充分投入,随着其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辰奕智能研发投入分别是1,367.00万元、2,136.55万元、3,175.8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01%、3.43%、4.26%。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1日,辰奕智能研发团队由严开云、周军等155名研发人员组成,占员工总数比例为11.44%。其中,核心技术人员四人,均长期专注于智能遥控器信息传输、生产制造、多样化功能实现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是辰奕智能在专业产品研发及提高研发水平方面的中坚力量。
多年来,辰奕智能坚持自主研发为主,通过自主创新、软硬件集成创新、产品设计创新和应用创新等多种途径,形成以“蓝牙底层技术”、“智能控制软件开发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同时在WiFi、蓝牙/蓝牙4.0、测试、2.4G射频、空鼠、体感陀螺和双向语音型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
目前,辰奕智能拥有红外防串码技术、红外万能码库技术、智能语音遥控技术、NFC一碰传屏技术、触摸遥控技术、人脸和手势识别相关技术、智能摄像头AI算法技术、智能麦克风语音歌曲搜索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等九大核心技术。
围绕上述核心技术,辰奕智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行业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核心技术的产业化转化。近年来,辰奕智能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均超95%。
据招股书,2020-2022年,辰奕智能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分别为4.34亿元、5.96亿元、7.1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97.51%、98.10%、98.64%。
未来,辰奕智能将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信息化升级、自动化升级和供应链建设,追求最先进的技术、最快速的市场反应和最高效的生产制造,为全球客户提供及时、准确、优质的服务,创造更高价值。

收起

赞(1) | 评论 2023-12-28 09:34 来自网站 举报

金基研 

莱赛激光:建筑激光测量仪器市占率居首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近年来,国内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建筑业总产值持续走高,装配式建筑驶入发展快车道,带动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仪器设备数量需求增长。同时,精准农业、工程机械等市场的不断扩张亦提升...展开
莱赛激光:建筑激光测量仪器市占率居首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国内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建筑业总产值持续走高,装配式建筑驶入发展快车道,带动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仪器设备数量需求增长。同时,精准农业、工程机械等市场的不断扩张亦提升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产品需求增长。作为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应用领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莱赛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赛激光”)专注于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二十多年的深耕,莱赛激光打造了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多类产品为国内第一代自主创新产品。近三年,莱赛激光的建筑激光测量仪器在国内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居首。在持续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金量”的同时,莱赛激光凭借区位产业链优势、智能化改造及信息化管理不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其发展前景可期。

一、下游市场不断扩张,激光测量及智能定位产品需求提升
作为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应用领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莱赛激光专注于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是利用激光束进行测量,为测量定位作业设计制造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输出等活动的统称。现阶段,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仪器在大型建筑施工,沟渠、隧道开挖,大型机器安装,以及变形观测等工程测量中应用甚广。
目前,莱赛激光的主要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测量、工程道路施工、精准农业、管道矿道施工、工业设备安装、远距离避障和远程目标定位等领域。
在建筑工程市场,随着国内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以租赁住房、功能混合型社区、旧城改造等为代表的新型城市建筑形式、建筑业态不断涌现,推动建筑业总产值结构性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2022年,国内城镇化率持续上涨,分别为59.58%、60.60%、63.89%、64.72%、65.22%。与欧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发展水平相比,国内城镇化水平仍具有不俗的增长空间。
2018-2022年,国内建筑业总产值分别为22.58万亿元、24.84万亿元、26.39万亿元、28.93万亿元、30.79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快速增长,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持续上涨,意味着可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仪器设备数量需求增长,市场前景良好。
据住建部数据,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从2017年的1.6亿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7.4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6.65%;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从2017年的6.5%增长至2021年的24.5%。据CCPA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超过25%,总面积累计达到24亿平方米。预计2022年国内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将达8.38亿平方米。
与此同时,中国持续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世界范围内高铁、水利工程、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项目不断开展,全球建筑业呈现持续向好态势。长期来看,各国政府将不断重视基建为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全球建筑业仍将保持长时间向好的势头。
在精准农业市场,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技术在农田土地平整过程中的运用即属于精准农业中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利用其先进的激光技术,不仅可对农田进行高精度的整平,还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节水、节地、节肥、增产等效果,从而实现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与农田效益的提升。
据Market Monitor数据,2022年,全球精准农业市场规模达到344.01亿元,预计全球精准农业市场规模将在2028年达到547.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84%。
在工程机械市场,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成为趋势,工程机械开始在大型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受到广泛使用,在旧城改造、管道开挖、农村农业生产、农村房屋道路建设等方面创造了不俗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随着 5G 时代的步入,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必然趋势。
未来工程机械市场的深入发展,将进一步催生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仪器的配套使用需求。
随着建筑工程、精准农业、工程机械等市场不断扩张,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产品需求将不断增长,为莱赛激光带来可观的利润空间。

