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光伏企业家: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黑鹰光伏   / 2022-03-17 17:50 发布

【策划制作| 黑鹰光伏  刘洋】


中国光伏二十年,无数企业家前赴后继投入到新能源产业的大潮中。


起起伏伏,酸甜苦辣,千秋大业一壶茶。


很多光企业的创业史就发生在员工不到十人或几十人的小工厂里。在那些孤寂的十字路口,当年创业的企业家们就如任何一个憧憬未来的的青年人,寒冬里拉开门栓,熹微里紧紧衣领,然后推开门走出去,投入某一行业,义无反顾,甚至九死一生,去成就企业家的使命与不归路。


本文梳理了中国光伏企业家群体的年龄、祖籍、毕业学校、直接持股规模等信息,以飨读者。也向所有光伏企业家致敬。


一、中国光伏企业家祖籍

二、中国光伏企业家毕业学校

三、中国光伏企业董事长与直接持股规模

四、新三板光伏企业创始人及生日

五、中国光伏80/90后青年精英榜

六、能源人的圈子——光伏“江浙帮”,电力“山东帮”,环保“清华帮”,石油“福建帮”


图片



中国光伏企业家们的祖籍遍及全国各地,但整体而言,东南沿海、江浙等地的光伏企业家居多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环境,加之人生际遇的各种巧合与偶然,积极选择或迫于生计,中国光伏企业家们受教育的际遇和经历千差万别。不过对于企业家而言,学习始终是一辈子的事。


有的光伏企业家小学未毕业便开始出去闯荡谋生,而后在创业与企业发展中又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其后又进入名牌高校学习经济与经营管理;也有不少企业家创业前便就读于国内外名校,甚至一直读到硕士、博士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截止2021年初,104位光伏上市公司董事长中,最年长的是大全新能源董事长徐广福,近年78岁;最年轻的是易事特董事长何佳,今年36岁。黑鹰光伏统计发现,中国光伏上市企业董事长的平均年龄为53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三板素有中国纳斯达克之称的,它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证券法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


黑鹰团队曾经从挂牌新三板的11439家企业中,逐一筛选出了108家光伏企业。(素材梳理于2019年,部分企业已转板或退出新三板)并梳理出这些企业的核心经营业绩,从掌舵新三板光伏企业的企业家年龄来看,这些掌舵人整整横跨了五个年代,其中40后一人,50后十二人,60后四十五人,70后三十九人,80后十一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光伏的持续发展,不仅源于大量光伏企业以及企业家五年、十年、二十年如一日的开拓与创新,也源于这个产业青年才俊的前赴后继。


比如,恒星科技董事长谢晓博出生于1986年;中环股份副总经理江云生于1985年;精功科技总经理金力生于1986年;古瑞瓦特的董事长丁永强是一位80后;三晶电气总经理欧阳家淦是一位80后;正泰新能源总裁陆川是一位80后海归精英;锦浪科技总经理王一鸣出生于1981年4月。


据黑鹰光伏统计发现,在54家中国主流光伏企业高管群体中,拥有至少135位80后/90后青年精英(创始人或高管)(特别注:本部分素材统计于2019年初,部分人物在企业中的职位已经变化或已经离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能源经济领域,一方水土、一个省市、一个学校,皆可能在某个细分行业打造出相应的影响力群体。这样的群体,往往在政、企、研、协会等身居高位,具有相当的决策权、话语权、影响力。而且这样的群体及其影响可以一脉相承,不断延续、扩张和丰盈。

 

黑鹰光伏就带读者朋友一起来梳理一下中国能源资源领域的“圈子”,包括光伏“江浙帮”;电力“山东帮”;环保“清华帮”、石油“福建帮”。


图片


江浙一带的政商环境、地理位置、商业文化与土壤推动了民营经济的繁荣,也直接或间接地助力光伏产业在此生根发芽,不断壮大,直至无出其右。


这里也出现了最为知名的一大批光伏企业,包括天合光能、协鑫集团、阿特斯、正泰新能源、晶科能源、大全集团、爱康、中天科技、江苏林洋能源、东方日升、中利腾晖、锦浪科技、中信博新能源、亚玛顿、上能电气等数十上百家知名企业。


