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穷人越穷富人越富是因为:穷人沉迷多巴胺,富人追求内啡肽?

好心情   / 2023-04-29 22:32 发布

原创  张琳读书

文|宁温

编辑|SHI

为什么富人会越来越富,穷人会是越来越穷?有很多人将这归咎于穷人和富人的追求不同,认为穷人沉迷多巴胺,富人则追求内啡肽。

像平时很多人控制不住的刷短视频、一局又一局的打游戏,喝酒、吸烟、购物等等,从中获得了极大的爽感,让人感到快乐并沉迷上瘾,这其实就是大脑的多巴胺作祟。

内啡肽则是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获得的快乐,比如长跑、健身、学习等等,过程很痛苦,但累完之后也是快乐的,获得的东西还是永久的,有更大的成就感。

多巴胺和内啡肽给人带来的是两种不同的快乐,可以说是穷人追求的大多都是低级趣味,图的是一时的感官舒服,富人则追求高级满足,精神丰富,这是最残忍的社会现实,最无情的命运。



短暂的多巴胺

人类是具有丰富情感的动物,快乐、悲伤、恐惧、愤怒这些情绪都和人体内的化学激素有关。

而人体内产生的快乐激素就包括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等等。

大家最常说就是多巴胺,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感觉、情欲有关,不仅能左右人们的一些行为,还会给人传递开心、兴奋的信息。

当我们经历新鲜、刺激或者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时,大脑就会自动的分泌多巴胺,在多巴胺的作用下,我们就会感到愉悦,快乐、满足。

或者当我们有强烈的欲望去干一件事,并且做出某种行为的时候,大脑同样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驱使你继续满足自己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快乐。


多巴胺为此曾被很多科学家称为快乐分子,不过后来经过实验证明发现,比起传递快乐,多巴胺的本质更像是一种奖赏机制,是我们期待奖赏的感觉,是人的一种欲望。

比如我们在一条又一条的刷短视频的时候,视频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多巴胺的奖赏机制就会给你传递“下一条更好看”的信息,然后促使你一个又一个的刷下去,不知疲倦,这就是多巴胺的作用。

再比如抽烟的快感,刚开始是一根两根,后来是两天一包到一天一包,毒品、色情、其实都是遵循这个逻辑,让你止不住的上瘾,这种让人感觉良好的多巴胺似乎就成了人们很难抗拒的诱惑。

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就曾根据人类的多巴胺提出过一个奶头乐理论,指出随着社会当中各种竞争不断加剧,只有少数的精英阶层掌握着国家的大多数资源,其他普通民众则是被边缘化。


为了安抚这些被边缘化的民众,减少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在如今各种物资更加丰富的世界,他们创造了大批令人沉迷的、充满刺激的娱乐消遣产品。

包括各类综艺节目、虚假的肥皂剧,花哨搞笑的段子,再来亿局的网络游戏等等,让人们沉溺在这种上瘾、肤浅的快乐当中。

这种奶头乐的背后其实就是多巴胺陷阱,在给人带来的爽感的同时又像是一种廉价的毒药。

有人可能会抵抗住这种诱惑,不被多巴胺控制,抓住时间来学习、来提升自己,有的人则是被这些令人陶醉的娱乐侵蚀,将自己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短暂的快感当中。

然而当短视频、游戏带来的快感很快消失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多巴胺是令人快乐,但比起快乐,不如说多巴胺会让人上瘾,让人感到饥渴,不断的向自己的欲望屈服。

真正让人永久快乐、满足、踏实的是另一种物质——内啡肽,又叫胺多酚。


永久的内啡肽

内啡肽和多巴胺都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物质,能影响人们的心情,但又有很大的不同。

多巴胺式的快乐通过吃吃喝喝、打打游戏、刷刷视频就能享受到,内啡肽式的幸福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得到的。

内啡肽激素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真正持久的快乐,所以内啡肽也被称快感激素或者年轻激素。

拿运动上瘾来说,运动本身就可以促使人体的大脑分泌内啡肽,让人在运功过后感到身心舒畅,充满活力。


在长跑的过程中,很多人在一开始会感到非常累和疲惫,但坚持跑下去,过了一个时间点之后,身体就不会感到很累,反而很轻松。

这就是因为当运动量到了某个阶段之后,体内就会分泌内啡肽,在内啡肽的加持下,继续跑步就变得轻松了,同时会让你感到快乐,很有成就感,而且这种快乐会更持久和健康。

除了跑步,内啡肽的作用也会体现在读书学习上,刚开始坐下来看书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觉很枯燥,但当一段时间过去之后,我们就会习惯沉浸其中,学到的知识又会让我们感到充实和开心。

所有需要努力,需要经过痛苦才能实现的事情,内啡肽往往都会在其中形成一种正向的上瘾加持,让人可以坚持下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只不过比起很容易就能产生的多巴胺,内啡肽的产生就比较吝啬,它是要经过汗水和心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强度才能换来的。