二、业绩稳定ROE高于行业均值,成熟销售渠道助力可持续发展
观其业绩,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莱赛激光营业收入分别为2.04亿元、2.65亿元、2.52亿元、1.29亿元,2020-2022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1.18%,保持着基本稳定的经营业绩。
同期,莱赛激光净利润分别为2,836.69万元、3,254.16万元、3,370.22万元、1,598.57万元,2020-2022年的复合增长率为9.00%。
到2023年1-9月,莱赛激光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净利润2,178.88万元。需要说明的是,莱赛激光2023年1-9月财务数据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
与此同时,自2021年以来莱赛激光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莱赛激光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7.71%、17.61%、16.14%、9.81%。
同期,莱赛激光同行业可比公司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华盛昌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26.54%、11.47%、10.05%、8.60%。
经过多年的发展,莱赛激光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及丰富的客户资源。莱赛激光立足于中高端市场,拥有“莱赛”自主品牌,曾被授予“江苏省著名商标”、“常州市名牌产品”、“常州市知名商标”等称号,品牌曝光度与知名度较高,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领域中高端市场中,莱赛品牌具有不俗的知名度。
目前,莱赛激光已成功建立了成熟的销售渠道,自主品牌产品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及地区,包括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等,同时实现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大部分市级销售网络的覆盖。
从销售区域看,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莱赛激光境内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12%、67.56%、70.63%、74.93%,境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3.88%、32.44%、29.37%、25.07%。
从销售模式看,莱赛激光销售模式分为ODM模式、OEM模式、经销模式和直销模式。莱赛激光设置营销中心负责产品的销售,其中境内市场以经销模式为主,海外市场以ODM模式为主。
在经销模式下,莱赛激光与经销商签署销售合同,属于买断式销售;在ODM销售模式下,客户委托莱赛激光进行研发、设计和生产,其根据客户需求组织生产。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莱赛激光经销及ODM模式收入贡献合计为96.41%、97.46%、91.46%、92.01%。
综上,近年来莱赛激光经营业绩保持基本稳定,自2021年起莱赛激光的加权平均ROE均高于行业均值。同时,莱赛激光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及丰富的客户资源,建立了成熟的销售渠道,为其业绩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多类产品为国内第一代创新产品,建筑激光测量仪器市占率居首
作为国内建筑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行业领军企业,莱赛激光牢牢把握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领域中高端市场品牌核心定位,采取多样化、差异化产品开发策略,产品品类齐全,至今产品已有680余种,涉及激光测量水平基准放样、激光标线、激光测距、导航定位及智能传感、智慧工地实测实量等产品线,应用场景丰富,构建了多元化的产品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莱赛激光研制的多类产品为国内第一代自主创新产品,成功实现了国内在激光测量和定位仪器领域的突破。
目前,莱赛激光主要产品可分为建筑激光定位、工程激光智能定位、激光测量与传感产品三大系列。
莱赛激光建筑激光定位系列产品作为专业的激光仪器,主要包括激光标线仪和数字水平尺,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和室内装潢等场景,且不同型号产品可为各种施工工序提供不同的施工基准,满足施工现场的使用要求。
其中,激光标线仪是莱赛激光的核心产品,近年来其销量及销售收入均逐年上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五成。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莱赛激光的激光标线仪销量分别为26.49万台、30.88万台、33.82万台、19.13万台,销售收入分别为1.29亿元、1.56亿元、1.66亿元、0.92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97%、59.26%、66.28%、71.62%。
经中国电子仪器行业协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认证,2020-2022年,莱赛激光生产的建筑激光测量仪器(激光扫平仪、激光标线仪及其他建筑施工激光仪器等)在国内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20%,排名第一。
莱赛激光工程激光智能定位系列产品包括激光扫平仪、激光控制器、激光探测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该系列产品适用于建筑机械在大规模掘土和路基整平等场景中自动控制机械部位,或用于农用排水和土地整平机械,为地面的自动整平提供了快速且准确的水平基准,为智能机械控制和精准农业测量与定位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莱赛激光激光测量与传感系列产品主要包括激光测距仪、测量仪、管道仪,应用于室内装潢、测量工程、建筑工程等场景,同时还可应用于水文航道测量、电力林业测量。
简言之,莱赛激光构建了多元化的产品体系,产品品类齐全,且多类产品为国内第一代自主创新产品,成功实现了国内在激光测量和定位仪器领域的突破。其中,莱赛激光生产的建筑激光测量仪器在国内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居首,核心产品销量及销售收入逐年上涨。