而这些知名光伏企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在中国乃至全球光伏圈子里可谓“众所周知”。梳理这些大佬的创业之路,他们非常信奉“有一份本事吃一份饭”;他们特别肯吃苦,可谓“上得了厅堂,又当得了公司的搬运工”;此外他们极为信奉技术,对于研发和技术迭代可谓矢志不移。从某个角度,江浙的光伏企业家见证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环境下经济财富格局的变迁。


图片

图片


比如,中利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柏兴的原籍为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原籍为江苏省阜宁县东沟镇。光伏玻璃巨头福莱特的创始人阮洪良,祖籍浙江嘉兴。甚至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创始人曹仁贤出生地也是浙江。


另一光伏巨擘天合光能的董事长高纪凡,1965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他领导下的天合光能是全球太阳能发电行业的领军者之一。此外,李仙德,李仙寿和李仙华三位兄弟当年创造的光伏佳话早已为业内所知。


十一科技的董事长赵振元,其原籍是浙江平湖。海润光伏原董事长、“光伏教父”杨怀进在1963年生于江苏扬中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此外,阿特斯的瞿晓铧、龙焱能源的吴选之等等,都从江浙创业发轫,最终在中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中做的风生水起。光伏日渐火爆的2017年,中国新增注册光伏企业曾超过40000家,细心的人会发现,其中将近一半注册企业都是江浙企业。


图片


在中国电力领域存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山东。多年来,中国主要电力企业中来自山东的司局级以上干部已上百人、县处级干部无数。


2017年,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些媒体同行曾收到了一份电力领域山东籍企业高管的统计表格,整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至今不少人员职位已经发生变动,甚至有有人“落马”):


一、从干部级别看:曹培玺、陈进行、李庆奎、王琳、马宗林等人(曾)高居副部级,曾分别出任国家电网公司、华能集团公司、大唐集团、国电集团、三峡集团、中电建的主要领导;而进入中国主要电力企业领导班子者则多达20人,司局级中层干部上百人,县处级无数。


二、从覆盖面看:入驻领导班子者,国网公司4人、华能集团2人、大唐集团1人、国电集团3人、华电集团4人、中电投3人、国核技2人、三峡集团1人、中电建1人,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的大型电力企业,从电网到电建、从发电甚至到核电。


三、从学校出身看:山东大学电气学院(前身山东工学院),在上述将近百名司局级以上干部中,贡献了2/3左右的人才,堪称中国电力“山东帮”的黄埔军校,“上过山工大”也成为电力行业干部们私下流传的升官经。


四、从同学关系看:1978是正式恢复高考之年,山东工学院一个年级共涌现出20名司局级以上干部,堪称大丰收;按班看,“继保78级”涌现了8名司局级以上干部,电自78级有7名,电自81级、热动78级各有5名。


五、从工作经历看:在上述将近百名司局级以上干部中,一半左右曾先后供职于国家电网公司;另外一半中,拥有国网公司工作经历、或者山东电力公司经历者也不在少数,前者典型如陈进行、马宗林、时家林等,后者典型如曹培玺、王琳、于崇德、苏力等。


六、从工作岗位看:在国网公司,来自山东的干部曾一度覆盖面较广,例如海外、金融等前沿业务,高科技、特高压等敏感领域;而在其他电力集团,山东干部则出现在燃料、物资、工程等实权部门;此外一些单位中秘书、会计、纪检等要害岗位也不乏山东干部的身影,刘振亚前任秘书田博先是出任人资部副主任、40岁即出任正局级的北京电力公司书记。


七、从职业活跃度看:来自山东的干部发展机会较多,很多人调动频繁,一方面积累业绩有利于个人发展,另一方面司局级带县处级、不断滚动扩张,例如尹积军,从山东起步历任国网外联部主任、冀北/江苏电力总经理等职位;又如张春城,曾历任重庆电力总经理、电科院院长、国网产业部长等职务。


