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桂浩明: 机构投资者的成熟是投资机构化的前提

桂浩明   / 01月13日 11:02 发布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公募及私募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习惯上被称为机构投资者。而由于其中的公募基金主要是面向广大普通投资者发行,相关的信息披露也较为充分,在市场上受关注的程度比较高,因此在市场语境中,公募基金往往就是机构投资者的代名词。而今,这个狭义的机构投资者正在被市场热议。

  进入到2024年,各公募基金都按规定在第一时间披露了上一年度的投资绩效。从近8000只权益类产品的情况来看,盈利的只占11%多一点,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公募基金在股票投资上出现了亏损,算术平均亏损率超过10%,考虑到几个体量大的基金亏损幅度比较大,因此,如果按加权平均计算,亏损率可能超过15%。相对于当年上证综指以及沪深300指数等主要宽基指数而言,是明显跑输大盘的。当然,去年还是有几百只基金产品取得了正收益,但一来这些基金的规模都不是很大,二来其中几家收益较高的基金是专项投资北交所股票的,如果不是北证50指数在年底突然大涨,这些基金能否取得年度盈利恐怕也很难说。也因为这样,当人们浏览去年公募基金这一主要的机构投资群体的业绩报告单时,的确是心情沉重,同时也不得不反思,这几年被大力推动的“投资机构化”模式,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缺陷呢?

  在上世纪末,监管部门批准了首批公募基金的组建与发行,我国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由此进入了规范发展的时期。

  不过,当时就有人提出了一个很有争议的口号: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其意思大家倒也能理解,也就是A股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投机性比较强,缺乏价值投资理念,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来予以改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后来就有了“投资机构化”的提法,也就是设法引导个人投资者通过购买公募基金的方式,让“专家”为其进行操作,从而间接进入股市。在各种政策的鼓励以及舆论的推动下,20多年来,国内的机构投资者的确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公募基金,俨然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主角。一些投资绩效优良的基金产品受到了广泛的追捧,基金投资经理更是风光无限,似乎一切都如预期中的那样美好。

  然而,经历了2020年基金业绩大爆发后,相应的问题也随之浮出了水面。大家发现,一些基金的业绩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通过交叉持有少数股票的形式来实现的,这种被称为“抱团取暖”的操作,虽然在一段时期内可以把业绩做得很好看,但客观上不但过度拉高了抱团股票的价格,同时也使得其流动性受到影响,一旦市场行情逆转,非常容易导致“踩踏”现象发生,即因为大家争先恐后出货而使得股价大跌。同时,人们还发现,虽然这些基金被称为是“专家理财”,而且看上去对宏观经济都有很深刻的理解,但在实践中有相当部分都是“靠天吃饭”,亦即只有行情好才能够盈利,本身并没有穿越牛熊的能力。而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了公募基金这两年投资绩效的式微,乃至去年出现大面积严重亏损。

  以上说了这么多,得出的结论其实很简单,就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和A股市场一样都不是那么成熟,还没有形成真正适合中国证券市场特点的理念与风格。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其赚钱多少是有点偶然的,也就是并不带有内在的必然性。靠侥幸来盈利,一次两次是可能的,但不会持久。而把没有持续盈利能力的基金视为推动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动力,想让其超常规地发展,把散户资金都交给它们来管理,这是否是一种很妥当的做法呢?这的确是个问题。

  发展机构投资者是必要的,在市场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实现投资的机构化也是有道理的。但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机构投资者不但数量上要增加,质量上也要提高,不能总像去年那样输给大盘。进一步说,如果机构投资者本身还不成熟,那么投资机构化的主张,就是脱离实际的,也是不够严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