四、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填补国内研究空白,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超八成
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行业涉及多门学科,是集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信息及自动化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行业。莱赛激光优质且持续迭代的产品背后是其不断创新的先进技术。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宽产品应用场景,莱赛激光高度重视技术方面的投入及研发队伍的建设,围绕激光标线仪、激光扫平仪等产品系列升级迭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2020-2022年及2023年1-9月,莱赛激光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137.33万元、1,605.26万元、1,635.66万元、1,064.0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58%、6.06%、6.50%、5.84%。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莱赛激光已经建立了一支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深厚技术功底的研发团队,能够对其产品和技术进行深度研究和开发,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其中,核心技术人员4名,具有多年激光测量与智能定位行业相关经验,沉淀了雄厚的技术底蕴。
截至2023年6月30日,莱赛激光拥有技术人员71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8.39%。
经过20多年来的深耕,莱赛激光已经形成了覆盖核心产品线的关键技术矩阵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具有相对明显的研发与技术优势,其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研究空白。
经中国电子仪器行业协会认证,莱赛激光自主研发的新型正反向安平智能传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研究空白;创新研发的三个激光轴线同步正交的自动控制方法实现了最小激光垂直面离墙距离(4mm),属于行业领先水平;独创的激光基准面绕机身外交点旋转技术、垂线窗框可旋转结构,实现了激光标线仪的多功能场景应用与无盲区测量。
截至2023年6月末,莱赛激光拥有8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外观设计专利25项。此外,莱赛激光实际控制人及员工还主要负责起草了激光标线仪、激光扫平仪两大系列产品行业标准。
核心技术方面,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及技术积累,莱赛激光已掌握高精度重力悬挂和阻尼机构、新型正反双向安平智能传感技术、集成放样技术、激光探测和定位技术、高精度传感技术等九大核心技术。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莱赛激光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82%、84.49%、88.26%、84.85%,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荣誉方面,莱赛激光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激光测量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市工业设计中心、常州市企业技术中心,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五、区位产业链优势突出,智能化改造信息化管理降本增效
在持续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金量”的同时,莱赛激光凭借区位产业链优势、智能化改造及信息化管理不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莱赛激光地处长三角腹地、智能制造江南名城常州。从地域空间维度来看,莱赛激光的核心供应商涉及光学、机械、电子加工生产及 SMT 加工、精密模具制造等领域,相应的产业链均处于常州及长三角周边地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优势明显。
近距离的产业配套合作不仅有利于构建稳定的供应商支撑体系,更有利于供应商高质量同步创新发展,降低配套物流成本,提升生产制造效率,从而提升莱赛激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可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同时,产业链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为莱赛激光产业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动能,为其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常州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运输发达,拥有常州港并紧邻南通港和上海港,增加了产品运输的便利性以及全球市场的辐射能力,同时也能更好的服务客户,及时响应对方需求。
智能制造方面,莱赛激光围绕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产品生产制造效率提升、节能降耗和产品质量提高,重点进行120°自动化激光光源生产线和360°自动化激光光源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并进行产品调试检测自动化改造和车间数字化系统升级,提高车间各关键工序数据采集、工单数据挖掘效率并优化生产工艺,同时匹配车间AGV小车实现自动化物流,进而提升车间数字线运行效率,实现了从物料进场到成品出库全流程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
信息化管理方面,莱赛激光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集成化数据处理和共享、流程优化,整合了研发、采购、生产、库存管理等活动,增强了快速反应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从而具备定制化、柔性化的生产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非同质化需求,快速满足品种多样性的要求,同时又能保证高效的交付效率和优秀的定制化生产水平。
此番上市,莱赛激光拟募集资金1.80亿元,分别用于激光应用智能工厂数字化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激光应用智能工厂数字化升级项目总投资8,017.58万元,拟通过信息化升级改造和新增智能化设备,建设智能工厂,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扩大产品产能,提高信息化综合管理水平,助力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莱赛激光的综合竞争力。
未来,莱赛激光将围绕市场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核心技术优势,把高效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推动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应用领域的发展,进一步为用户提升精准高效的智能化作业体验,持续以科技创新点亮行业未来。

收起

| 评论 2023-12-28 09:33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