八、从扩张性看:电网公司具有较强的输出干部意识,不仅从山东走向全国,而且从电网走向全行业,例如时家林,从山东起步历任甘肃/北京电力总经理,最终以国网总经理助理身份输出到国核技任副总;又如马宗林,从山东起步历任福建/华北电力总经理,电网建设运行部主任,最后来曾以国网总经理助理身份输出为中电建总经理。总之,规模较大、级别较高、覆盖广泛、时间持久、渊源深厚、位置要害、活跃度高、扩张性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媒体统计了65家有清华校友任核心工作岗位的规模化环保企业,其中有23家企业清华校友担任总裁、总经理、CEO以上高管,毕业于环境工程的最多。


随着“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上《水十条》以及2013年年底发布的《大气十条》,结合接踵而来的《土十条》、《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产业政策陆续出台,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的投资空间被预期到20万亿。


面对诱人的市场空间,在以效果为导向的政策驱使下,那些有基础、有底蕴、有技术,有综合能力的企业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迅速占到市场优势。在环保的势力群体中,清华大学“环保帮”的力量最引人注目。


65家有清华校友任核心工作岗位的环保企业,其中有23家企业清华校友担任总裁、总经理、CEO以上高管,毕业于环境工程的最多。


其中不乏在业界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如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中持环保董事长许国栋、晓青环保董事长韩小清、环能德美董事长倪明亮和立昇董事长陈良刚等。清华系以民企为多,不少是自己一手创立了企业。



随着环保产业市场“钱景”越发被看好,对于清华系来说,全新的资资本和技术的双重挑战正扑面而来。


2015年6月9日,在600家企业参展的第十四届中国环境环保展览会上,看着时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走向自家展台,这位国祯环保的总工程师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我是在清华读的博士后。”陈吉宁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后担任清华环境学院院长、校长。这位2015年2月才履新的部长在进入环保部之前一直在清华工作。现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北京冬奥组委党组副书记、执行。


2015年4月,清华控股旗下以启迪科技服务集团为主的四家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入主桑德环境成为第一大股东,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市场最大的一桩交易案。交易双方都和清华有关,桑德环境的董事长文一波1987年在清华攻读环境工程硕士。


清华的身影一直闪烁在环保业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建国多年前曾做过初步统计,水务行业实力较强影响较大的公司里,六成的公司都有清华校友担任公司董事长、总裁或是总经理等高管职位,“规模大到能称为清华系。”


中国的环保产业正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规模动辄万亿计。而逐鹿其间的清华系,俨然成了特有的景象,他们分区而治,他们抱团取暖,他们受益于环保时代的风口,也遭遇着从未有的挑战,清华对他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狭义的环保企业包括水、气、固废处理和土壤修复、监测等细分领域,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由于清华的环境工程专业起源于建筑工程系给水排水专业,所以在水处理公司中,清华系的产业势力可谓最强。23家清华校友担任高管的企业中,17家都有水相关业务。例如桑德环境的董事长文一波、碧水源总经理戴日成等曝光度较高的企业家均是从水处理行业起家。  


而在国企和外企中也有清华校友承担着技术或科研的重任,比如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金松,他和陈吉宁部长是本科同学,江苏维尔利副总经理张进峰曾任威立雅环境服务技术总监。


图片


而在固废、土壤、大气等领域,清华系的产业势力则稍弱。1999年清华博士毕业的刘阳生现在是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在刘阳生的印象中,固废企业的领导层中除了垃圾焚烧巨头光大国际的总经理王天义为清华校友,其他的较少,不过,“行业里的专家,基本上都是清华的师兄弟。”他说。


不过刘建国认为,在固废企业的中高级管理层里,清华校友也很活跃。有的虽然不是清华全日制毕业生,但通过攻读以实践为导向进校不离岗的工程硕士,也成为后晋校友接受了良好的清华教育,陆续被提拔到了关键的岗位。


最薄弱的领域则是大气。一位大气领域上市公司的员工告诉,大气污染控制的主战场在燃煤电厂,较强的废气处理产业也就内生于电力系统。而故此领域的清华系较为薄弱。


值得一提的还有,除了上述的实业领域,国内第一家关注清洁技术投资机构青云创投也和清华颇有渊源。青云创投最早就叫清华创投,是依托清华大学的一家风投公司,清华控股一度是青云创投的控股股东,之后逐渐退出。


图片

图片


不仅在医疗行业,在石油石化领域,福建人在全国民营油企中占据半壁江山!