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多巴胺上头可能给人们带来的是游戏上瘾、刷视频上瘾,内啡肽则是以读书、学习、提升自己为快乐,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像成功的演员、企业家和艺术家在拥有梦想中的金钱和名望之后,他们还是会继续工作很长时间,追求更大的成功。

精英阶层、富人也绝对不会把时间用到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娱乐上面,让自己沉迷于多巴胺带来的快感,而是不断的追求内啡肽。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就曾被记者问道:“您的孩子应该很爱玩iPod(多功能数字多媒体播放器)吧?”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乔布斯表示:“他们没用过iPod,我对孩子在家使用科技产品进行限制。”

比尔盖茨同样提到过:“我们家13岁才让孩子用手机。”

很明显,这些富人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把时间浪费在电子产品上,他们把时间都用来阅读、运动、学习各种知识等等,摒弃了这些低级娱乐,远离了多巴胺的诱惑。

在富人看来,多巴胺带来的爽感实在是既短暂又廉价,更高级的爽感是来自于内啡肽,让人在抵抗诱惑,不断向上的过程中得到更持久、更踏实的快乐。


追求内啡肽

多巴胺和内啡肽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先甜后苦,一个是先苦后甜。

多巴胺是先享受后痛苦的属性,打游戏、刷视频的过程当然是爽的,是让人感到快乐的。


但一时的爽感过后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只是极度的空虚,或者是懊悔。

套用到爱情婚姻当中,神经学家经过反复研究发现,一对情侣的爱情能持续的最长时间在30个月左右,再往后便转化为亲情了。

这就是因为固定的两性关系时间一长,情侣热恋时产生的多巴胺就在逐渐消失,双方再难以产生兴奋感,多巴胺带来的快乐就是这样的短暂。

简而言之,多巴胺其实就是一种即时快乐,即时满足,我当下刷一会视频,吃喜欢的食物,大脑马上就会产生多巴胺,人立刻就能感到快乐,但这种快乐并不持久。

而且在多巴胺这种“马上爽”的影响下,很多人都更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马上看到成果,马上得到奖励,很难静下心来,专心致志的干一件事。


这样就会出现你在准备看书学习的时候,刚看了没几页就想要玩手机的情况,因为看手机会立刻给你反馈快乐。

追求内啡肽则是先苦后甜,它更像是一种延迟满足,一种补偿机制,过程可能是漫长痛苦的,但痛苦之后得到的东西是可以受益终身的。

这就像是普通人只注重眼前的短期规划,富人则是更看重长期规划,多巴胺带来的是短暂的快感,内啡肽带来的是长久的幸福感。

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之所以成功,大概是因为他更注重追求内啡肽,一个人之所以失败,碌碌无为,可能他只注重眼前的快乐和享受,被多巴胺的诱惑牢牢控制住了。

而根据多巴胺和内啡肽给人带来的不同快乐,网上曾盛传这么一句话:“少年只知多巴胺,中年才懂内啡肽。”

或者是说人最顶级的自律就是远离多巴胺,追逐内啡肽。


指年轻时喜欢追求多巴胺带来的短暂快感,人到中年才体会到了追求内啡肽的满足感。

其实就是让大家都把目光、眼光都放长远一点,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更大的追求,而不只是赖床打游戏、刷视频。

至于如何追逐内啡肽?

早起运动、认真工作、健康饮食等等,只要少把时间用到做一些短暂性快乐的事情上,选择用更多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生活,不管大事小事其实都是在追求内啡肽。

当然,追求内啡肽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摆脱多巴胺,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人体内的激素,它们之间并不是对立的,而是有着平衡关系。

多巴胺的缺失还很容易让人产生不愉快,不安、焦虑等等坏情绪。


所以说,在多巴胺和内啡肽之间,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把握住一个很好的度,在不被多巴胺控制的情况下,可以享受多巴胺给人带来的快感,但同时也不能忘记追求内啡肽。


结语

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快乐的追求和对时间的态度也确实会有所不同。

多巴胺和内啡肽都能让人感到快乐,但通常多巴胺带来的快乐是短暂且没有实际意义的。

追求内啡肽则是在提升自己,促进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感到快乐,这种快乐是持久健康的。

很多人因此认为沉迷多巴胺容易使人堕落,要戒掉多巴胺,但在某些时候,多巴胺的存在又是必须的。

多巴胺和内啡肽可以共存,并不是只能二者取其一,我们在追求内啡肽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多巴胺,适量多巴胺,注入更多内啡肽或许才是更好的生活方式。

不过人生苦短,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也不是简单用多巴胺和内啡肽就能区别和定义的。


参考文献:

[1]盛力.是什么影响了人类的情绪?【J】.百科知识,2014,No.560(06):17-18.

[2]吴志强.生物学老师告诉你:为什么要追逐内啡肽,远离多巴胺【J】.初中生世界,2023,No.1229,No.1230(Z1):97-99.

[3]“欲望分子”多巴胺能做的远不止令人快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4]本报记者 李晨阳.27岁女博士生更“懂”内啡肽【Z】.中国科学报,2023.

[5]姜硕媛.神奇的内啡肽【J】.少年心世界,2014,No.6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