有相关统计:全国共有加油站96313座,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加油站共计46037座,占47.8%;民营加油站49103座,占50.98%;这近五万座民营加油站有近4万座控制在福建人手中。


如同民营民营医院操作思路一样,莆田、福清经常一个村庄或亲戚集资,承包下国有的加油站经营,获利颇丰。久而久之,成为石油领域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加油站领域发力的企业家,多集中在福建莆田和福清。其余厦门、福州等地条件较好,闯世界的较少。莆田和福清还是海外移民来源地之一,视野广阔、资源丰富。


图片


通常的说法认为,福建从事油气的民营企业有几千家,加入这个行业的人数还在逐年增长。如果将福建石油商人比成一个依附在石油资源上的庞大帮派的话,那么林恩强的名字便是教父的化身。


叱咤新加坡石油交易市场近半个世纪的林恩强祖籍福建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石城村,鉴于福建与南洋之间的亲族血缘关系和几乎从未间断的完整民间贸易链,今日福建油商的集体崛起,究其渊薮,实肇始自林恩强。


事实上,早在20年前,福建就与新加坡建立起了石油贸易渠道,但那时的空间还相对狭小。正是因为林恩强、蔡天真、吴再进这些先行者的探路,两地之间的石油交易开始逐渐频繁,他们让这条神秘而又富有挑战的财富之路变得愈加宽敞,越来越多的福建人卷起了裤腿,冲了上去,汇入到这股穿越马六甲和台湾海峡的“黑金”贸易洋流中。


在中国三大“国字”号石油企业垄断或半垄断之下,不少福建人开始做起了石油下游生意,在全国开办加油站。一座加油站年租金就要几千万,很容易上规模。


2011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有个统计称,全国共有加油站95571家,其中民营加油站44005家,约占全国总数的46%。这是一个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而此前的2010年有媒体爆料称,在中国高达三千多亿的民间石油贸易中,福建籍民营油商把持的份额占据了半壁江山以上。当年全国约9万6千个加油站中,民营性质的有5万余个,这其中75%都由福建人投资修建。


为什么会造成数字上差距如此之大,一个原因是,2008年,由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对民营加油站成品油停供,全国民营加油站面临生死危机,“油荒”愈演愈烈。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初步统计,当时有近1/3的叫营零售加油站被迫关门或无奈被两大集团收购。


而后经过5年的发展,这一数字自然又有新的变化:全国有十万余座加油站,其民营加油站占据半壁江山。福建人管理经营的加油站占民营加油站年产值达4万多亿。


图片


福建人从事加油站低调神秘,很难真正搞清楚。从媒体报道中我们大概可以知道经营的地方大约分布在辽宁、山东、四川、河北、广东、内蒙甚至新疆等地,1999年有报道在四川甚至在绵阳到广元的108国道沿线,福建仙游人来开办的加油站就有10多座。


北京中福石油集团是所属的加油站近一半加盟中国石油特许站,所销售的成品油均由中石油提供。公司在京、津、冀、辽共拥有加油、加气站近40座;在京藏高速公路内蒙古包头段投资近两亿元建有服务区一对;在沈阳沈北及天津杨柳青分别建有油品储存能力达10000吨的油库两座。


“中福石油” 在2003年成立之初,只有两三个站,五六十名员工,投资额不足千万元,年销售不足两亿元。经过十年的发展,“中福石油”全年批发零售成品油达二十多亿元,公司净资产近十亿元。


除此之外,较有实力的还有江苏苏油集团董事长建武、河北振华石油集团董事长严振华、江苏中能石油集团董事长陆建辉、中港石油吴启义、太原21站石油集团董事长严建光、云南石化董事长吴瑞应、湖北天海石油集团董事长蔡燕美等等。


厦门当地的贸易企业人士说,加油站规模容易做,听说莆田和福清的人比较集中,如果算福建籍,就更是人多势众。除了销售,石油贸易也是福建商人的重要一块。目前福建澳集团,华信福建公司等,都实力强大。随着福建炼厂落地,对这些贸易商而言更是如虎添翼。